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起穆青,很多人会想到《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两张闪光的照片》等经典新闻名篇.因此,很多新闻界学者对于穆青新闻思想的研究纠结于此,难有更大的突破.笔者曾是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的一分子,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穆青对于中国新闻学的贡献不啻于此,其新闻思想——“勿忘人民”,是穆青新闻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新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穆青、范敬宜是我国新闻界德高望重的实践楷模.他们那种几十年如一日,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为的工作风范和对国家、对人民深怀责任感、使命感的崇高精神,不仅感动着当代新闻工作.而且教育当代新闻工作在采访实践中务必保持和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然而,穆青在《解放日报》社当记不久.被派去采访苏联医生阿洛夫讲述苏联人民英勇抗击德国法西斯的报告会,  相似文献   

3.
张亮 《新闻实践》2014,(4):29-30
“请放慢脚步,等一等我们的灵魂.”这句流行语,反映了经济高速发展期、社会剧烈转型期的中国人,对精神文化的呼唤.钱江晚报创刊以来,一直把传播人文精神视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长期的实践中,打造了一系列品牌产品——“人文大讲堂”获浙江省新闻名专栏,“约会院士”声名远播,《全民阅读周刊》、“文脉——浙江文化名人访谈”粉丝众多,钱报人文中心推出的《先进性教育的民间期待》曾获得中国新闻一等奖,人文中心还曾获得全国新闻界优秀集体称号……那么,我们的品牌,是怎样炼成的?  相似文献   

4.
刘通 《青年记者》2017,(2):125-126
在20世纪的中国新闻史中,有不少新闻名篇佳作都与穆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焦裕禄、吴吉昌、潘从正……一个个党员群众的光辉形象,通过穆青的新闻作品,深入几代中国人的内心,成为时代精神的代表. 通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我们认识了为人民服务的好书记焦裕禄,被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共产党员的优良品格所感动.这篇饱含深情的作品,也深深折射出穆青和焦裕禄之间对于人民的那份深厚感情的共鸣.焦裕禄始终把“服务人民”放在第一位,穆青把“勿忘人民”作为一生的信条,有人因此称他为“新闻界的焦裕禄”.  相似文献   

5.
关于新闻与散文的关系,新闻界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以近代报业为依附的新闻文体,最早是随着西洋传教士漂洋过海而来的,与中国的古典散文无亲无故”(《评“新闻散文同族”论》,这种意见,我们可以简称为“新闻散文无亲无故”论。另一种意见与此相反。有不同的表述,但可依上述第一种意见姑称为“新闻散文同族”论。现序列于下: 一、“散文并不等于新闻,但新闻都属于散文,真实的散文”(李学来《正确理解“新闻散文化”》。这种意见本于穆青同志的看法。1963年,穆青以寄晨的笔名在新华社《新闻业务》上发表《在工作中感到的几个问题》,其中说到:“我觉得,从广义上说,新闻即是散文的一种。”二、“新闻文体总的说来是一种叙事文  相似文献   

6.
2003年10月11日,中国当代新闻界的旗舰人物穆青同志,终于走到了自己人生旅途的终点。从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到热浪奔腾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从拔乱反正的艰难历程到大潮澎湃的改革开放时代,穆青用半个世纪的新闻实践使自己成为享有崇高声誉的名记。《雁翎队》、《月夜寒箫》、《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历史的审判》、《风帆起珠江》……一篇篇黄钟大吕式的新闻名作,记录了中国人民半个多世纪的前进步伐。每逢重大的历史关头,他总能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发出时代的最强音。穆青爱才,在新闻界有口皆碑。在他的麾下,多少中青年新闻工作迅速成长,一批批影响广泛的新闻作品不断问世。《穆青教我写章》是新华社福建分社记肖辉家的亲历,现载此,以示本刊编辑部及本刊广大读对穆老的悼念之情。  相似文献   

7.
穆青不但以他的新闻作品为中国新闻界树立了典范,而且在新闻采写理论方面也有突出建树。他关于散文式新闻、视觉新闻和实录性新闻的倡导与论述,就是他对新闻采写理论创新与改革的重要贡献。这“新闻三论”是穆青长期采写实践的理论升华,是他观察分析世界新闻新潮,结合中国新闻界现状而阐发的真知灼见。“三论”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集中反映了穆青的新闻思想,为中国新闻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反映中国新闻界代表人物穆青的纪实性传记作品《穆青传》近日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2月28日举行了首发式。穆青是“喝延河水”成长起来的新闻工作者,在广大读者中享有崇高声誉。在20世纪的新闻史上,许多新闻名篇是与他的名字连在一起的,焦裕禄、吴吉昌、潘从正……这一个又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正是通过穆青和他战友的笔,传播到人们的心灵深处。29万字的《穆青传》,以大量翔实的史料、口述和日记,真实地再现了穆青不平凡的一生,准确地刻画了他崇高的精神世界及性格特征,生动地展示了他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坚定不移,对人民群众发自灵魂深处…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刚去世的新华社原社长 穆青同志,是我国著名记者,又是新闻界德高望重的老领导。他用饱含激情的笔触写出了许多影响久远的新闻佳作。他的新闻作品和新闻实践影响着一代甚至几代人,是国内同行公认的当代新闻界泰斗。研究穆青新闻作品的文章常见之于专业报刊和新闻院系准记者的毕业论文,而河南人民出版社近期出版的《人民记者穆青》,更是系统全面,生动形象地记录了人民爱戴的记者穆青辉煌的记者人生。《人民记者穆青》由张惠芳、王窻合著。作者通过十年的采访、研究、写作、修改,使书的内容丰富翔实、生动精彩,思想鲜明深邃。捧读时,你会…  相似文献   

