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新高考、“双减”、校外培训全面整治、“5+2”课后服务模式……当前我国教育领域新一轮改革正深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新闻宣传工作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具体落实到教育战线,落地到各个学校,就是要讲好校园故事,传播校园好声音,让社会更好地了解教育、了解学校。在新时代新语境下,如何讲好校园版的中国故事,是摆在媒体工作者和教育主管部门与广大师生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这些年从事教育报道的体会,笔者谈几点体会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胡园园  毕蕾 《传媒》2023,(1):61-63
国际传播能力是衡量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新媒体时代,如何通过影像作品讲好中国故事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纪录片《数字里的中国》把抽象的数字语言转换成观众可以感知、可以触摸、可以理解、可以联想的日常生活场景,向全球观众讲述中国发展故事。其选题内容注重“数字化”,聚焦社会发展;故事表达注重“趣味化”,调动观众兴趣;传播语态注重“国际化”,让全球观众更加容易地了解中国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3.
提升国际话语权,必须让国际社会听得到、听得进中国理念、中国立场、中国主张。要创新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叙事方式和国际战略传播平台,重点解决好“讲什么”“怎么讲”“用什么讲”的问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2010年10月11日,沈阳广播电视台公共·社会频道《今日法治报》开播,子栏目《孙刚说事》正式和观众见面。故事化叙事+评书式表达是《孙刚说事》特有的传播模式,故事化讲述,讲好故事,讲好故事。是节目开播以来所秉承和追求的,新闻专题是内容,故事化、评  相似文献   

5.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推出的脱贫攻坚主题纪录片《无穷之路》在香港和内地成功“出圈”,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增强了青年一代的民族认同感,在海外也颇受赞誉。从采访表现来看,主持人风格亲切,全程伴随式的深度体验采访让观众得以深切感受脱贫地区的巨变;从叙事角度来看,《无穷之路》摒弃宏大叙事,以脱贫前后的村民为故事主角,展现普通人平凡而闪光的脱贫故事;在视觉表现方面,镜头语言丰富,剪辑节奏轻松明快,融合了网络视频理念;节目传播平台多元,在香港的电视端和内地的网络端首播,粤语、英语、普通话多语种传播,满足不同观众需求;《无穷之路》超越偏见,在语态上淡化意识形态,在传播效果上超越意识形态,以港人的视角和平凡真实的情感打动观众,讲好中国故事。香港媒体专业化和国际化程度高,运作成熟,有着稳定高效的海外传播网络,是向全球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力量,未来可以深化媒体合作模式,探索国际传播新样态。  相似文献   

6.
<正>近些年来,电视法制节目异军突起,成为观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节目样式,显示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法制节目要如何吸引受众,抢夺眼球,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笔者认为,做法制节目, 关键在于把握好故事、法理和情感三大要素。在这当中,讲好故事是法制节目成功的第一步。有人说,作为媒体,最具吸引力的往往是它具备故事性的部分。从观众的收视习惯看,故事具有与生俱来的魅力,因为人物情节的演变,事件冲突的发展,必然导致欣赏心理的变化——迫切地想知道变化的过程和结果,不由自主地陷入其中。  相似文献   

7.
新闻专题是一个电视台不可或缺的节目。我在电视台专题部工作了将近4年的时间,通过对广大观众的收视调查以及采编体会,我发现故事化的新闻专题节目最受观众欢迎。我想,这应该是因为单纯讲故事的方式符合观众轻松欣赏的要求,而且观众对故事的喜爱是永恒的。所以许多专题节目我都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制作的,效果非常好。我认为,讲好一个故事——这是新闻专题节目制作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平常所说的故事,其实就是“一系列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事件”。把一个客观事实“加工”成故事,是新闻专题节目制作的一条捷径。这里所说的“加工”,绝不是凭空编…  相似文献   

8.
蔡晓 《新闻实践》2014,(4):107-108
纪录片作为电视传媒的一种节目形态,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认知价值、文化传播价值、艺术欣赏价值、历史资料价值,是我国对外积极打造国际形象的传播载体之一.把一个客观真实、和平发展的中国介绍给世界,需要我们在纪录片的创作中,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观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观众的思维习惯,用世界性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一论述对于广大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而言,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意义,为媒体创新传播理念、传播方式指明了路径. 从接受习惯而言,人人都爱读故事,故事化的内容更具体、鲜活,接近性强,容易在受众心中形成对照与投射,从而将自己代入到故事中感受报道对象的喜怒哀乐.一个真实、有趣、接地气的故事,不但可能让读者放下对某些问题的刻板印象,还容易入耳、入脑、入心,往往能在新闻舆论工作中发挥事半功倍的效用. 只有接了地气,才更易于让受众接受媒体所传播的内容.相比之下,概念化、程式化、机械化地去报道某件事或某个人,连我们自己都不喜欢,受众又怎么会爱读? 然而,要讲好故事是不容易的.讲好故事的要义,一是故事本身要真实鲜活,二是讲述方式要巧妙婉转.简言之,原料要好,处理方式更要巧.  相似文献   

