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古典小说戏曲中,通过描写和歌颂爱情来表现反封建主题的作品,不知道有多少。《红楼梦》继承了这个传统,并且发展了这个传统,在爱情描写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和艺术高度。《红楼梦》当然不是什么单纯的“言情”杰作,它的反封建主题表现了极其深刻  相似文献   

2.
作为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灌注着一种人文主义精神。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正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分析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特征,能使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莎士比亚作品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评价郭沫若早年借助春联的艺术形式,表现自己的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和抒发富国强兵的情怀,以及他在春联这种艺术上所表现出的高深造诣。  相似文献   

4.
五四的主题     
什么是五四的主题,什么是五四的精神实质?有人提出是“救亡、启蒙”。在“救亡”与“启蒙”二者的关系上,有人提出“救亡压倒启蒙”,还有人提出“救亡、启蒙谁也不能压倒谁,两者都很重要”。我认为,用救亡和启蒙两个词来概括五四的主题显然不够准确,不够科学。科学的提法应是五四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的爱国运动和思想文化运动。这才是五四的主题。当然,反帝反封建并非始于五四,从鸦片战争起,我国人民就一直在反帝,也在某种意义上反封建,但五四运动比起过去来说要彻底得多,对封建主义的批判要深刻得多。五四运动是彻底地反帝…  相似文献   

5.
萧红是鲁迅的学生,深得鲁迅的教诲,继承鲁迅的遗志,在批判国民性上独具特色,好说过:“现在或过去,作家的创作永远对着人类的愚昧!”,她这样说也是这样实践的。这不仅表现在《呼兰河传》这部作品中,其实早在他俐《生死场》时也遵循这一原则,虽然人们把它看成是“抗战文学”的奠基作之一,但它的主体仍然是“对着人类的愚昧”,表现的是十年如一日的“生死场”。从《生死场》的人物,情节看,它与《呼兰河传》在反映封建制度统治下造成的农民的苦难与愚昧,在揭露,鞭鞑和改造国民性这一主题上是相当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评价郭沫若早年借助春联的艺术形式,表现自己的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和抒发富国强兵的情怀,以及他在春联这种艺术上所表现出的高深造诣。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对萧红成名作《生死场》的再评价笔酣墨饱,异彩纷呈。研究者大多从民族主义、文化批判、女性意识、悲剧人生等视角对《生死场》的主题意蕴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究,而对《生死场》的艺术特色却较少涉及,对其艺术缺憾更是很少关注。文章主要从审美效果、主题设置、文笔风格等方面对《生死场》的艺术缺憾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以来,萧红的《生死场》成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经典。通过分析代表经典女性主义立场的《浮出历史地表》及站在反民族主义立场的《跨语际实践》同对《生死场》的解读来再解读《生死场》,揭示作品所蕴涵和表现的妇女与民族的复杂的交织关系,并非单纯的共谋者或受害者。  相似文献   

9.
笔者认为几十年来评论界对《上海屋檐下》等三剧的评价是违背马列主义家庭婚姻观念的,必须重新评价。三部剧作的主题都是双重的,即反帝与反封建的主题同时并存,其中反对封建婚姻观念的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刻,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作者在处理《水乡吟》、《芳草天涯》的结局时,无意识地陷入封建婚姻观念的泥潭,封建意识在正确的口号原则之下,得以保留。究其根源,是作者的潜意识深处还存在封建的伦理观念。许多评论者亦无法超越封建观念的束缚。  相似文献   

