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说《狼图腾》通过“狼”意象的描写,展现出一条“狼-羊”斗争关系的文明进化观。在两种文明形态的观照下,面对中国文明现代性的迫切诉求,力图从草原游牧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求中华民族的文化改造和重建的有效路径。突出体现了作者对草原游牧民族文化的坚守和护卫,同时以一种鲜明的反儒家文化的纯粹的游牧民族色彩,进一步凸显他的文化民族主义的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2.
<狼图腾>通过对草原狼性的描写和狼的图腾形象的叙述,揭示了草原人民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观念.在"狼"获得文化英雄和生态英雄身份出场的同时,也在历史文化的冲突和草原生态变迁的现实中凸现了生态话语,生动地揭示了草原万物生态的内在联系,尤其是狼对整个草原和生态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草原游牧民族历史文化记录了吉林西部地区民族文化的发展轨迹,是草原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吉林西部草原游牧民族文化这种能够被复制、传递的知识财富,要积极予以保护并加以推广,而建设吉林西部草原游牧民族历史文献信息数据库将是弘扬吉林西部地域特色文化的关键.如何利用现代化、数字化的图书馆应用技术,建设吉林西部草原游牧民族历史文献信息数据库,将是实现草原游牧民族文化应用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草原荒漠化的历史反思:发展的文化维度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内蒙古草原成为中原农耕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间相互扩张地带的漫长历史中,凡农耕民族主宰时期均导致草原退化,生态受损;凡游牧民族统治时期都保持了草原丰美,局部地区的生态恶化亦受到遏制。农耕民族的大量迁入和游牧民族的农耕化,致使适应草原牧区的游牧化出现长期断裂,造成了垦殖型荒漠化。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时,应重视发展的化维度,确立起适应该地区自然环境并继承游牧化精髓的主导化。  相似文献   

5.
《狼图腾》通过对草原狼强悍生命力的生动展现和游牧民族生活图景的真实描绘,传达出了坚强不屈的强者精神和循环轮回的草原生态理念,对"酒神精神"作出了丰富而真切的诠释。  相似文献   

6.
草原狼     
《课外阅读》2012,(22):69
草原狼属于犬科动物,机警、多疑,形态与狗很相似,只是眼较斜,口稍宽,尾巴较短且从不卷起并垂在后肢间,耳朵竖立不曲,有尖锐的犬齿,视觉、嗅觉和听觉十分灵敏,毛色有白色、黑色、杂色等等。千万年来草原民族一直认为狼是草原的保护神,狼是草原四大兽害——草原鼠、野兔、  相似文献   

7.
《狼图腾》是一部饱含血性和烈性的奇书,作品通篇富含着内涵丰富的刚美特质:草原狼激昂勃发的原始生命力,永不屈服的抗争和超越精神以及悲壮感人的力之美。小说始终以强力意志和生命意志为底蕴,高度弘扬了尼采的酒神精神。生命的快感、刚烈,草原狼的硬朗骨气以及侠骨柔情都印证了只有狼才是草原民族的民族魂。  相似文献   

8.
一 中原农耕化的内涵,早已熟稔于人们的心脑,而“草原化”,却还是一个具有争议的概念。奎曾在《草原化与草原学》中的论述或可作为一家之言:“当我们阐述草原化时,指的是包括蒙古族在内的历代北方游牧民族所创造的带有骑马民族特点和草原生活特色的多民族化。”“其内容是以草原和草原主人的眼光和视角,去观察、感知和认识一切自然的和社会的事物和现象,并通过特定的化艺术形式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9.
周人的至上神是“天” ,它来源于西北游牧民族。其论据除已有的语言学、文化人类学的材料外 ,还有如下三条 :一、周原所出文王时卜辞中有祭“天”的记载。二、“灵台”是周人祭天礼地的建筑 ,在今甘肃省灵台县城内。周人接受“天”神信仰约在季历时代。三、在灵台上祭天礼地的主要是胡巫 ,这喻示了“胡巫”可能是沟通周人与西北游牧民族“天”神信仰的“使者”。  相似文献   

10.
哈萨克族作为典型且富有独特民族特色的游牧民族,在草原文化中拥有不同于其他游牧民族的文化。通过对哈萨克语中含有畜牧业词汇的谚语进行收集、归纳、分析,探讨其反映的哈萨克民族的价值取向、心理特征,展示哈萨克民族丰富渊博、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狼图腾》是一部不能不让人叫好的作品,在这部作品里,姜戎先生通过他自己在草原的亲身经历,把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性格特点做了详细的比较,从而得出了我们是狼的后代而不是龙的子孙的结论。撇开这个让人们争论不休的论点,仅仅谈这部著作第三十五章的描写,我们就应该非常感谢姜戎先生,感谢他给了我们思想上的强心剂。中国人的性格里面确实缺少一种凶狠坚韧的东西。汉民族从来的观点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能忍则忍”,“退一步海阔天空”,“和气生财”……中国人在骨子里就认为自己比别人弱。远的不谈谈近的。联想刚刚收购了IBM PC业…  相似文献   

