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闻一多先生“新格律诗”理论的倡导及其新诗批评,在确立现代新诗的艺术形式与美学原则方面,为世人所瞩目。究其本质,闻一多的新诗理论及其创作并非“中西艺术结婚后产生的宁譬儿”,在他的诗歌观念中,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事实上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基础内核。其诗歌“三美”的倡导,是传统诗歌理论基础在美学方向上的发展,是现代诗歌审美理念的建立;他对新诗的批评乃至对某些诗人、诗作的否定,以及诗歌创作以“时代”、“民族”为经纬的倡导,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歌观念在新时代的发展与更新。  相似文献   

2.
经典化是一个动词,新诗经典化意指新诗诞生至今延续不断的新诗阅读接受活动,一种业已发生的将一些新诗化为经典的传播接受过程,它由近一个世纪里的读者在不同的历史语境里完成。新诗读者包括不同年代的大众读者和专业批评者、研究者,而阅读接受语境变动不居,致使新诗经典化活动异样丰富,它将一些诗人、诗作遴选出来,剪除枝蔓,突出、放大其主要特征,使其成为所谓的"经典"。新诗经典化是一个意义生产过程,为20世纪中国阐释、凝练出多重现代精神和诗学新传统。然而,新诗经典化是一个尚未完成的过程,那些既已遴选出来的新诗"经典"尚需一个更为漫长的阅读接受过程的筛选与确认。  相似文献   

3.
《滨州学院学报》2021,(5):51-55
《武定诗钞》系列包括《武定明诗钞》《国朝武定诗钞》《武定诗续钞》与《武定诗补钞》四种,专收明清时期武定府籍人士诗作。《武定诗钞》系列收录作者多,诗作多;所收诗歌题材广,关注现实的作品多,题材多样;保存了所录诗人的传记等资料。《武定诗钞》系列是研究该地域文学、家族文学的第一手珍贵资料,甚至在明清文学研究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4.
《唐人万首绝句选》是清康熙年间“诗坛圭臬”王士祺(号王渔洋)编纂的最后一部唐诗选本(以下简称为“渔洋选本”)。该选本是对赵宦光、黄习远本《万首唐人绝句》(以下简称为“赵黄选本”)进行的删纂,对于清代诗学尤其是绝句领域的研究极有价值,故有必要通过对《唐人万首绝句选》的研读,弄清该选本的选诗特征与诗学思想。渔洋选本基本符合唐诗当时发展实情、以诗人诗作本身的造诣选诗。该选本虽选“四唐”之诗,以选录中晚唐诗人诗作偏多,但通过该选本对赵黄选本的删纂仍可窥见该选“略重盛唐”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据《文汇读书周报》消息,由诗人海啸主编的《百年中国长诗经典》日前由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该书囊括了自五四新文化运动新诗发端直到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20位诗人的代表性长诗,全书分为“故宫”与“绝唱”两卷。在近一个世纪的中国新诗发展史中,如此大规模推出长诗选本尚属首次,为读者提供璀璨、壮观的诗歌画卷,为文学研究者提供一部具有诗学性与客观性、权威性的诗歌史档案。  相似文献   

6.
在对新时期文学史的 叙述中,民间刊物《今天》被裹挟在“朦胧诗”的论争中,“朦胧诗”、“新诗潮”、“今天派”三个概念常被混为一体。其实,三者相关却并不相等,没有“今天派”就没有“新诗潮”,没有“新诗潮”就没有“朦胧诗”;而且,一方面经由“朦胧诗”的命名与论争,《今天》的诗人与诗作扩大了受众面和影响力;另一方面,这场论争之后,主流文坛以局部的收编与吸纳的方式更深地压抑了《今天》杂志的存在。而这种压抑甚至深刻影响了今天的 文学走向。  相似文献   

7.
冯至作为一位在中国新诗上倍受鲁迅、朱自清等大家赞誉,较早接受现代主义思潮的诗人,其诗作有着异乎寻常的深邃思想。试以《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和《十四行集》作为他三个时期诗作的代表来描述他诗作的变化轨迹,再现诗人丰富深刻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冯至作为一位在中国新诗上倍受鲁迅、朱自清等大家赞誉,较早接受现代主义思潮的诗人,其诗作有着异乎寻常的深邃思想。试以《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和《十四行集》作为他三个时期诗作的代表来描述他诗作的变化轨迹.再现诗人丰富深刻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穆旦诗全集》和《穆旦诗文集》的出版对于推动穆旦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新诗史意义,其中一些史料的增补可以看出穆旦新诗的改动情况。穆旦的日记、书信和诗作,极端年代特殊的诗人心态、新诗观念和新诗传播方式都为考察建国后的诗人写作提供了崭新而宽远的视域。知识分子的心态史和写作史是在时代语境转换中完成的“丰富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
在唐诗经典化过程中,唐诗选本是一股重要的外部力量,绝大多数优秀的唐代诗人和诗作正是因为历代唐诗选本的选录,才逐渐成为后世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经典。唐诗选本在唐诗经典建构过程中既能起到发掘经典的作用,同时也会遮蔽一些经典,造成遗珠之恨。总体而言,历代选家会就大多数经典达成共识。此外,重要选本还能带来从众效应,使其他选本纷纷仿效,从而使所选诗歌获得更为广泛的认可,加速其经典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在唐诗经典化过程中,唐诗选本是一股重要的外部力量,绝大多数优秀的唐代诗人和诗作正是因为历代唐诗选本的选录,才逐渐成为后世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经典.唐诗选本在唐诗经典建构过程中既能起到发掘经典的作用,同时也会遮蔽一些经典,造成遗珠之恨.总体而言,历代选家会就大多数经典达成共识.此外,重要选本还能带来从众效应,使其他选本纷纷仿效,从而使所选诗歌获得更为广泛的认可,加速其经典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谈及当下的诗创作,人们慨叹:诗在唐代已写完了!针对现代诗的不满与焦虑可见一斑。毋庸讳言,新诗越来越失去方向,越来越失去读者,写诗者找不到方寸,读诗者更比写诗的人还少。新诗在中国大地上已走了将近百年历程,并不乏骄傲的经历,特别是“五四”时期,新诗曾是开创现代中国文学的新锐,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许多诗人的优秀表现,创造了当时不止属于诗的新文学高潮,其经典诗作至今依然闪耀着思想和艺术的光辉,无不是当今许多写诗的人必读的诗歌文本。然而,继20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朦胧诗”潮后,二十多年来的中国新诗的发展,盲目奔突,既远离了民族…  相似文献   