10.
《格萨尔》和《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中都贯穿着强烈的英雄救济主题,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二者表现出来的具体救济方式和英雄特征有所区别。英雄救济主题作为一种普遍出现的原型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反映,共同思维和心理习惯是造成二者共享同一主题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11.
《格萨尔》和《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中都贯穿着强烈的英雄救济主题,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二者表现出来的具体救济方式和英雄特征有所区别。英雄救济主题作为一种普遍出现的原型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反映,共同思维和心理习惯是造成二者共享同一主题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鲁迅遵奉着“革命前驱者”李大钊同志等的“将令”,在文化战线上进行着冲锋陷阵的战斗,表现了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这是研究界所公认的。但是,作为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的鲁迅,其时无产阶级思想是不是开始在他脑子里萌芽了呢?他之所以能在反帝反封建中进行彻底的、不妥协的斗争,是由于他使用了进化论等资产阶级思想武器,还是跟他脑子里注入了社会主义思想因素有关呢?研究者中在这个问题上的意见是分歧的。这关系到如何正确地实事求是地评价五四时期的鲁迅思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和谐思维对中国的艺术一直有着深刻影响,它直接制约和支配着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表现方式种类繁多却有着共同的本质,那就是它是某种音高对比关系的和谐表达。《周易》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源头,蕴涵着极其丰富而深刻的和谐思想,对中华文明演进的影响深远。《周易》的和谐思想贯穿于诸多相关学科,其阴阳和谐思维对中国文化、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因而,与其说音乐艺术契合《周易》和谐论思想,不如说音乐艺术的产生和发展直接受到《周易》和谐论思想的影响。认识这一点有助于我们通过对音乐艺术本质的把握去实现音乐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这是鲁迅先生在“五四”革命运动高潮时期写的《〈呐喊〉自序》一文中的一句铭言。《呐喊》小说集和这篇《自序》的巨大历史意义,在于从创作的实践和理论上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现实主义的发展道路。《呐喊》收有作者“五四”时期作的十四篇短篇小说。是一九一八年春到一九二二年冬五年间写的。小说反映的思想内容,集中地表现了当时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众的心声,在形式上则以新颖独特的民族格式开创了一代文学的新风。《〈呐喊〉自序》,是作者就  相似文献   

15.
五四运动以1915年《青年杂志》(自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的创刊为发端,以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事件为中心,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不仅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而且也成为中国青年登上反帝反封建斗争历  相似文献   

16.
《女神》是郭沫若同志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五四时期一部最优秀的诗集。它创作于1918年至1921年,出版于1921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号召下,我国发生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开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女神》的创作时期正是惊天动地的五四时期。《女神》对旧社会的一切燃烧着反抗的怒火,充满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精神,同时也热情洋溢地歌颂新生,向往新的中国,并号召人们为理想社会的实现去创造、斗争。这种五四的革命精神,通过革命浪漫主义和诗歌形式上的解放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在其《同盟会宣言》、《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等文章里提出的早期“三民主义”学说与理论,尤其是其“民族主义”的阐述,竞把当时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割裂开来,只提“反满”,不提“反帝”,不能不说这存在着严重的历史局限性,但这是有其所处时代、阶级、本人认识偏差等多种历史原因的。后来孙中山发现了自己早期民族主义理论的局限,则坚决地予以纠正,并为后来新三民主义反帝纲领的提出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周恩来同志,在“五四”时期是天津地区学生爱国运动的卓越领导人。他不仅在政治战线上为改造社会、拯救民族作了百折不回的斗争,而且也是一位在文化战线上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他曾经撰写了许多政论性的文章,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启发学生和民众的觉悟;他也曾运用诗歌这个武器,娴熟地驾驭刚刚萌芽的新诗体,写出了一组内容精深、诗情浓郁、语言晓畅的优秀白话诗。这些诗篇,闪耀着“五四”时期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光芒,表现了周恩来同志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9.
宁玉叶 《四川教育》2012,(11):36-36
2007年,根据有关文件要求,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开发并确立了《剪纸艺术》作为我校三四年级的校本课程。2008年,在《剪纸艺术》校本课程经过近两年发展的基础之上,我校秉承"传承千年蜀汉文明,培育未来民族栋梁"的办学理念,着手研发使用剪纸艺术来表现蜀汉文化,并对开设《蜀汉文化》校本课程进行了探索。一、《剪纸艺术》课程的意义与目的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瑰宝,是民族个性文化的形象代表。为了延续这项传统的民族艺术,我们希望开创艺术交流和展示的平台,把民族艺术审美深入到教育中去,逐渐形成民族艺术生存的土壤;努力提高剪纸艺术创作队伍的建设,创作出与时俱进的现代剪纸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与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理论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和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都反映和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要求,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内涵。但是由于两大思想体系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不同。二者在回答中国现代许多重大历史问题时又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