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庙学合一"是东北地区古代传统教育的原生态格局,东北地区文庙客观地反映着东北地区文化和教育的演变历史,具有明显的政治教化、社会文化教育、劝学等传统教育功能,千百年来,一直是传承儒家文化和扩充中国教育历史的"活化石"。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其教育遗产价值发生了重大变化,只有立足于时代发展的需求,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合理对接,重构东北文庙教育遗产现代价值体系,才能使东北地区文庙深厚的文化和教育底蕴得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童蒙读物是一项宝贵的历史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童蒙读物教育遗产价值的研究也折射出我国当下保护教育遗产的诸多问题,主要是教育遗产的保存、继承和发展,教育遗产的扬弃以及教育遗产价值的重新发掘等。  相似文献   

3.
英才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现实存在,也是一个庞大的开放体系。它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为今天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和宝贵的经验价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理解英才的多种含义和现代英才的品质特征,回顾中外英才教育的兴衰历史,探讨英才教育形成过程中社会环境、经济需求、文化传统、教育理念等条件和因素,对我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尤其是开展现代英才教育实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所谓英才,即指精英人才。在汉语中,可考的“英才”一词,最早缘于孟子的“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并视之为人生一大乐事。在传统的儒学思想主导下,我国古代…  相似文献   

4.
教育遗产是文明传承的承载物,是文化遗产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武汉地区自古以来,有着重教兴文的传统,现存有文庙与官学、近代学校以及近代文化教育机构等一大批教育遗产,类型完整丰富,时代特征明显且地域特色鲜明。重视和加强教育遗产保护,提升教育遗产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实现由传统的静态保护到动态参与的管理升级,是提升武汉教育文化底蕴,促进教育传承,彰显城市文教特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留给了我们一笔丰厚的思想文化遗产,这份遗产同时也是一笔丰富的视觉符号遗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中国传统视觉符号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高度的艺术形式,有极高的艺术文化价值。设计教育是推动一个民族视觉语言文化走向国际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寻找具有现代意义与传统视觉符号意象结合的切入点,在传统中“考古“未来设计,创造出切合时代实际需求的现代“传统文化”设计,是我们每一位设计教育、研究、实践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形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根基。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中,“知”“耻”是一笔宝贵的道德遗产。“知”作为人内在的自律规范“,耻”作为外在的他律规范,两者共同构成了传统道德的知耻文化。这种知耻传统文化虽不可避免地具有阶级的、历史的局限性,但它对现代公民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因此以“知耻”传统道德丰富公民教育内容,达到传统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公民教育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文庙历史悠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教育内涵,具有珍贵的历史及现实价值。对其进行研究,无论是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还是深入了解东北文化、教育历史都具有深刻的意义。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原因,东北地区现存的支庙数量极少,对其保护和利用亟待加强。将东北地区文庙开发成为社会教育基地,恢复祭孔典礼,在文庙中记载当地文化教育名人是对其保护与利用的可行性探索。  相似文献   

8.
我国远程开放教育的起源、发展及其现实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以绚丽多彩的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历史著称于世 ,其最为发达和丰富的教育遗产令世人瞩目。在任何时代 ,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在世界教坛中处于领先的地位 ,不仅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 ,亦要弘扬本国的优良文化传统。然而 ,在开放和远程教育领域中 ,除了人们所熟知孔子的“有教无类”理念外 ,孔子的开放教育实践又是如何的呢 ?从汉代到清代 ,开放和远程教育的发展是怎样的呢 ?更重要的是 ,我国的古代教育对当今的开放和远程教育的实践又有什么启发作用呢 ?从现有的文献来看 ,教育研究者往往关注我国古代的学校教育 ,而忽视了对开放和远程教育的历…  相似文献   

