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背景人教版新教材《必修2》第七章第一节为《追寻守恒量》,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国家级示范高中"的高一年级学生.考虑到教学内容及授课对象的特征,笔者设计并实施了本节课的教学,展示如下.二、教学过程1.引入师:从这节课起,我们开始学习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这节课的任务是完成本章第一节内容的  相似文献   

2.
1基本情况1.1授课对象四星级重点高中普通班学生,基础较好,有较好的学习能力.1.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继上一节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的后续内容.本节课为"线性规划"第1课时,主要内容包括线性规划的意义、线性约束  相似文献   

3.
<正>授课时间:2011年11月2日授课地点:石家庄43中师:这节课我们学习苏轼的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这节课做笔记的任务比较大,要读,要思考,又要做笔记。师:这节课的学习任务解决三个字的问题:第一个字是"知",知道,了解;第二个字是"意",文章的意思,细细地理解;第三个字是"情",品析、感受、欣赏作者在这首诗里面表达的情感、情志。(屏显)《江城子·密州出猎》教与学:知意情师:下面我们开始第一个学习环节。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第三册第20课第二课时。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努力践行这一理念。教学中不仅把引导学生自主感受丹顶鹤的美当作重点,还注意重视字词教学,凸显小学语文的基础性;并尝试引导学生揣摩文章  相似文献   

5.
学习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两年多的英语,学生对英语有了一些认识,他们对于自己喜欢的话题和知识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达的欲望.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首先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精力学习.其次,通过小组讨论、情景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学习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两年多的英语,学生对英语有了一些认识,他们对于自己喜欢的话题和知识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达的欲望。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首先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精  相似文献   

7.
陶春竹 《考试周刊》2014,(91):149-150
<正>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一第6章第3节的内容。第6章共有4节内容。第一节和第二节分别讲述了细胞的增殖和细胞的分化,本节讲述的是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因此,本节内容是前面两节的延续;同时,为学习下一节"细胞的癌变"打下基础。本节的核心内容是: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凋亡的概念和意义。本节内容为我们认识生命过程奠定了基础。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学生在生活中很容易  相似文献   

8.
学习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两年多的英语,学生对英语有了一些认识,他们对于自己喜欢的话题和知识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达的欲望。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首先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透镜》是初中物理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应用》的第1节内容,本节是在学习了光的折射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光的折射的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生活中的透镜》《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中心内容.本节课我采用先学后教、探究实验、交流展示、难点释疑、延伸拓展几个环节入手进行教学,让学生从透镜的外观及其对光线的作用两方面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使学生意识到把握事物的本质的重要性、学以致用的重大意义.以下是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0.
《空间直角坐标系》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一节新授课.本节课在"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下,在五个教学环节中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从数学本源出发,体会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并逐步进入高阶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数学抽象、类比推理等能力,体现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数学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结合当前中职生语文阅读学习现状和传统教学模式下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弊端,结合微课的特点和教学上的独特优势,提出在微课理念下改进中职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方法:微课制作要讲究、课外自主学习不可少、课前导入要"吸睛"、课堂教学以生为本、授课形式多样化、阅读赏析体现职教特色等。  相似文献   

12.
钱华 《化学教学》2007,(4):42-45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种主要学习方式.如何引领高一学生尽快适应学习方式的转变,使他们学会学习.笔者在《金属的化学性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Ⅰ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旨在通过"探索"这一主线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与教材简析 本节教学内容为时、分的认识(教材第70~72页),第1课时,新授课。 《时、分的认识》一课涉及的概念多,例题多,稍不注意就难以当堂完成教学任务。笔者认为:如何把课本上的知识变成学生自己想探讨的问题。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是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达到创新教育要求的一条重要措施。为此,课前应根据《教参》的建议,布置学生观察家里或公共场所的钟表,了解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时针走了一大格,分针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是学习句型What’s the time?It’s…",四会"单词seven和eigh"t,三会"单词eleven和twelve。2.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知识掌握上,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自然》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九课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古今动物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提出问题。师:同学们,这节课学习第九课《动物的进化》,请同  相似文献   

16.
<正>最近,听了两位老师就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4-4第一章第2节"极坐标系"的同课异构课堂展示.这两位老师均为一级教师,有着差不多的教龄;授课对象均为高二年级实验班,授课班级原授课老师为同一人.两位老师基于相同的《课标》和教材,面对着同层次的授课对象,但对教材的处理、重难点的把握和教学的效果等均有较大的差异,是什么影响着教师同课异构的差异呢?1986年舒尔曼提出了"学科教学知  相似文献   

17.
正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植物的生殖"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它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科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19章"植物的生殖和发育"第1节.教材中以绿色开花植物为例,介绍其在有性生殖过程———开花、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其中植物的双受精过程和果实、种子的形成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植物的双受精过程又是本节课的难点.  相似文献   

18.
<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为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目标有机结合,整理实现课程目标."[1]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在每个环节(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教学形式的选择等)都要关注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2].下面,以"探索三角形相似条件"一节课的教学为例,加以阐述.一、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  相似文献   

19.
本节课为"2015年学习促进型课堂教学变革全国研讨会"展示课例(2015年11月21日,南京市第一中学);主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中学教学参考杂志社、基础教育研究院。【教学构思】本课例内容为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1课时),是基于"学历案"的一次课例设计,也是笔者所在学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科学》2017,(Z1):28-30
<正>一、教学背景分析教材简析:本课是上海教育出版社牛津小学英语教材1A《Unit2 Numbers》第三课时Let's learn这一部分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1-6"六个数词的三会学习并与相应的名词复数一起呈现。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利于培养他们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灵活运用所学的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刚踏入校门的一年级小学生。他们年龄小,活泼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短,抽象思维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