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二经卷类经卷,一般泛指各宗教的内部经典。历史上各时期的民间宗教,同样存有大量反映其思想教义的经文宝卷。清代,与民间教门有着“剪不断理还乱”关系的一些拳会组织,也或多或少传抄一些经卷方面的材料。梅花拳的经卷材料十分庞杂,其中有的是来自其他教门,有的是将别的教门经卷进行了增删而成,有的则为自己所编撰,具有清代民间教门“每立一会,必出一经”的特点。下面,就梅花拳内部较有代表性的三份经卷略作概述。  相似文献   

2.
梅花拳     
梅花桩拳是干枝五势梅花桩的简称,也叫梅花拳,是我国比较古老的拳种之一。梅花拳老师讲:梅花拳创拳于西域昆仑山,系昆仑山派拳系中的代表拳种,留有百字圣语为传代之陛。梅花拳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击手法。过去,梅花桩是以家传方法在民间沿袭。到了明、清时代才在我国冀、鲁、豫一带逐渐广泛流传开来。由于它有丰富多彩的拳术套路和器械套路。并且步法奇巧、瞬息万变,同时以技击为主,所以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相似文献   

3.
前言梅花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一个著名拳种,同时也是有清一代在北方地区甚有影响的民间拳会组织。由于这一组织在1900年爆发的义和团运动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也自然成为有关义和团运动史研究中的一个关注点。长期来,学者们围绕梅花拳的组织结构、历史沿承及在义和团运动的作用与地位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讨论,他们或根据文献研究,或进行社会调查,取得了相当可喜的学术成果,这些成果同样也对武术理论界产生了积极作用。其中特别值得提及的是,1979年李世瑜先生撰写的《义和团源流试探》一文①和1990年由路遥教授主…  相似文献   

4.
菏泽市定陶县,地处山东省西南部,是著名的武术之乡。自古武风殊盛,流传有诸多的武术拳种,大都是少林、查拳、洪拳、炮拳、梅花拳等,而所谓为内家拳更是少之又少,大都是近十年才流传过来  相似文献   

5.
梅花拳深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是中华武术宝库中的绚丽瑰宝,长期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梅花拳的运动特点及拳理进行研究,并针对梅花拳的文场和武场进行了阐述,以期对梅花拳能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一、梅花桩简介。梅花桩是中华武术古老的优秀拳种,也叫梅花拳,属昆仑派。传说,从它产生至现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最初以家传方式在民间沿袭,故又有父子拳之称。直到明末清初,才在山东、河北、河南一带流传开来,成为我国北方的一大拳派。广东佛山的梅花桩拳法,是李铭清先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从北京带返佛山,才在佛山开花结果的,至今已是落地生根,枝繁叶茂了。  相似文献   

7.
八门拳     
八门拳,是广泛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厦和新疆的主要拳种之一。据拳谱记载,八门拳是清朝嘉庆年间燕山武术家常巴巴以宋、元遗技为蓝本,取觉远访白玉峰时所留拳技为素材,集诸家之长所创。它内容丰富,有基本功法、拳法、器械、对练套路。其拳势舒展大方、劲力浑厚、刚柔相济、动作灵活、  相似文献   

8.
梅花桩是我国比较古老的拳种之一,有它独特的养生功法和技击技法。在梅花桩流传较广泛的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省,多把梅花桩称之为梅花拳或梅拳,又称“义和拳”。 清末,山东威县城东三十里沙柳寨村,有一个叫赵三多的,又名赵老珠或赵洛珠。他自  相似文献   

9.
“形意拳”得名之来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意拳”得名之来历王文清形意拳,古拳谱称“心意拳”、“六合拳”或“心意六合拳”,相传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形意拳是由心意拳发展演变而成的一个拳种,它与太级拳、少林拳、八卦掌并称为武林名拳,在中华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关于形意拳的得名,众说不一。...  相似文献   

10.
梅花拳是我国古老的拳种之一,流行在河北、山东、河南交界地区。梅花桩拳派的资源十分丰富,包括物质化、制度化、技术化和内涵化资源,都可供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梅花拳是较为少见的拳种,现在鲁西南一带尚有传习。据嘉庆十八年(1813年)直隶总督那彦成《拿获唐胡子由》奏折所附《康恒乐供单》中载:“据唐胡子即唐恒乐供:滑县朱兆村人,年六十二岁,卖药生理……平日会打梅花拳,是同村人齐大壮徒弟。齐大壮说过,康熙年间有滑县人杨丙,是武探花(即武举分试第三名,高于进士),做过京营都司(相当于京城的卫戍司令),会打这拳。他是向杨丙学习的。齐大壮  相似文献   