9.
西周体育与古希腊体育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腊是欧洲最早创造文明的古国,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在体育方面同样是这样。古希腊人为世界留下一份宝贵的体育遗产。西周处于我国历史上奴隶社会的黄金时代,“周朝之于中华,正如希腊之于欧洲”。随着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体育也得到了发展和演进,其内容丰富多彩,为我国古代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宁夏教育》2008,(6):1-1
6月,宁夏“两基”工作接受国检。这对我区教育是难得的一次发展机遇。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跻身现代世界的基础。中国,这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曾经为人类文明、世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孕育锻造出辉煌灿烂的教育文化,古代卷帙浩繁的史籍展现了古代教育繁盛峥嵘的图景。古代教育的繁荣,对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华夏文化枝繁叶茂,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的文庙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以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文庙为研究对象,细致了解两省历史上曾经存在的文庙、现存文庙的具体情况。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来挖掘文庙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两省的文庙都兼具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是研究东北教育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  相似文献   

12.
历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很好教材,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学史使人明智,”在几年的历史教学工作实践中,我认为利用中师历史教材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采用下列途径和方法进行,即: 一、发掘历史教材本身因素,潜移默化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可划分成中国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从每一时期的教材特点出发,把分散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与从未中断的中国历史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科学的有机的教育教学整体。中国古代史突出灿烂文化的内容,目的是使学生知道我国古代的文化成就及其为…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的发展为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的我国学科教育传统提供了文化基础,“双基教学”吸收了发展学生学科能力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学科教育传统的现代发展。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立足社会文化传统与现实,扬弃“双基教学”传统。  相似文献   

14.
陈经山 《学周刊C版》2011,(11):201-20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现在青少年中能够背诵“三字经”等经典著作的人越来越多.《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似一条璀璨的星河,孔子便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为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孔子的教育思想经过了时间的洗涤和岁月的积累,其中有太多的养分需要我们去汲取。现代中国教育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必须继承和借鉴古代教育优良传统。本文将从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原则四方面分析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据郑州有关方面宣布,8月28日,将有90名4至7岁全日制“小书生”在雕梁画栋、儒香熏习的郑州文庙修习国学课,读经典,学传统珠算,画国画,写毛笔书法,练太极及少林功夫。具有2000年历史的郑州文庙,将恢复“庙学合一”,发挥文庙的传统教育功能。历史上文庙和教育始终紧密相连,往往是“因庙设学”“、庙学合一”。在中国有些传统和历史的大城镇都建有文庙。至清嘉庆年间,中国共有京师、府、州、县、厅、司、乡各级学校文庙(学庙)1700多所,加上其他书院孔庙等,总数达2200所。郑州文庙是其中较大的一所学校,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历史上它的面积达…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教育家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些遗产中的很多东西已经不再适应我们今天教育改革的需要了。但是其中不少精华仍可借鉴,不能一概否定。当前在教育界关于教学改革的讨论中,似乎正在形成一种倾向:就是在提倡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对传统教育的彻底否定。传统教育是古代教育的延续和发展,也是现代教育的历史基础。否定了传统教育,实质也就否定了古代教育,而现代教育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这显然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  相似文献   

18.
欣赏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通过中国历代美术作品简介和欣赏,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使他们对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9.
杨阳 《华章》2013,(22)
中国古代碑刻自战国时期出现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碑刻真实记载一个时期、一个民族的重大政治、文化事件,是传承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石刻史书。济南府学文庙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碑刻遗存是历史留给我们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积极做好碑刻保护工作对于传承、弘扬济南优秀的历史文化,研究儒学和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传统美德教育应有的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美德教育是道德教育应时代和未来发展的要求所拓展的新领域。我们在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时首先要以“三个面向”的教育原则为指导:在对古代传统美德进行本色梳理的基础上既要赋予其现代新意,还要使其与现代道德意识相结合,整合成我国新生一代人可以和乐于接受的内容;当代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传统美德教育必须站在世界的参照系中,去认识和领略中华传统文化与道德之精华的历史风采和现代价值;我国新生一代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主力军,传统美德教育必须面向未来。其次,在施教实践中,应以近代革命传统美德和当代英模美德为主要内容。最后,传统美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作为施教的逻辑起点,从激发情感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