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谈张爱玲与《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雪芹写尽了物欲诱惑下的人性沉沦 ,张爱玲在解剖了经济文明下金钱对人性的戕害和扭曲的同时 ,则更多地融入了现代意识 ;《红楼梦》悲剧意识的深刻性在于展现了人性中情与理的冲突 ,张爱玲则既写了情在理的压抑下的跃动 ,又对情保持着超然冷峻的观照 ;曹雪芹的悲剧意识沉潜于闺阁琐事 ,凡俗人生 ,张爱玲既沿袭了曹雪芹选择闺阁琐事传达悲剧意识 ,并悟出了“生在这世上 ,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她观注和热爱一切的世俗 ,从中传达了她的苍凉无奈  相似文献   

2.
悲剧意识,可以理解为是对悲剧性现实的反映。《聊斋志异》在很大程度上关注的是人的日常生活。具有浓厚的世情悲剧意识。世情悲剧意识可以分为四类,即恋爱悲剧意识、怨弃悲剧意识、伤别悲剧意识和同性悲剧意识。虽然作品中饱含着悲剧意识.但是作者仍试图采用戏谑、因果报应、团团结局等方式,对悲剧意识经行消解。这些消解因素只能体现在某些表现形式方面,没有在根本上改变悲剧的本质,悲剧的基本冲突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3.
中唐诗人李贺敏感、多病,一生怀才不遇,愤世嫉俗,进而颇感苦闷、伤感,并由此展开对生命的探索和追问。在李贺诗歌中,盛世不复、壮志不遂、时光不再、生命不永等因素共同构成了生命悲剧意识。李贺的诗歌集中体现了诗人对生存状态、人生价值、生命本体、生命归宿等问题的忧患意识和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4.
埃米莉以其独特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及其天赋的才能创造了文学上辉煌的成就.纵观她的人生、小说和诗歌,我们能感受到其中无所不在的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这种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既源于她的现实生活,也源于她独特的价值观.面对不幸的生活和严酷的现实,埃米莉表现出强烈的悲剧意识,采取各种应对措施,表现出敢于抗争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5.
埃米莉以其独特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及其天赋的才能创造了文学上辉煌的成就。纵观她的人生、小说和诗歌,我们能感受到其中无所不在的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这种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既源于她的现实生活,也源于她独特的价值观。面对不幸的生活和严酷的现实,埃米莉表现出强烈的悲剧意识,采取各种应对措施,表现出敢于抗争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6.
艾米莉·狄金森25岁始退隐在家,弃绝社交,在非凡的孤独中埋头创作。狄金森一生创作了1775首诗。诗歌涉度到爱情、自然、宗教、死亡与永生、现代科技、诗歌理论等,已被公认为标志着美国诗歌新纪元的里程碑。她的很多诗歌充满了悲情意识,这种悲情意识源于她自身的性格悲剧。  相似文献   

7.
建安诗歌具有强烈的悲剧精神,诗人们面对自我、社会生存困境产生了自觉意识和悲悯情怀,同时苦难的生命历程激发出他们的强烈的使命惑和悲壮的气概。建安诗歌中悲剧气氛与阔大境界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建安诗歌所特有的慷慨悲壮的建安风骨。建安诗歌的悲剧精神因建安诗人的个性呈现出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8.
临水照花无疑已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她的优秀表现在她对生命体验感悟的深切,表现在她诗歌中强烈生命意识的贯注和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的形成。但同时.她的诗歌以及她本人还所缺少历史想象力和作为艺术灵魂的崇高精神。  相似文献   

9.
论刘希夷诗歌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希夷是初唐时期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歌词旨悲苦,充满悲慨之音,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悲剧意识。本文从三个层面:深沉的孤独意识,生命的悲剧意识;宇宙时空意识来阐述其诗歌中的悲剧意识。诗人在深沉的悲剧意识中表达了对生命对生存的焦虑和渴望,在探索中走向了生命的永恒。  相似文献   

10.
刘基诗歌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基以他的才学和独到的政治才能和政治眼光铸就了一般人无法达到的辉煌,但纵观刘基的诗歌却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所不在的悲剧意识和悲剧情怀,这种悲剧意识和悲剧情怀既源于儒家积极用事的人生理想和黑暗现实的矛盾,也来源于儒家思想价值体系内在的矛盾,面对这些矛盾和危机,刘基没有采取消极避世的人生态度,而是在儒家理想的支撑下积极面对现实.  相似文献   

