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体育理解教学的内涵理解教学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观念,它强调理解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价值,其基础是当代理解观在具体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理解教学是指一种以理解为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强调师生的有效交  相似文献   

2.
诠释学视野下的理解教学: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教学精神。理解教学是充盈理解精神的教学,是交往、合作的教学,是源于生活的教学,是意义动态生成的教学。因而,理解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超越,它追逐师生生命意义的实现与超越,注重师生与被理解对象间和谐的“视界融合”,强调师生间诚挚的交流与对话。其教学评价是走向理解的发展评价。  相似文献   

3.
沈芳 《学子》2014,(10):95
正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的简称。它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手段,既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精炼理论知识,又强调动手实践能力。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二者相互协调并重发展。这是一种通过在知识讲解过程中加入技能训练,并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充  相似文献   

4.
在认识论视域中,教学被看作教师向学生传授确定性知识的活动,致使教学过分迷恋科学知识而脱离了人的生活,丧失了应有的活力。在哲学解释学视域中,教学是在师生对教学文本的理解以及师生相互的理解中显现并通过师、生与教学文本相互间的视域融合的方式不断创生的,是在师生共同欣赏教学文本以及他们相互欣赏的游戏中达成的。教学作为师生的一种存在方式,重新回归于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的师生生活。  相似文献   

5.
情景教学法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师生在课堂上更好地进行互动,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使孩子们更加深刻地消化和理解语文知识,不断培养学生们积极思考、善于观察、勤于积累、注重实践的好习惯。在本文中,笔者根据多年调研与教学实践,对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教学主体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师生双边活动为逻辑起点,层层演绎教学主体问题。作者认为师生双方皆为主体且在教学运作中互为主客体,并强调对师生主体问题的把握应作时相背景分析与动态理解,教师主体乃实践了,发展了的现实实在主体,而学生主体乃实践着,发展中的潜在未来主体,学生主体性的弘扬与构建乃教学实质目的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论回归生活教学的基本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归生活教学”主张的提出,其目的在于以“生活”为出发点和归宿去理解和关照教学。基于中国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所处的现实境域,回归生活教学是一种以生活为出发点和归宿的特殊生活过程,是一种在实践、活动基础之上,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交往和学生个体的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学,是一种在工具理性实践模式基础上提升价值理性的教学,是一种同时强调学生能力、权利和发展机会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博览在线     
《广西教育》2011,(20):29
有效教学的要义祝俊风、张依武在《江苏教育研究》2010年第7期上撰文认为,对有效教学的内涵理解不同,当前的有效教学实践中存在两种新的倾向:一是特别重视学生对学科结构化知识的掌握,强调记忆、理解在学习中的作用,强调纸笔练习、教师讲授对教学的贡献,强调考试分数与有效教学的相关性;二是特别重视营造  相似文献   

9.
曹玉萍 《文教资料》2011,(33):152-154
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既要注重学生系统化理论知识素养的培养.又要注重其实践能力的训练。《幼儿园课程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作者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尝试引入案例教学,以学前教育领域中的案例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环节中引入案例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三P”指:presentation(呈现、理解)、practice(操练)、production(运用)三环节。“三P”活动教学模式的特点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交际实践活动。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和学生练习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活动不再是课堂上可有可无的娱乐调剂形式,它是一种手段,一种方法,它成为活动教学的核心和教学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李善中 《中国教师》2010,(24):34-36
<正>教学本就是一个对话和交往的过程。对话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借助有意义的交流,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中生发的问题,以增进教学主体间的理解,提升师生教学活动质量的过程。作为一种新的教  相似文献   

12.
"趣"是一个很重要的审美概念,艺术的审美价值表现在对"趣"的追求上。教学本身作为艺术,趣具有丰富的教学意蕴,其一是把教学理解为不断地追求美的过程,它旨在说明教学活动的自觉性、灵动性、机智性、本真性;其二是把"趣"理解为教学艺术的审美规范。教学实践既要追求教学艺术的开放性与自然性,又要强调其美学的规范性。"趣"的教学意蕴具体有四个方面:志趣是教学艺术的使动力量,是师生对人生之美的趋向;情趣是教学情境之美的展现;机趣是对教学灵动之美的表达;真趣是师生对生命本真之美的体验。  相似文献   

13.
理解应当是教学的要素,因而,把理解性教学看作一种模式是错误的;理解性教学强调的是以理解为目标的理性精神,而不应当照搬某些具体的方法;张扬师生的生命意义,是理想的教学的发展方向,而不是理解性教学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4.
教学理念是联系教师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它对教学的影响具有双重作用。人们在教学中更加强调生成、创新、师生的互动与平等、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等教学理念,而却将过去我们所强调的知识、理性、预设等作为落后的教学观念给予批判与抛弃。辩证地理解教学理念有利于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郭丽平 《教师》2008,(12):34-35
本文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旨在探讨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的预设和生成。强调课堂教学是动态的过程,课堂目标的预设应是动态的、开放的,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与文本的对话中不断生成。强调了生成是教学中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6.
刘玉燕 《成才之路》2011,(28):53-53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通过信息的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英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的研究与实践,优化了英语课堂教学,优化了课堂结构,有利于实现师生和谐发展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7.
“体验”是学习的重要途径。语特级教师钱正权的理解是:“在语教学中,通过读的实践,读的亲身经历,对课中的人和事、物与景有所认识,有所感触。”看得出,体验强调实践性、能动性和情感性。组织并运用好了“体验”策略,师生会在课堂这一平台尽情展现生命的色彩,启迪着无穷无尽的智慧。  相似文献   

18.
一、对话式教学的含义对话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借助有意义的交流,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中生成发现的问题,以增进教学主体间的理解,提升师生教学生活质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互动式教学是一种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师生与教学环境和教学材料间相互联系的教学信息传播方式,介绍了其内涵、特征及常用方法,并阐述了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教学理解与人文化成--教学诠释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师生的精神生命活动的教学理解”与“作为师生的现实生命存在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着深刻的、内在的关联:教学实践活动是教学理解的本体论基础,教学理解是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在构成。在终极意义上,教学理解即是教学主体对自身生命意义的澄明,而这种澄明最终指向教学主体的自我超越与文化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