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生物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新课程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用生活化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
谢建中 《中学生物学》2005,21(10):60-61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生物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新课程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及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用生活化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为新课程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直是新课程研究的课题.下面笔者结合"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教学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生物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新课程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用生活化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为我们的课程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中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直是我们在研究的课题。下面笔者结合“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教学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的实施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生物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新课程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高中生物新课程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用生活化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直是我们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新课程强调教学内容必须密切联系生活、社会以及学生实际,强调多运用探索、实践等教学方法,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用生活化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为新课程教学增添知识的源泉和教学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生活问题走进课堂,  相似文献   

7.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拓思路……"新课程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用生活化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为我们的课程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直是我们研究的课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用生活化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为我们的课程增添时代的色彩和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高中数学教学要回归“生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新课程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和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用生活化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中提出"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在新课程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并阐述了构建生活化课堂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理念的基本就是在于重视现实生活与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在内容上,新课标注重将现实生活、学生的实际状况、社会情况相联系。在方法上,新课标注重强调探索、实现现实活动,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的社会化、实用化、生活化,做到将生活化的内容与高中生生物课程相结合。本文对如何将生活化的内容与高中生物课程相结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联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课程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进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书本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直是我们探索的课题。一、课题引入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在日常生活、学习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学习并不  相似文献   

13.
从学科本身来讲,生物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等密切相关。从新课程标准来讲,倡导“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确定生物课程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连续性,使新课程根植于“学生生活的土壤”,让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现实生活有机融合起来。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学应体现生活化。“生活化教学”是教师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学科知识,  相似文献   

14.
周卫华 《成才之路》2009,(36):I0021-I0021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拓思路。”新课程也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用生活化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为我们的课程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因此.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直是我们在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强调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注重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旨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为适应新教学要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理念,将生活常识与课本知识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运用知识。  相似文献   

16.
侯彦玲 《考试周刊》2013,(14):150-150
<正>化学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产生化学,化学反映生活。高中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新课程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用生活化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因此,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直是我们在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我们知道,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课程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走进社会、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用生活化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8.
生物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生物教学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能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生物学的科学素养,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教师要抓住教材中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部分,并利用好学校和家庭资源,重视学生的课堂生活,对学生实行前瞻性教育,多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准备,同时组织参加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9.
曹莉莉 《教师》2013,(25):76-76
加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是新课改倡导的理念之一。高中生物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以探索与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会用生物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生物课程标准》中也要求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生物学的学习。怎样从生活化的角度提高学生的生物思维.这是我们生物教师值得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生物课堂提出了新要求,提倡教师在生物课堂上做到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将生物课程的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相结合。生活化教学其实也是我国当前生物课程教学不断深化改革的要求,是教学事业进步的基本举措。初中阶段的生物课程的生活化教学能够使生物知识对学生来说更加浅显易懂,帮助生物学的内容朝着生活化、自然化、大众化的方向发展,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实践中掌握对比生物物种以及知识的认知能力,从而使其对生物方面的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因此,生物课堂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