13.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清·丘逢甲《春愁》丘逢甲(1864-1912),字仙根,台湾漳化人,清代诗人,有诗作《岭云海日楼诗钞》和《仓海丘逢甲诗选》存世。诗人是一位爱国志士,清光绪年间进士,为兵部主事。  相似文献   

14.
戴望舒在中国新诗史上,无疑是一个独特的诗人。现代诗人番草曾说过,“从境界方面来说,戴望舒似乎不能算是我们当代的大诗人,在他的诗作里,我们很难看到时代的影子,听到民族的声音;在风格方面,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他由《雨巷》而一举成名,被誉为“雨巷诗人”,诗风与象征派很为接近,诗中音乐的成份也较浓;到了《我的记忆》,诗人则以“散文入诗”,为中国的现代诗开辟了新的蹊径;到了后期,《我用残损的手掌》等作品则转向了深沉朴实的现实主义。他在诗歌风格、形式以及技巧等方面的探索,使他在中国新诗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他的诗风则代表了新诗发展史上三个不同的阶段。由此,我们有理由  相似文献   

15.
据《文学报》消息,为期两天的"首届中国沙溪新诗论坛"在江苏太仓沙溪古镇举行。作为江苏省作协"新诗百年系列活动"的首项大活动,此次论坛主题为"新诗的经典化问题"。诗歌界诗人、诗评家韩作荣、吴思敬、叶橹、林莽、唐晓渡、林建法、王光明、张洪波、刘福春、耿占春、陈超、子川、宗仁发、  相似文献   

16.
寿凤玲 《时代教育》2007,(8Z):150-150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一般认为“朦胧诗”是从1978年北岛等人主编的《今天》杂志开始的。当时活跃于《今天》杂志的诗人有舒婷、顾城、扬炼、江河、梁小斌、芒克等。他们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影响,借鉴一些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情绪和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有一位诗评家认为,“中华新诗”概念的提出,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中国大陆诗人、港澳台诗人,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华族诗人一起,共同建设和发展“中华新诗”,已成为新的诗歌时代的一项光荣的使命。(参见钱光培《中华新诗论》刊于《世界华文诗刊》1990.11) 而笔者以为,中国新诗发展迄今七十余年来,不同时期的归侨诗人以其真诚的吟唱、独特的音响,以及不同凡响的实绩,已经而且继续为“中华新诗”的形成和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并对沟通海内外“中华新诗”的融汇和交流起到难以替代的桥梁作用。它丰富和充实了中国新诗的艺术宝库,在新诗发展史上竖起不同寻常的座标。  相似文献   

18.
胡适作为最早作白话新诗的诗人而在五四时期风云一时,他的新诗主张和见解,也“大体上似乎为《新青年》诗人所共信”,他的著名的《谈新诗》一文,则“差不多成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一时间,提倡白话诗,试作白话诗成为一股不小的浪潮。以胡适为代表的一代创建新诗的先驱者对旧诗发起了毁灭性的攻势。几年功夫(从《新青年》1917年2月发表白话诗到1921年左右),白话诗取代了旧诗在中国诗坛上的  相似文献   

19.
发韧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我国新诗,至今已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单就新诗1917年2月首次在《新青年》上出现,到新中国成立为止,也有32年的历史。在这32年里,诗人辈出,流派众多,新诗史呈现了复杂多样的局面。理清现代新诗发展的历史进程,正确地评价新诗史上的代表诗人,对于总结新诗的成败得失,为当代新诗提供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从而促进当代新诗的创作,无疑有着巨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李复兴教授在长期深入研究中国现代新诗史的基础上写成的学术新著《中国现代新诗人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是一部颇具特…  相似文献   

20.
陶保玺以《新诗大千》填补了我国新诗“体批评”的空白。其中对“郭小川体”的论析,是对新诗格律化的一种超越之论。在该书问世一年后,陶先生又发表了《郭小川对中国现代格律诗的贡献》,该对郭小川诗的理论概括和美学升华,又有新的提法,在借鉴卞之琳先生的“参差均衡律”一说后,他更加坚定并发展了他对“郭小川体”的认知。在弘扬郭小川现代格律诗具有“参有均衡美”的同时,他进一步评价郭小川在新诗格律化发展史上的超越前辈和同辈诗人的历史地位。郭小川所做的贡献是创作实践上的,而陶先生在新诗格律化理论方面的建树,也同样是彪炳史册的。陶保玺的诗学理论更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