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九天     
李正 《武当》2001,(9):30-33
杨式太极府内派,是杨露禅当年在北京端王府内所传,其太极拳套路共有十套,《小九天》是十套拳中第六套。  相似文献   

2.
“太极五星锤”是清末民初武术大师李瑞东先生,根据太极拳师祖杨露禅大师所传的搬拦锤、指裆锤、撇身锤、栽锤和肘底锤五种锤法,在陈式和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的太极拳套路,具有刚柔相济,上下相随,技击性强等特点。整个套路分为春、夏、秋、冬四路,熔太极、八卦掌、形意拳于一炉,对习练者要求有较高的腰、腿功夫,且有较高的锻炼价值。  相似文献   

3.
我想请教如下几个问题。1、演练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108式和85式,是不是越慢越好?打一套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应该用多长时间合适?  相似文献   

4.
所谓“拳架”,既指拳术动作,也指拳术套路。门派化的武术传承,主要依赖拳架团聚其传习人群。太极拳系亦然。目前,流传较广的太极拳架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和孙式。这五个太极拳流派不仅有着各自开山的传统拳架,也有着由其传人根据研习心得创制的新编拳架。近些年来,国家武术主管部门还组织有关专家,以五式传统套路为素材,以竞赛为目的,  相似文献   

5.
铁砂掌一代宗师顾汝章先生,于1928年先后从师李景林学习武当派剑术和太极拳,跟孙禄堂大师学习形意拳和八卦掌。后来在南方传拳时,留下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太极拳术,传承者们为了纪念顾师,将其所传拳法均以"顾式"命名。一、预备式1.并步正身直立,两掌垂于体侧,呼吸自然,两目平视前方。  相似文献   

6.
56式传统杨式太极拳是我的祖父崔毅士先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依据传统杨式108式的套路所进行的精缩版。  相似文献   

7.
蒋林 《武当》2008,(9):8-9
多年来一提到杨式太极拳的传统套路,人们看到的主要是均匀缓慢、松静自然、行云流水般的练法,而在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中,还有运动快捷且发力脆快的一些套路和练法,“杨少侯传小快式太极拳”,就是这样一种鲜为人知的套路。其练法既不同于常见的108式或85式传统套路,也不同于一般的杨式“太极拳小架”或“快拳”,他有独特的风格和韵味。据我师张文炳先生讲,这套小快式只在杨氏子弟和极少数入室弟子中传承。杨少侯先生得传其伯父班侯先生,我师张文炳直接得传于少侯先生。  相似文献   

8.
汪新华 《中华武术》2006,(11):29-29
杨式太极拳云手在杨式十六式、二十四式、四十八式、八十八式,及杨式传统八十五式等套路中均是一个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式子,它充分体现了杨式太极拳舒展大方、中正圆满、动作和顺、轻灵沉着,以及练习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9.
梅永顺 《武当》2011,(9):13
杨班侯一百零八式中平大架太极拳的拳式名称,虽然与广泛流传的杨式太极拳拳式名称相同,但是拳式动作却是不尽相同或大同小异,这里介绍的"搂膝拗步"只是其中的一个拳式动作。在广泛流传的杨式太极拳套路中,搂膝拗步之拳式动作简单松柔,用意不用力,运行轨迹走的是正面方向。与之相比,我所习练的杨班侯一百零八式中平大架太极  相似文献   

10.
林俊岸 《武当》2015,(1):20-22
长期以来,有关杨式太极拳的传承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特意推出本文,对杨式太极拳的传承问题作一略要分析,以有利于辨清其传承之谜。一、杨式太极府内派才是杨禄禅所传太极拳原貌现在流传的杨式太极拳,主要是杨澄甫定型的大架。然此大架是否就是杨禄禅所传太极拳的原貌呢?答案是否定的。杨禄禅当年在北京号称杨无敌,罕遇敌手,仅靠一套大架太极拳那是不可能的。杨禄禅初到京城,在端王府教授太极拳,自不敢藏私,后班侯进京助父教拳,对父亲外传全部太极大为不满,要求众门生以后专攻大架,意为"收拳"。当时,王府管家富周不肯改拳,并向班侯保证,所学技艺绝不外传。王兰亭也不肯改拳,遂与班侯闹翻了脸,后来伙  相似文献   

11.
名家信箱     
江西省太极拳协会王慧钦(会员号000620)发来E-mail:我练习杨式太极拳17年了,但有两个动作我一直难以理解它的意义:一是杨式竞赛套路里的第四式提手上势,二是第七式手挥琵琶。这两个动作有什么不同?崔仲三答:杨式太极拳无论是传统套路,还是竞赛套路,其动作名称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动作劲力的要求。比较形象的动作名称就是白鹤亮翅。在这些动作名称中,有的注重技击手法的表现,比如搬拦锤;还有的是对劲力感觉的提示,比如手挥琵琶提手上式等。太极拳虽然有传统套路和竞赛套路的区别,但是,其内在的动作感觉是一致的。具  相似文献   

