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梁美 《广西教育》2008,(34):18-18
感恩,是一种情感,有了感恩就会拥有善于宽容和理解他人的广阔胸怀。感恩,是一种责任,有了感恩就会拥有善于自觉回报他人和社会的良好心态.感恩,是一种力量,有了感恩就会拥有克服困难和奋勇前进的高昂斗志。同时,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从“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的古训到“滴水之恩,当涌泉柑报”的谚语,  相似文献   

2.
感恩是为人之本,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目前我国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需要从感恩教育观、教育方式、教育环境等方面构建感恩教育体系,以提高感恩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感恩意识及感恩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蕴涵了丰富的感恩资源:孝为报父母恩,忠为报君报国恩,信为报友恩,义为报天下恩。感恩意识在当今许多人尤其是在学生中存在普遍缺失的现象,感恩意识的缺失固然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从根本上讲是优秀传统文化被遗弃的结果。现代社会需要感恩,但不能把感恩意识扩大化。当前的感恩教育应基于三个层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人类应当对自然怀有感恩之心;在人与人的关系层面,人应该有相互感恩之心;在人与社会的关系层面,不同的主体应有不同的感恩目标诉求。  相似文献   

4.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做人的基本品德准则和起码修养。但近年来随着一些关于感恩缺失事件在我们身边的频现与见诸报端,让我们在震惊、慨叹之余,更多了一份对感恩教育的思考,唤醒孩子们的感恩情怀迫在眉捷。本文作者从典型的感恩缺失案例入手,通过对当前教育层面的感恩缺失问题进行深入反思,进而提出感恩教育一定要从娃娃抓起、从教育者自身做起、注重营造社会氛围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作为道德品质的感恩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中国传统感恩文化重视受恩者对施恩者的感恩,轻视受恩者向施恩者之外的其他人施恩;而西方感恩文化既重视狭义的感恩又强调受恩者对施恩者之外的其他人施恩.感恩教育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感恩教育具有培养施恩品质的必然性,并且在施恩教育效果方面分段式优于渗透式.  相似文献   

6.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这一现状,教育工作者必须对高校大学生重新进行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人格健全与教育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三岁看老”,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应从娃娃抓起。感恩一词虽源于国外,但中国的感恩教育可谓源远流长:“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感恩早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是人性善之反映,  相似文献   

8.
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工具教育论”正在制造“孩子的成长苦难”。教育应当以教会弦子做人为基本理念,而教弦子做人应当从培养感恩意识开始。所谓感恩是指主体(人)对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因素表示友好并且回报。感恩包含“识恩”、“记恩”、“谢恩”和“报恩”四个环节。“感恩”意识具有重要的心理学意义和社会学意艾。家长、教师、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把感恩教育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9.
论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道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有助于个人精神生命的完善,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文章主要就感恩教育及其价值、如何实施感恩教育及感恩教育中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感恩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历来为国人看重;近年来,一些学者将感恩视为积极心理学的一部分,试图通过感恩教育增强心理素养,改善目前存在的感恩教育缺失的现象。本文从何为感恩、感恩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感恩教育这几个方面浅谈初中生感恩教育,以培养初中生感恩意识,引导初中生用感恩的心态对待外界,拥有更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加健康地生活学习。  相似文献   

11.
林杰 《时代教育》2007,(9Z):158-158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道德教育,人性教育,本文主要探讨感恩教育的涵义、内容,并提出了感恩教育要从小抓起,从小事做起,强调了学校应成为感恩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应该是感恩教育的主力军,社会各界都应该重视感恩教育,积极为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感恩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随着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甚至缺失,加强感恩教育已成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着力点.加强感恩教育,要遵循感恩教育的特点,统筹规划,系统设计,着力建设校园感恩文化,切实提升感恩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3.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最基本品德。然而,我们发现现在的幼儿普遍缺乏感恩之心,因此培养幼儿感恩意识势在必行。本文将从案例引发的思考,幼儿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分析及开展幼儿感恩教育的策略三个方面对幼儿感恩道德品质培养展开浅述。  相似文献   

14.
善于感恩是大学生必备的道德修养。高校开展感恩教育能帮助大学生相互尊重、愉悦自我、人际和谐。我们应致力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激发其感恩情感,高效地开展感恩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5.
感恩,是一种意识、一种行为、一种习惯、一种境界。感恩是激发个体发展进步之传统动力。是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的文化力量。做值得学生感恩的事、做值得学生感恩的人,是营造感恩教育的情景和氛围。通过体验式感恩教育,启发学生立感恩之心、长感恩之能,施感恩之行。  相似文献   

16.
感恩,表示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或罪行怀有感谢之意,是一种发自内心、真诚感激之情。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电是一种责任意识。感恩应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懂得去孝敬父母,才懂得去尊敬师长,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中小学生只有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勤奋学习,真爱自己。因此,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应当成为每一位中小学生的一种美德。  相似文献   

17.
感恩是近年来使用额率较高的一个词,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上。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绵长,关于感恩的人和事不胜牧举;关于感恩的话语,人们耳熟能详,如“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吃水不忘挖井人”、“感恩报德”、“有恩必报”等等。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重新提倡感恩、践行感恩,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主义,尤其是加强对中学生均感恩教育,更是有着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龙斌 《文教资料》2007,46(29):175-177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文化源远流长。然而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应引起高度重视。文章从高校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内容入手,分析如何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幼儿感恩教育,就是让幼儿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和关爱,从而产生感激和报恩的意识,并主动地去关爱和帮助他人的一种活动。让幼儿学会感恩对其一生的发展很重要,开展感恩教育不仅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可见,幼儿园的感恩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如何开展幼儿感恩教育呢?现谈谈我的教育经验。一、感恩教育从我做起在每天的言行举止中,我们教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当我们对幼儿时时关爱,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时,  相似文献   

20.
浅谈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感恩教育主要包括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感恩自然等四方面的教育.其实施路径,一是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二是营造感恩教育的良好氛围;三是充分利用主题教育,激发学生感恩情感;四是充分发掘自我教育潜力,提高感恩教育认知;五是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施恩于人,报效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