12.
<正>菏泽古称曹州,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武术在中华大地上的始新之时,菏泽武术就成了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在我国武术发展的进程中,菏泽武术发挥了重要的承前启后助推弘扬之作用。菏泽是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我国第一批全国武术之乡之一,菏泽武术拳种流派有几十个之多,如秀拳、大洪拳、小洪拳、大红拳、小红拳、二洪拳、二红拳、掌洪拳、梅花拳、炮拳、夕阳掌、阴阳掌、掌拳、西凉掌、单鞭功、查拳、心意六合拳、佛汉拳、水浒拳、孙膑拳、二郎拳、太祖拳、武当拳、少林拳、复明拳、八卦掌、形意拳、八极拳、太极拳等等拳种。这些传承源流有序、功法拳理明了清晰、有地方独特风格特色、体系完整合一的拳术流派,尽显了武术之乡菏泽武坛的百花齐放之荣。  相似文献   

13.
前言 峨嵋派拳术,是一个优秀的拳种。我有幸在重庆市十三中读书时得师传授,并较为系统地抄记下了峨嵋拳拳谱的基本内容。 为了使同志们对峨媚拳能进一步有所了解,现将未发表的拳谱资料部分内容整理出来公布于下,希能对同道和研究者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4.
好消息     
义和拳(义和团)即梅花拳的别称,这一点已得到史学家的一致认同。为了进一步弄清梅花拳和义和拳的源流及相互的关系,我查阅了许多有关历史资料,在印证了山东、河南、河北一带的梅花拳即义和拳的同时,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那就是被当今武术界推为对戳脚拳的形成创立有过杰出作为的近代武术家、农民起义首领之一冯克善原来出自梅花拳门派。  相似文献   

15.
一直想写一篇关于红拳的稿子,迟迟没有动笔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自己虽是土生土长的陕西人,而且小时候跟乡下的老师学的是陕西红拳,记得有小红拳、大红拳、梅花拳、南阳棍等,但后来多年离开了红拳,有些生疏,生怕说些外行的话,贻人笑柄;二是觉得红拳是一个古老的拳种。如陕西的人不张扬一般,因而多年来蒙在深闺,湮没于关中的黄土文化之中,而实质上,红拳的文化底蕴是深厚的,长安悠久的历史文化又反过来哺乳了红拳这一陕西独有的拳种。使之更显精深。  相似文献   

16.
查拳是流传全国影响很大的拳种,也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优秀拳种之一。其起源至今说法不一,虽然迄今为止还没有确凿的史料来佐证查拳的起源,可是查拳在明末清初时期,广泛盛传于山东省鲁西南和其他地区,并且已形成了李式、张式、杨式查拳三大流派,李式查拳是以李恩聚为代表。挖掘、整理、研究李式查拳,对我国明、清军旅武术、民间武术的发展演...  相似文献   

17.
4月10日,央视"武林大会"播出梅花桩拳派擂台赛梅花桩是干枝五势梅花桩的简称,也叫梅花拳,是我国比较古老的拳种之一,传说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出自僧门道派,属于昆仑派,系内家拳一类。它的练功讲究内外结合,形神合一,形气合一。它的动作舒展大方,刚柔相济,动静有致,徐疾中节,无论形神皆有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8.
梅花拳是一个古老的拳种,千百年来梅花拳以其特有的功法,博得广大群众的喜爱。梅花拳刚柔相济,以刚为主,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练习时要求动作连贯,迅猛有力,将手、眼、身、步、意、神浑为一体,才能起到良好的健身作用。  相似文献   

19.
拳种是构成武术大厦的基石,是武术技理与文化的完整承载单元,武术文化传承应以拳种为单位切入。"拳因人兴亦因人亡",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是拳种传承的关键。基于当前拳种传承"僵死"与"活态"的背离、拳理提升的滞后及传承人的老弱与后继乏人的严酷现实,研究着意从武术普及与推广、拳种传人及拳种生存"场域"三方面展开。研究认为:武术普及与推广必须强调拳种意识;拳种传人培养应从民间师承、专门武术机构及普通学校三方面铺开;应关注于拳种生存之"惯习"、"地域"与"时域"三域的维护与调适。  相似文献   

20.
太极拳是武术拳种中最为普及的拳种之一,早期曾称为“长拳” “绵拳”“十三势”等。清乾隆年间山西民间武术家王宗岳用《周子全书》中阐发《易经》太极阴阳的哲理来解释拳理,写成《太极拳论》,太极拳这个名称才确定下来。太极拳的起源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