12.
盛杰  包云 《体育师友》2013,(1):17-18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是中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于1956年整理编排制定的太极拳基础套路。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又称"24式太极拳",它是在传统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简化、整理而成的大众入门普及套路。其动作结构和套路编排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便于掌握,是社会和学校初学者入门的基础学练套路。这套太极拳教法口令提示,是笔者在讲授太极拳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吴式太极扇     
[简介] 近年来,涌现了很多关于扇的武术套路。如:陈式太极扇、杨式太极扇、太极功夫扇等。根据掌握的资料,还没有吴式太极扇的套路形成,应广大吴式太极拳爱好者的要求,我们创编了《吴式太极扇》这一新套路。经过几年来的习练和表演,得到了有关人士的初步肯定,为使这一新套路更加完善成熟,现将其整理成文。吴式太极扇的特点仍然是以吴式太极拳的身法步型为主,  相似文献   

14.
极至 《武当》2011,(9):63
2011年6月26日,"声远杯"传统杨式太极拳精英赛在浙江金华市体育馆举行,来自浙江全省各地市的近千名太极拳爱好者参加了比赛。一代宗师、杨式太极第五代嫡传傅声远大师及第六代嫡传傅清泉大师莅会指导,浙江省武协副主席陈顺安先生和徐树荣秘书长到会祝贺。本次活动由金华市武术协会主办,傅声远杨式太极拳培训总站承办。大会分别进行了集体和个人二十八式、  相似文献   

15.
习拳二十余载,从简化24拳起步,到各种竞赛套路,以及养生套路,再到传统杨式太极拳,我求师多人,买书买光盘无数,可谓孜孜以求。直至2014年开始接触太极观真体系,认真的向其创建人康伟老师学习太极理论,我感觉对太极拳的认知与理解,真正上了台阶。现在,我把我2019年的习拳感悟写出来,希望能对太极拳爱好者,尤其是已经能用身体打拳的人,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6.
人们现在所熟知的杨式太极拳,如24式国家竞赛套路项目及49式、85式、103式等传统套路,这些基本都是属于健身与养生的慢架拳。除此以外,杨式太极拳还有74式、108式等以技击为主要内涵的快架拳。所谓慢架拳就是练内功的一种方法,而快架拳则是通过这个内功与对手进行技击的武器。慢架的五字诀是静、轻、慢、切、恒;而快架的五字诀...  相似文献   

17.
殷光远 《武当》2005,(6):14-15
太极拳的单腿支撑动作,在陈、杨、孙、吴、武式传统太极拳及社会上广大中老年人演练的竞赛套路中,都有单腿(左或右)支撑的运用,而单腿支撑的好和否,则直接影响整个套路的舒展大方、美观、健身及技击效果。现仅以传统杨式太极拳及以传统杨式太极拳为基础创编的40式竞赛套路和24式简化太极拳竞赛套路,谈谈如何掌握练单腿支撑的稳定性。修练单腿支撑的稳定,首要的是加强底盘功夫的锻炼,如一代太极拳大师李雅轩师爷所教导:"两腿如厢底下之大盘簧,要有很大的松弹力;又如载重之舟,漂浮于江面,沉重而又有动荡的样子,所谓动荡不是自动,而是水涛之动而  相似文献   

18.
《武当》2013,(8):2
李应宏汉族,1949年7月生,山东蓬莱人。"武当百杰",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全国"群众喜爱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现任山东省聊城市永年太极拳社社长兼总教练。自幼习武,尤爱太极。师从民间武术家刘学道先生(姜公容樵之弟子)等,习练形意、八卦、太极、迷踪艺及国家统一的长拳竞赛系列套路等等。后来又跟从著名武术家、杨式太极拳衣钵传人王志远先生习练正宗杨式太极拳。1986年由军队开始义务教授传统杨  相似文献   

19.
仰东 《中华武术》2000,(9):33-33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体育的瑰宝,作为强身、防病和治病的方法在民间广泛流传,形成了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五大流派。44年前,为了更好地在人民群众中普及太极拳,有关专家创编了二十四式太极拳,以后又相继创编了四十八式太极拳、四十二式太极拳,它们都属于太极拳简化套路的范畴。如何正确认识传统套路与简化套路的关系,对我们研究发展太极拳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太极拳好,好在它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的人体运动。多年来,我所接触的习练太极拳的中外人士,从亲身受益中一致称赞太极拳好。 太极拳在中国走过了几百年的漫长道路。初时有“十三势”、“长拳”、“炮锤”等套路。18世纪末,山西王宗岳用太极哲理解释拳理,撰写了《太极拳论》,从此出现了“太极拳”的统称。太极拳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流派,主要的有陈式、杨式、武式、孙式、吴式等太极拳。除了拳,还有太极刀、太极剑、太极枪和技击性的太极推手等太极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体委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以杨式太极拳拳架与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