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文学”一词含义演变之考证,认为,所谓“文学”即语言的艺术,其特征是形式和唯美。而分析六朝骈文的文体特点又恰好体现了文学这一本质特征。因此,六朝骈文是文学本质回归的表现。同时,联系六朝士人精神状态的畸形事实,本着人的自觉是文的自觉的前提的理论认识,本文认为,六朝骈文是文学自身的畸形回归。  相似文献   

2.
贾岛诗歌的主体风格应是平淡之中见深警,这种风格的形成得力于他自觉的艺术追求及禅宗思想的影响。贾岛构建这种主体风格的艺术手段主要体现在深化刻发掘,得常我难得之体认;以意为主,以形显神;情感物化,以景写情;于细微处体认出奇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六朝形式主义文风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朝的形式主义文风,是文学突出自身特征,摆脱附庸地位,谋求独立与发展的一种极端形式,是文学自觉时期的必然现象。这种形式主义文风不仅促成了文学的独立,而且在艺术技巧上为唐诗等后世文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因而,六朝的形式主义文风在文学发展史上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4.
唐代诗学复古理论在批判六朝淫靡诗风的同时,又承续魏晋以来文学自觉的历史趋向,吸取六朝声、采艺术探索的成就,复兴汉魏刚健骏爽的诗歌风骨,继承《诗》《骚》风刺比兴的现实精神,上复元古自然清真的美学境界,从多方面为唐代诗歌艺术繁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恨水作为报人小说家,其新闻观念与艺术追求之结合、其作品与新闻传媒的结缘,丰富了我国文学史与新闻史的研究;其作品对文学性与新闻性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契合和嫁接,确立了张恨水作品在新闻传媒中的身份;在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中国,无论是张恨水选择了新闻传媒,抑或是新闻传媒选择了张恨水,都是偶然中的一种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6.
汉魏六朝作为中国韵文文体的唯美演进期,诗体风貌在艺术质素的迅猛增长中逐步实现唯美化演进过程:由情真辞质的古诗十九首体貌,经气盛辞丽的建安诗体貌,最后形成绮靡典丽的六朝诗体貌。汉魏六朝诗体的唯美化进程是文学走向自觉的一种体现,它为唐代文情并茂的诗体形成,准备了足够的艺术条件。  相似文献   

7.
六朝文学的绮丽是在人的觉醒和文的自觉后所必然要出现的一种符合文学发展规律的正常现象,是六朝人审美意识的艺术体现.文学创作主体与接受对象的统一是绮丽文学之所以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六朝文学的绮丽现象是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它反映了六朝人的审美意识.按照文学的继承发展关系,若没有六朝文学的绮丽特色,也就绝对不可能有唐诗的繁荣.  相似文献   

8.
装饰艺术的基本特征就是形式美,是作为客体依存于主体的艺术。装饰艺术的特点因时代环境、经济文化、民族习尚、审美观点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风格,风格不同但综合其形式美法则的运用与体现,主要是对称、均衡、渐变、变化与统一。创作过程中形式美法则的运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学的嬗变,既表现为风格的流变、创作技艺的日臻成熟,也体现为情感的丰富与变迁。历代人都给予了王昭君特殊的关注,歌咏她的诗歌,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相对而言,六朝诗人多“怜其远嫁”;唐代人多伤其“不遇”;宋人则多慰其失落;元代以后人们多颂其功业。在这一过程中,汉晋以来所确立的哀怨情怀逐渐被消解。这种情感的变迁是和时代思潮的演进、社会环境的改变及士人心态的变化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
甲骨文刻写的技艺,是艺术的自发阶段,是中国书法的开端。甲骨文字形包孕着丰富的形象意味,刀法有着深厚的笔意;结字随体赋形、任其自然,体现了书家对宇宙法则和造化神功的体认;章法上体现了当时书家巧妙的构思,且笔势随着情感的起伏而波动,时代风格和书家个性演绎在字里行间,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历史因素。  相似文献   

11.
魏晋六朝时期杂传的创作极为繁盛,作为一种史书著述体例,其一方面与魏晋六朝史学的发展有直接的关联;另一方面又与文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杂传蕴含了丰厚的文学价值,对六朝文学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为六朝时期文学的自觉、文史分野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庐隐以"五四"独立的女性意识和个体生命的切身感受,从情与智的冲突、"围城"内外的纠结到新旧思想的矛盾,展示了"五四"女性在这一特殊时代受主流话语支配与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多重矛盾与冲突,表现出庐隐创作中女性叙事的个性风格。  相似文献   

13.
孔融的散文,句式日趋整饬华美,用典愈发突出。其文风格雄放,以事明理,无所顾忌,预示着一个文学自觉时代即将到来。他以个性鲜明的创作在气息陈腐的文坛上刮起了一股新风,对汉魏文风转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是人创作与民间艺相结合的结晶,在取得非凡艺术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大量浅陋廖误,缺漏衍生之处,为作品之美中不足,吴承恩之后,对《西游记》的艺术修补仍在进行,而在明清两代各种版本的《西游记》中,汪Zhan漪笺评本《西游证道书》艺术修补的成就最为突出,它虽是一部节本,但由于其高度的艺术独特性,居然实际上决定了清代《西游记》本发展的主潮流。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新文学发展第三个十年(1937-1949)的中篇小说创作,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形式和美学风格上,都表现出新的特色和多元化趋向;特别是一些成功之作在艺术形式和美学风格上的通俗化追求,使中篇小说开始为一般民众所了解和接受;走向民间,走向大众,已逐步成为一种创作趋势和发展方向。这种新的转变和新的趋向,对此后的创作产生了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谢飞是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他的电影创作一直保持着深切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对现代电影语言的不懈追求。谢飞在电影创作中体现了这样的主题:对理想的诠释,对女性命运的关注,而诗化的影像风格体现了谢飞的电影艺术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客家是汉民族的一个支系,有着独特的文化体系;作为客家人已经习惯了的精神向度和价值取向,客家文化浸润了闽西客家文学;闽西客家文学自两宋出现萌芽到20世纪的逐步成熟,经历了从民间到殿堂的发展过程;自觉清醒的客家意识,成为20世纪闽西客家文学创作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8.
离魂文学者,其虽兴起于六朝志怪小说,然尚未得以深化之,演至唐代,摄入传奇创作,遂得以可叹为成熟境地,而至元明时期,其体裁已为戏剧,叙述增强,表达方式尽显其妙;其内容已摄入社会思潮,为反讽社会之载体;其文学造作,亦颇具艺术之强势。此时之离魂文学,要以《倩女离魂》为代表,虽固有其缺陷,然其足见离魂文学自魏晋发展以来,至元明以获第三次发展。  相似文献   

19.
潜意识在艺术创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绘画创作中的潜意识具有突发性、偶然性、非自觉性、非逻辑性等特点,其情感意象本身特有的规律是意识所无法支配的。探本穷源,绘画意象的潜意识自动生成不是一种毫无前因后果的神秘现象,而是知识经潜意识积累蜕变成本能后与情感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复杂多变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0.
音乐表演需要遵循的原则概括为四个统一:忠实原作与个性化创造的统一;历史与当代审美观的统一;表演技巧与艺术表现的统一;创作激情与理性控制的统一。表演者在进行音乐表演时要遵循这些艺术的共同准则,创造性地表现作品的内涵,使作品焕发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