10.
穆青同志是我们十分敬重的新闻界一位老前辈,是我国当代新闻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的领导人和名记者。在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重要讲话之际,举行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总结穆青同志几十年的新闻生涯和成功经验,对于我们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更好地肩负起新形势下党赋予新闻舆论工作的重大使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穆青同志16岁参加八路军,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岁进入延安鲁艺学习,1942年21岁时进入在延安的党中央机关报《解收日报》。  相似文献   

11.
穆青先生德高望重。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盛誉。从《雁翎队》到《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从《历史的审判》到《风帆起珠江》……党的新闻史上许多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报道都与穆青先生的名字紧密相连。穆青和他的作品感动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和新闻人。他的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他的“勿忘人民”的新闻思想。他的实事求是、开拓奋进的创新精神.他的精益求精的精品意识和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2005年lO月。在穆青先生逝世两周年之际。郑州大学召开了穆青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学术研讨会,本刊特刊发周胜林先生和朱清河先生的两篇文章。以表达对穆青先生的崇敬之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他一生坚守自己的信仰,所以他一生有爱;他一生有爱,所以他一生喷涌”——《穆青传》开篇这句话,凝练地概括了2003年去世的新华社老社长穆青的精神特质,也定下了这部传记的情感基调。作者张严平用饱蘸激情与诗意的笔触,描述了穆青这位新闻界旗舰人物的生命历程和心灵历史,从而  相似文献   

13.
今天,我们怀着深切怀念和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举行《穆青传》的首发式。穆青同志是中国新闻界代表人物、当代著名的新闻记者,也是新华社的老社长和新华社记者中的杰出代表。对各位同志的到来,我代表新华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穆青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多了,但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仍在发挥积极作用,并将永存。穆青同志是“喝延河水”成长起来的党的新闻工作者。他献身于党的新闻事业的年代,正是我们党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程中的成熟时期。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以及我们党关于新闻工作的…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中国记协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新闻论文评选8月29日在京揭晓,共有48篇论文获奖,其中一等奖8篇,二等奖16篇,三等奖24篇。本届获奖的论文反映了最近两年来,中国新闻界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新闻工作的一系列指示,在新闻工作实践中所取得的经验和研究成果。沈世纬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在当代的新发展———学习江泽民关于新闻工作的论述》、许中田的《把握“五个统一”力争“高出一筹”》、南振中的《舆论监督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满运来的《面对世纪之交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新闻爱好者》2011,(3):F0002-F0002
2011年3月15日,是中国新闻界一代宗师穆青同志诞辰90周年。2011年3月12日上午,“纪念穆青诞辰90周年暨新闻名篇与名记者全国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大学隆重开幕。此次研讨会由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举办。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纪事(9月10日——12月10日) ○9月12日舆论监督与改革研讨会召开。首都新闻、司法及有关党政机关负责人提出:加强舆论监督,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9月《伊犁晚报》创刊。这是我国创办的第49家城市晚报。○9月14日国家主席杨尚昆为中新社成立40周年题词:“让世界了解中国。”○9月14日《上海英文星报》(SHANHAISTAR)试刊。这是上海筹办出版的一份向国内外发行的英文报。○9月18日复旦新闻学院又聘请一批兼职教授。穆青、郭超人等8名新闻界知名人士成为兼职教  相似文献   

17.
1998年10月,我有幸陪同新华社原社长、在新闻界享有盛誉的老记者穆青同志在河南林州市(原林县)访问了两天,采写了《穆青情系红旗渠》现场新闻(以下简称《情》文)。此稿相继被省内外一些报刊采用。当时,我也陆续接到北京、郑州、安阳、林州市不少读者朋友的来电、来信。  相似文献   

18.
古人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贲卦》)以报道人文和天文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新闻在传媒中的分量和影响不断增大的今天,如何把社会新闻放在文化的背景下,深入发掘,提高品位,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备受新闻界同仁及受众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穆青是中国当代名记者,从1942年步入新闻界以来,从写第一篇人物通讯《赵占魁》,到建国后采写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以及新时期采写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等优秀人物通讯,都用恰当的画面艺术,提高产品的感染力,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这些作品仍令我们常读常新。 一、利用画面艺术 反映时代精神 穆青在人物通讯写作中,首先注重用画面艺术,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新闻界,无论是年岁大些的,还是青年,对穆青同志都是非常崇敬和爱戴的。我也怀着同样的心情。由于我长期在新华分社工作,过去主要是“远处看”的感觉;1992年调到总社新闻研究所以后,开始进入“近处看”的境地,且因从新闻研究的角度多了,自然增添了几分思索。特别是担负中国记协和新华社联办的“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筹备工作之后,我联系穆青同志半个多世纪的新闻生涯,重温他的一系列新闻作品和新闻学论述,一个认识油然而生:穆青同志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