12.
有翼神兽这个造型,在历来的学者之中研究较少,草原文明上的有翼神兽关注更少,但是有翼神兽作为古代神兽的一种特殊形式广泛的出现在亚欧大陆上,是一个跨地区跨民族跨文化都出现过的神兽造型艺术,在整个亚欧大陆上草原游牧民族承担着一种文化和经济交流使者的任务,草原游牧民族的有翼神兽也是东西方有翼神兽过渡地区的关键造型。  相似文献   

13.
在蒙古族舞蹈中,《狼图腾》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展现的是草原文化和游牧民族文化。狼具有着原始的和顽强的生命力,创作者和表演者在展现狼的特质的同时也为当下人心的淡薄增添着狼这一图腾精神。在舞蹈《狼图腾》中,舞者们通过极具艺术性的表现,展示了蒙古族舞蹈的豪迈与豁达,也从作品表现中倡导维护生态平衡,反对肆意猎杀狼群。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有关萨满信仰中的哈萨克族的祭天仪式、裕固族的祭天仪式、维吾尔族阔克麦西来甫中的祭天仪式、达斡尔族沃其贝节中的祭天仪式试做对比分析.无论是游牧民族还是农耕民族最初的崇拜都是从天开始,开辟了和“神”对话和沟通的路径,并成为仪式和记忆,在几千年中被忠实地以活态的形式和内容传承了下来,成为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生活在辽阔的大草原上.独特的生活环境,“逐季节而迁徙”的游牧经济,造就了蒙古族人的雄健宏伟的民族气质和独具魅力的草原民族文化.服装艺术丰富多彩.其中,服饰中的腰带是蒙古族服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教学资源是影响高效课堂从理想变成现实的重要因素.成功地开发和有效运用教学资源,尤其是教材资源,将会使课堂变得生动、精彩和高效.【课堂写真】“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片断大屏出示:灰太狼每小时奔走145千米,2小时从狼堡到了草原.狼堡和草原相距多少千米?师:求“狼堡和草原相距多少千米”怎么列式?  相似文献   

17.
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在丧葬习俗上有许多相同、相似之处。“烧饭”、“面”是具有草原特色的游牧民族的丧葬习俗之一。本文从“烧饭”、“面”习俗的纵向研究,试图从文化传承的理论角度,寻求“烧饭”之礼残留至今,“面”之俗却于中世纪湮没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8.
元代少数民族作家大都出身于游牧民族,很多长期生活于北方,他们的"根"深深地扎在草原文化的沃土里.尽管在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对其他民族的文化有吸收与融合,但其创作也依然是依托于厚积的民族文化传统,依然弥漫出草原文化的浓郁气息.他们的诗歌充满草原文化阳刚豪放、自然和谐、开拓进取、积极乐观、多元包容、鲜活灵动的审美情韵.  相似文献   

19.
《狼图腾》是中国当代文学一个奇异的存在,这部奇书以狼为叙述主体,第一次向世人揭开了鲜为人知的"狼世界"与草原历史文化镜像。以生态学、文化学、人学理论为支持,深度解读《狼图腾》内在的历史精神与思想蕴含。从"狼学"与"人学"的交织与互映:草原生态逻辑;"狼性"与"人性"的搏斗与磨炼:草原族群镜像;"狼道"与"天道"的神示与暗喻:自然生态法则三个层面,体察、论证草原族群的生存本相、文化承传与人文历史,阐释"狼学"与"人学"交织并存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一段时间,“香嫩绿”草原上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羊群骚动不安,因为一只羊在夜晚出门时,借助明亮的月色,发现了一只凶恶的狼!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在草原上蔓延开来。羊儿们害怕极了,一见风吹草动就心跳加速,一个个成了惊弓之鸟。“香嫩绿”草原上很久没有狼了,加上这儿草肥水美,气候宜人,羊儿们个个长得膘肥体壮,整天吃饱了青草就躺在草原上晒太阳,无忧无虑,这样的生活多么惬意啊!可偏偏来了一只恶狼,打乱了羊儿们平静的生活。大角是羊群的首领,对于草原上出现了狼的消息,他半信半疑:一,谁也没有近距离地见到这只狼;二,羊儿一只也没少,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