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庆 《传媒》2016,(10):53-54
据全球著名信息技术、电信行业研究咨询机构国际数据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 IDC)于2015年12月21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数将达到32亿,约占全球总人口数的44%;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将达到20亿。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互联网用户数增长居全球领先地位,在接下来的5年时间内,互联网领域收益将占到全球总收益的一半。在广告传播方面,与传统传播方式不同的是互联网广告传播更加依托于互联网、社交网络等传播渠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视频将成为广告传播的主要渠道和手段,广告公司也在改变宣传模式。通过互联网,他们能够更好地获知用户喜好,从而做出更佳的广告效果,取得更大收益。广告行业与网络视频行业联合,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大数据时代,我国网络视频行业应当利用网络信息传播优势,优化设计互联网视频广告投放策略,继续提升网络视频广告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网络技术是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大众化应用,对整个传播生产,对传播生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电视在内的各类传统媒体.无不借助网络媒体的技术,改变自身的传播形态,并且基于新兴媒体的可存储、可集成、可参与的优势。网络视频已经成为网民最基础的应用之一。在美国,2009年4月份.98.6%的美国互联网用户使用了网络视频。年增长率达到了45%。  相似文献   

3.
《声屏世界》2011,(2):127
搜狐网络视频:比肩与超越随着互联网作为主流媒体身份的确立,网络视频已经成为网民满足娱乐需求的重要渠道。在内容传播上,网络视频媒体在信息展示上的生动性、丰富性、完整性、细致性以及冲击力、感染力,和电视媒体具有同样的价值。尤其是随着高清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带宽的增加,视频在电视和网络上只有传播渠道的不同,其他方面并没有什么差异。  相似文献   

4.
李华 《出版广角》2013,(17):30-33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出版行业的应用,改变了信息传播渠道,改变了内容传播形态,改变了受众的阅读习惯。移动互联网高于桌面互联网的用户群体,意味着数字移动出版业将比传统出版业拥有更为广泛的受众。数字出版的移动化转型成为环境驱使之下的必然选择。手机视频是指基于移动网络,通过手机终端,向用户播放的视频。传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视频是以光盘  相似文献   

5.
靳珂 《青年记者》2017,(20):68-69
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媒体的传播模式发生着改变.互联网广播即网络音频,是融媒体时代网络传播的多媒体形态之一,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数字化音频信息的一种形态,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收听节目.①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环境中,互联网广播将传统广播的音频信息资源和网络传播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档案文化是对档案信息的承载和表达,档案文化传播是对这种承载和表达进行传播的文化能力.“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而言的,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终端,向用户提供文字、视频、音频等各类数据服务.当前,以网络和移动载体为主的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格局,对档案文化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系统地研究新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的传播情况,并结合实际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7.
<正>在互联网还没有普及的时代,电视凭借影音效果和直击性总是占领着人们的眼球。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传播范围,与电视最接近的就是兴起于2006年的互联网新宠——网络视频,是11目前最受欢迎的新兴事物之一。快消品网络视频营销的研究对于企业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视频网站的营销价值、提高其广告投放媒体选择的性价比,从而实现企业高广告投放回报率具有切实的意义,有利于科学指导企业广告投放的具体运作。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电视出现后,传统电视的受众界限已经模糊,受众可在网络上下载各种视频,操作十分简便。在三网融合的趋势下,国内用户对互联网电视的认知度如何?现有各类网络终端的趋离度如何?终端设备与消费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如何?传统电视媒体将以何种措施、怎样的节目形态和内容供应寻求机遇,并借机发展壮大自己的增值业务?本文在较为广泛的问卷调查基础上,试图解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移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网络传播将出现移动化、视听化、数据化三种新趋势。首先,移动互联网将成为主要的信息传播通道,信息从即时传播演变为实时传播,从大众传播发展为个人化传播;同时,在高速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移动视频将成为主要的传播内容,视频更具冲击性,在社会化分享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动员式传播,形成大规模群体互动;最后,用户的每一个行为都成为可被分析和记录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还可以预测趋势,判断人们的态度。网络传播数据化,让网络行为管理和网络舆论管理结合,网络舆情具备更强的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场景下有着诸多子场景,弹幕视频场景是其中之一.弹幕视频场景具有即时传播、简洁、相对静止、匿名的特征,这些特征使得弹幕群体有着与其他群体不同的群体身份、社会化过程与权威.  相似文献   

