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借助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里的两个重要原型——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阐释人格双性化现象,并提出影响因素和对策。指出家庭与学校都应让每个个体自由地实现真实的自我,爱护天性,培养儿童的双性化人格。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中性之风越来越热.教育工作者也开始更多地关注中性化的人格特征。双性化人格是一种综合的人格类型:即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具有男性与女性的综合人格。近几十年来多位国内外心理学家的研究揭示:拥有双性化人格的个体较一般个体具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良好的适应性.并提倡从小开始培养双性化人格。本文阐述了对青少年进行双性化人格培养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双性化人格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鹏鹏  冷泽兵 《文教资料》2011,(31):164-166
在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问题上,双性化人格理论可以更好地迎合时代的需要,它具有自身的优越性.不同于现在出现的中性化人格。儿童性别角色形成与发展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教育者可以结合儿童性别角色发展所处阶段对儿童进行双性化人格的教育,在实施双性化教育的同时,要警惕由此而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当代男女性别气质趋于中性化的趋势,我们应理性观之。其实任何性别气质都只不过是社会和文化建构的结果。因此,当代大学生性别气质的中性化是他(她)作为社会人存在的一种正常现象。只要整个社会对性别气质中性化加以重视,并正确引导,它将是通向兼具两性人格优点和长处的"双性化"的必经阶段,也恰恰证明男女平等更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5.
女性化人格有着意志坚韧、情感丰富和认知敏锐等优势,但也存在着创业意愿不强、依赖心理较重、封闭感明显等缺陷.中性化人格过度发展,可能会产生性别认同模糊.双性化人格是女大学生较为理想的创业人格模式,明确女大学生创业人格的合理内涵、正确吸纳男性人格的优秀特征、构建符合女性实际的新型人格,有助于培养利于创业创新的双性化人格.  相似文献   

6.
瑞士的心理学家荣格把人格的总体称为"心灵",认为心灵包含一切有意识和潜意识的思想、情感及行为。而荣格的"原型理论"研究在艺术研究领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在艺术作品中原型意象的存在为心灵无意识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其次,艺术作品中要表现出更加深层次的涵义需要对人类集体无意识做出说明。运用荣格"原型理论"研究和分析艺术作品中的原始意象的象征内涵,研究"原型理论"如何渗透到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创作者以及艺术作品受众等各个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阐述体系,实现在艺术研究中的一大主题。也是要求现在的艺术创作者要创作带有原型的优秀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7.
一、荣格的人格面具原型理论精神分析学派大师荣格(1875-1961)是瑞士精神病学家、分析心理学的创始者荣格最具独创性的心理学理论就是原型理论。原型即原始意想和种族记忆,是人对外界事物作出反应的一种先天倾向性或潜在的可能性。这种反应包括思维、情感、知觉等各种反应。人能采取与自己的祖先同样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作出反应。例如,人对蛇和黑暗的恐惧,我们之所以具有怕蛇和黑暗的先天倾向,是因为我们的原始祖先对这些恐惧有着千万年的经验。生活中有多少典型环境,就有多少个原型。原型中有英雄原型、智叟原型、巫术原型、阴影原型、面具…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双性化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性别角色教育的新趋势。儿童时期是进行双性化人格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的双性化人格特质对儿童性别角色的认同具有最直接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贝姆(Bem)的性别角色量表对小学教师的人格特质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在小学教师中具有双性化人格的人数较多,男教师中具有男性化人格和女性化人格所占比例差异较小,女教师中具有女性化人格特质的人数明显多于男性化人格的人数,23-30岁之间具有双性化人格特质的教师人数最多。  相似文献   

9.
荣格的原型理论在20世纪的神话原型批评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章分析了荣格原型意象理论,并与中国古代学中的月亮意象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城市、乡村大学生样本的实证研究,以考察当前我国城、乡村大学生双性化人格的现状,双性化水平个性特征.以及双性化人心理健康的关系,为不同地城大学生的成才与个性发展提供心理参考,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