10.
电视读书节目曾经辉煌,但如今却在整体上陷入低谷。电视读书节目要生存,必须尊重电视传播的基本规律;处理好以下五个问题:一是面向普通观众而非文化精英,二是要让观众“看”节目而非“听”节目,三是突显主持人及嘉宾的个人价值,四是增加娱乐性,五是加强与新媒体联动。  相似文献   

11.
谢娜  王尧美 《青年记者》2017,(32):30-31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提高文化软实力”.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提高文化软实力,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传播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前,大量海外留学生在中国学习,他们来华,不仅要学习中国语言,更要了解中国文化.语言相通、文化相融,才能形成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相似文献   

12.
殷陆君 《传媒》2015,(1):12-13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12月,新闻界有两件事引人关注:一是15日开始的“行进中国·精彩故事”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二是19日开始的“好记者讲好故事”全国巡讲.一个个有味道的故事、有温度的新闻呈现在我们眼前,似一阵阵清风扑面而来.真实记录,真情撰写,真挚讲述,真诚传播,让我们感受到讲好故事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刘薇薇 《新闻战线》2023,(11):66-68
湖南广电创新探索“新闻大片”模式,切中时代热点,关注发展焦点,构建宏观的新闻时空观;讲好新闻人物的故事,展示人物性格张力,连接起人物的故事框架;构建起台网联动、“大屏+小屏”、“传统媒体+新媒体”的立体式传播体系,将“新闻大片”打造成平台的品牌IP,强化主旋律节目的标识感。  相似文献   

14.
“讲好中国故事”是提高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是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是增进与世界的友好交流、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需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理念:要力求“使人想听爱听、听有所思,听有所得”。本文旨在探索利用海外多元主体,通过加强与海外华侨华人、来华留学生以及其他外国群体的紧密联系,通过精准化“讲好中国故事”的各项传播要素,实现“讲好中国故事”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5.
媒体融合地不断变革发展,影响着传播主体和传播内容,在如今新兴媒体大力发展的今天,如何适应媒体融合背景,讲好"一带一路"的故事,成为我们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从内容上来看,需要我们挖掘具有"实、新、特"的好故事,激发对方听我讲的兴趣;从视角上来看,需要我们压低身姿,以个人魅力折射中国魅力;从渠道上来看,讲好中国故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必须要利用媒体融合所提供的平台,将"好故事"传递出去,激发国际人士参与讲故事的热情。通过利用媒体融合的特征,发挥媒体和信息媒体的资源优势,讲观众喜闻乐见的故事,从"我的"转化为"我们的",才是"一带一路"传播之道。  相似文献   

16.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首先要解决好中国故事“讲什么”“跟谁讲”“如何讲”的现实问题。文章着眼于国际传播的这三个基本问题,分析了高校外语专业教材建设的目标定位和实现路径,提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用外语精准表达中国故事、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在求同存异、包容互鉴中进行平等对话的能力,培养学生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深讲透中国故事的能力,为培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高层次外语人才和国际传播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
陈寅  杨洛琪 《青年记者》2017,(17):51-52
求新:总体设计、节目编排与跨屏传播凸显新意 1.确立“三好”创作方向,强化晚会“陪伴”功能 晚会主创以深入基层、采风创作、体验生活、组织座谈、拓宽渠道等方式展开前期筹备、演员遴选与节目创作,针对被观众诟病的脱离实际、内容空洞、表达生硬等问题,晚会主创为本届春晚定下“三好”目标:好看、好听、好笑.因应当今中国文化生活的变化和春晚发展的新特点,特别将春晚作为中国人“除夕夜最温暖陪伴”的文化功能凸显出来,从晚会片头主打怀旧、经典和温馨,到创作基调、创作姿态与百姓期待、艺术规律的重新对接与调适,尝试回到春晚作为中国人除夕夜文化填补空间和家庭团聚文化中心的原点.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中国新闻奖”无疑是“中国好新闻”的代名词,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示范文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时代赋予的重任,是当下中国新闻发展的方向与路径,是优秀新闻作品努力达到的目标.作为新闻传播的载体,纸媒因其文字的讲叙方式,新闻文本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意义,它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工程,是传播好中国声音悦耳的声频韵律.  相似文献   

19.
杨士恒 《档案管理》2023,(2):10-11+14
黄河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借助档案资源“讲好黄河故事”,是延续历史文脉的重要体现。新时期要“讲好中国故事”,也要充分发挥档案的权威性,积极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本文围绕如何传播档案文化的主题,在借鉴“讲好黄河故事”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探索“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正>通过拓展政务服务平台,把开封市政府门户网站运维作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先行地”和探索“新闻+政务服务”运营模式的“实验区”,开封日报社实现了从相加到相融、从单纯新闻宣传向公共服务领域拓展的转变,形成了渠道更加丰富、覆盖更加广泛、传播更加有效的区域传播矩阵,让党的声音离读者更近,让中国故事、开封故事更打动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