11.
曹禺的戏剧创作从对西方宗教的消解中重新认识社会与人生,从对西方的悲剧意识的消解中重构独特的剧作状态,从对西方象征主义的消解中熔铸独特的悲剧含义。  相似文献   

12.
萧红小说《呼兰河传》是充满悲剧意识的。这种悲剧意识既源起于她童年时代的寂寞与孤独,与她创作时的心理和情绪也不无关系;体现在作品中,则是环境的悲剧意识,人物命运的悲剧意识和事件的悲剧意识,以及作品的悲剧意识与其"诗化小说"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唐寅生命意识的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寅的一生在人中具有典型性,他的诗歌透露出潜藏的内在情感矛盾和生命意识的涌动。壮志的难酬使其诗歌中充满了“时光易逝,人岂永存”的紧迫意识;仕途的不幸导致了其佯狂自污的叛逆生活方式的选择;但对世俗享受的执着和永不放弃却是其人生追求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4.
白大省是<永远有多远>中一个仁义善良、真诚热情、饱含悲剧因素的女性形象,她的悲剧命运是男权话语主体下两性不平等的社会造成的,也是她女性自身主体性消解,沦为"第二性"的必然结果,她的人生悲剧也即是她的"仁义"悲剧.  相似文献   

15.
杨德洲 《文教资料》2007,(10):91-92
子君悲剧有着多重的原因,但主要是她的那种特殊的传统思想与现代意识互相纠结在一起所形成的性格本身所造成的。子君从涓生那里接受了现代启蒙思想,不顾一切地追寻着自己的爱情,毅然与封建旧家庭决裂,却仅把婚姻自由作为最高理想,她根本不知道生活有其他内容,忘却追求,更没有追求经济的自主,此时,传统的主内的依附思想制约着她,终于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子君生活在传统与现代交接之时,身上就打上了那特殊时代中的传统思想与现代意识的共同的烙印。传统思想是依附涓生,“甘为男性奴隶”,现代意识是勇敢地追寻自己的爱情,但是现代性受制于传统,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纠结的性格造成了其悲剧。  相似文献   

16.
悲剧观念是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从西方引进来的美学范畴,它有复杂深刻的内涵,悲剧、悲剧性、悲剧意识都是它的基本概念,而悲剧意识最能体现一个民族文化的审美品格。中国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充满了对自然的抗争和复杂的社会斗争,具有产生悲剧意识的文化基础。但是中国文化中的主流文化儒道又有强烈的消解作用,使中国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悲剧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中的贾探春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胆识的少女,她有着不让须眉的壮志、超越众人的魄力、压倒群芳的胆识,然而,她却是一个生于封建末世的庶出女子,她的出生注定只能是个悲剧。在这个悲剧人物身上,寄托了作者对封建社会歧视女性、戕害人性、摧残人才的愤懑。  相似文献   

18.
悲剧意识是须一瓜小说的重要特色,在她的作品中都深深地潜藏着强烈的生命悲剧感。其悲剧意识首先体现在她笔下的悲剧人物形象;其次还体现在主题的悲剧性;第三,通过对于人性的追问和"向死而生"的人生态度,她的作品表现出了强烈的悲剧精神。通过悲剧形象、悲剧主题和悲剧精神,须一瓜的小说呈现出浓烈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9.
将苏曼殊置于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历史背景中,阐释其诗歌、小说、译作中所体现出的个体独立精神,探讨其作品的悲剧意识对中国现代文学悲剧意识生成的作用,在其小说艺术手法的现代性倾向的综合分析中,发掘苏曼殊的极富魅力的精神探索历程,归结其作品在思想和艺术等方面所呈现出的现代性品格。  相似文献   

20.
郑珍以忧国忧民之情融入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其诗被称为郑珍时代的"诗史"一点也不为过。郑珍诗与杜甫诗不仅在内容上具有相似性,诗歌所反映出的生命悲剧意识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表现在政治理想、社会理想及思乡孤独的个体之悲和社会之悲两大方面,体现了郑珍和杜甫两位诗人强烈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