11.
"全媒体"是当前传媒界最热门的词语之一,但对它的定义,至今尚未形成明确的统一认识.一般理解,全媒体是指综合运用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手段,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形态,实现新闻和信息的多渠道传播.  相似文献   

12.
从拍客看网络视频与电视的另类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静 《东南传播》2010,(8):51-53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电视与网络媒体出现各种形式和不同程度上的融合趋势。IPTV、三网融合等概念的出现,没有打破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但是,拍客视频的出现却引起了我们对另一种信息流动方式的关注。在WEB1.0时代,视频信息流(information flow)是从传统电视流向网络媒体的。在WEB2.0网络交互时代,由于拍客等公民记者的出现,视频信息流开始从网络流向传统电视。网络视频与电视的信息流反向流动的另类融合基础上,本文讨论了另类融合的模式、意义及其对融合中信息污染的把关等,对网络与电视另一种融合模式进行了整体论述。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电视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终端,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一种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群体传播中,文本、语境、信源和渠道等因素共同影响着网络用户的多样化信息选择.互联网传播的功能和特性,进一步强化了个人对信息内容的选择机制.它在更好地满足用户媒介体验和个体偏好的同时,也常导致偏见的产生.在微博等群体传播中,用户对机构的关注,意在信息与知识;对个人的关注,则意在情感与其识.用户对内容的选择性注意,往往伴随着对意义的选择性理解.群体传播的特性,使得用户的意义理解由理性趋向感性,由感性趋向情绪化.互联网群体传播非中心化、非组织化等特征,使信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混杂在一起.在互联网群体传播中,每个参与者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文本、渠道与意义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简单说,将视频内容放在电脑上播放,就诞生了网络宽频电视.宽频电视的接收终端是电脑,数据传输用的是互联网.随着宽带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上收看视频节目越来越顺畅,网民已经不满足于仅仅看图片文字,视频用户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6.
网络视频直播热潮下传统电视媒体的突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昂  伊天威 《出版广角》2016,(21):68-70
从早期的个人小视频上传,到网上游戏解说视频的录播,再到现在的网络视频实时直播,网络直播彻底改变了新闻传播的生态环境和用户的媒介使用习惯.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虚拟现实等技术不断渗透运用到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传统电视媒体也被迫做出调整,应对传媒生态环境的变化.直播实时性的互动形成了全新的新闻报道方式和网络社交形态,传统电视媒体可以凭借自身强大的资源优势和设备优势顺应趋势,进行常态化直播,实现弯道超车.  相似文献   

17.
张晓伟 《传媒》2018,(6):35-37
借助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东风,近几年,OTT TV迅速崛起.所谓OTT TV即Over The Top TV的缩写,其是基于互联网面向公众开放的视频服务,特征是业务提供者不再需要传统电视的一些发射台、线路等基础设施,而直接通过互联网与消费者对接.OTT TV因其内在的传播特点符合互联网环境下观众的收看习惯,迅速抢占了传统电视行业的市场.不仅如此,OTT TV以其独有的优势,给观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对传统电视发展产生了巨大冲击.在此背景下,传统电视被迫走上转型发展之路.在这一变形中,顶层设计下的战略转型应作为前提条件,内容层面的创新和思想深度的坚持应作为核心竞争力,而全方位立体化的融合应成为重要的突破口.如此,电视"变形"才能更好地借助OTT TV带来的机遇,并继续开辟其视频领域的市场.  相似文献   

18.
网络视频行业的迅速发展对电视媒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基于受众视角,重点探讨了视频网站这一重要的互联网应用对于新型受众的建构:在视频网站上,传统电视传播模式下的训示型受众已然终结,取而代之的是咨询型、对话型与注册型的受众。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带宽与P2P技术的发展,网络视频正逐步成为人们的浏览习惯。在美国互联网用户中,每周观看网络视频的观众数量由2006年的36%增加到2008年的61%。在中国,网络视频的使用率为71%,用户量已达1.8亿人次,网络视频成为了互联网中最具潜力的传播方式之一。本文试图对网络视频的特殊功能及其对电视收视的启示,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移动互联网加速将媒体产业带入新的周期,大众传播走向微众传播,虚拟ID走向真实网络."以用户为中心"的SNS理念让用户如同自由的原子重新聚合成了新分子.它抛弃了原有的内容生产方式和传播模型,重新建立信息信任机制.每一天,互联网上会产生25万Facebook注册新用户、5万小时视频以及5500万条twitter信息.因此,我们必须打破窠臼,重建竞争法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