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狭义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广义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排他性或非竞争性的物品,包括纯公共物品、俱乐部物品与公共池塘资源三类。萨缪尔森、布坎南等人指出广义公共物品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近年来广义公共物品的研究重心转向供给问题,政府供给与私人供给与联合供给及各供给方式的匹配与融合是广义公共物品的基本供给方式。  相似文献   

2.
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一直受到学者们的极大关注,除了传统的政府供给形式外,私人供给涉足公共物品领域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广东产业转移中承接地的基础设施不足,减低了企业转移的激情,早期基础设施建设的供给问题对产业转移进程有重要影响,应引起一定的关注.把早期基础设施的供给纳入公共物品供给领域,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两个角度分析各自单独供给时存在的缺陷,并引入了一个基础设施的公共物品的供给模式--以政府为主体而引入市场机制,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基础设施供给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各种私人融资模式的对比,结合内蒙古城市发展的类型特点,寻找出一个既利用私人或民间资本减轻政府提供基础设施的财政压力,又利用其提供的先进管理技术和方法提高公共物品的管理、使用效率的融资方式,从而有效地推动内蒙古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公共物品供给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公共物品进行严格的定义,并说明在私人产品场合,市场机制不能有效解决公共物品供给问题,因此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来提供,需要政府的介入,同时强调了政府提供不是政府投资生产,最后对公共物品的供给选择应把握的原则进行了分析,认为纯粹的公共物品可以由政府生产,对于准公共物品,政府可以委托私人部门共同合作生产。  相似文献   

5.
王薇 《今日科苑》2007,(22):15-17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忽视广大农户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偏好,从而引致农村公共产品供求机制的失衡,而要实现农村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必须把农民的需求偏好作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函数的内生变量,现实最佳的目标模式就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农村公共产品提出与之相配套的四种模式:政府供给型、政府与私人混合供给型、民间组织供给型与私人供给型,逐步建立起政府、民间组织、私人等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多元化供给格局。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其中影响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而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体制,又是诸多问题中的关键一环。为此,政府应该通过权责划分、法律规范、财政供给、监督制约等体制方面的改革,保证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从而切实满足农民对于公共物品的需求,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存在总量严重不足且结构失衡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是由于城乡政策二元差别、政府财政收入不足及投资体制、监督机制等方面原因。建议建立向农村倾斜的公共物品供给体制,加大城市支农、以工补农的力度,精简乡镇机构和人员,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物品提供方式。  相似文献   

8.
许云  徐思思 《科教文汇》2008,(2):133-133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存在总量严重不足且结构失衡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是由于城乡政策二元差别、政府财政收入不足及投资体制、监督机制等方面原因。建议建立向农村倾斜的公共物品供给体制,加大城市支农、以工补农的力度,精简乡镇机构和人员,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物品提供方式。  相似文献   

9.
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物品,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而资金的筹集是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源头。综述了国内相关研究后构想了我国农村多渠道公共物品融资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在解决我国农村水利供给不足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通过政府部门加大投资来保障供给,而且也可以通过私人主动融资,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方式来缓解供给资金短缺的现状,从而探索其我国农田水利设施供给中多元主体参与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11—2013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融资约束与税收激励2个因素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融资约束显著影响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民营企业研发投入主要依赖于债务融资,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主要取决于股权融资;税收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对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不显著;税收激励效应有效缓解了融资对民营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企业所得税税收政策较增值税更能促进民营企业的研发投入。  相似文献   

12.
分权财政下提供优质公共品是地方间竞争的主要手段。地方公共品供给竞争中存在地方投资范围不清、结构不合理、投资规模非理性膨胀、地方投融资压力重、制度内外融资并行、债务风险突现等问题。财政分权与地方投融资体制不完善是问题的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13.
Many countries spend sizeable sums of public money on R&D grants to alleviate debt and equity gaps for small firms’ innovation projects. In making such awards, knowledgeable government officials may certify firms to private financiers. Using a unique Belgian dataset of 1107 approved requests and a control group of denied requests for a specific type of R&D grant, we examine the impact of subsidies on small firms’ access to external equity, short term and long term debt financing. We find that obtaining an R&D subsidy provides a positive signal about SME quality and results in better access to long-term debt.  相似文献   

14.
众多研究者对高校过度负债问题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对该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揭示了高校负债的数量和特点,归纳了高校过度负债的政府原因、银行原因和高校原因,并总结了高校财务风险的危害,包括转化为财政风险,造成投资闲置浪费和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明确政府职责,规范高校法人地位,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和实现高校融资渠道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PPP: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方式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人企业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本文对该模式的产生背景、概念特征、优势和应用实例进行了简要地介绍,并就其在中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由于许多基础项目融资有较大的市场风险,私人投资者会要求政府提供相应的担保,这些担保增加了政府的风险。为了有效降低政府担保的风险,本文提出了基于LPVR机制的风险分担策略,分析了特许协议中的政府目标,论证了LPVR机制能实现特许协议的社会最优化,并与固定特许协议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分析了LPVR机制的特点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营中存在运营体制不尽合理,信用结构失衡,融资渠道单一,偿债对土地依赖过大,存在偿付风险等等问题。加强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管理需要做到: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评价考核机制;建立科学的债务管理模式,依法规范整顿存量债务;拓展平台公司主营业务,突出城建主渠道作用;健全城建项目决策机制,推进项目建设规范化;建立政府支持保障机制,有效化解债务风险;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构建多元化的融资格局。  相似文献   

18.
杨军敏  曹志广  徐波 《软科学》2007,21(3):62-66
分析了短期股权、长期股权、短期债权和长期债权四种融资方式的不同激励作用,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比较了各种激励方式带来的代理成本,指出长期股权和债权融资可以缓解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投资不足问题。通过比较各种融资方式产生的代理成本,认为企业应当根据创新的特征以及具体的经济环境来选择恰当的激励方式。  相似文献   

19.
刘晴 《软科学》2012,26(10):21-25
从公共资本投入的视角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活动的特征,并构建演化博弈模型,考察公共资本和私人资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活动中的互动和均衡,得到以下结论:政府投入公共资本会促进私人资本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活动,而私人资本对研发活动的投入将激励政府完善私人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0.
王帆  章琳  倪娟 《科研管理》2022,43(10):12-23
智慧城市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物,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城市中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以智慧城市第一批、第二批及第三批试点为自然实验,采用多点DID法检验智慧城市试点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从政府补助、税收优惠等方面研究智慧城市影响企业创新的渠道。结果发现,智慧城市试点具有创新溢出效应,当城市被认定为智慧城市试点后,注册地企业的创新水平会显著提升。提升的渠道是:智慧城市试点之后,城市加大了政府补助、税收优惠等财政支持力度,这将正向促进企业创新。异质性检验发现,相对于高融资约束企业、国有企业,低融资约束企业、民营企业更能利用智慧城市创新溢出效应驱动自身创新;相对于低市场竞争环境、非制造业行业,高市场竞争环境、制造业企业更能利用智慧城市创新溢出效应驱动自身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