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提出了金属拉伸试样断口分析方法,讨论了试样在拉伸试验中的应力分布、断裂过程以及影响断口形貌的因素,为断裂形态分类和断裂原因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实验教学是培养理工科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如何高效利用有限课时,将塑性变形、断裂失效等众多知识点有机结合,并实现可视化教学是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将宏/微观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引入实验教学,以低碳钢常温静载荷单轴拉伸和原位变形微观应变配分检测为典型案例,对实验教学进行了创新性改革。教学实践表明,基于宏/微观DIC技术的实验教学模式,能够加深学生对吕德斯变形、应变集中及断裂失效等材料力学行为的理解,有效激发学生对材料力学性能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学生在材料组织优化设计方面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高强度螺栓断裂失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化学分析、金相检验、扫描电镜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发生断裂的高强度螺栓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宏观和微观断口形貌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螺栓在表面处理过程中,产生氢致裂纹,在应力作用下,发生氢脆断裂.  相似文献   

4.
将自制的乙酰化竹粉与聚己内酯共混,利用转矩流变仪制备可完全生物降解的竹塑复合材料,考察配方和加工工艺对流变性能的影响,并研究所制备的竹粉/聚己内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微观形貌.研究结果表明:乙酰化竹粉/聚己内酯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好,力学性能较佳;当乙酰化竹粉在复合材料中的质量分数为35%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大于10MPa,断裂伸长率在400%以上。  相似文献   

5.
用原位拉伸研究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扫描电镜原位拉伸的方法研究了碳化硅纤维增强镁铝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 通过对材料中裂纹的起源、扩展、断裂过程的观察研究, 发现在拉伸状态下, 裂纹最初起源于碳化硅纤维; 在碳化硅纤维与基体结合较强时, 裂纹首先在碳化硅纤维中扩展, 同时裂纹附近的碳化硅纤维亦开始产生微观裂纹、镁铝金属基体发生塑性变形, 最终断裂; 而在碳化硅纤维与基体结合较弱的状态下, 材料的韧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高分子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综合实验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综合实验课程中的重要实验项目。在分析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提出了新的高分子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综合实验教学方案。在学生完成塑料增韧配方设计实验的前提下,结合实验配方对增韧塑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以及冲击强度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找出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及冲击强度随增韧剂的变化规律,进而使学生真正理解塑料增韧机理,掌握塑料增韧配方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7.
Q550D高强板在进行室温拉伸试验后,断口出现分离缺陷。通过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对其断口及分离面的微观形貌、分离裂纹末端及远离裂纹的断口横截面组织及亚结构等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拉伸变形前,组织为贝氏体+碳化物,部分晶界及碳化物周围有位错塞积,但不存在裂纹。拉伸变形时,贝氏体晶界及亚晶界呈链状分布的大尺寸渗碳体颗粒附近的位错塞积引起应力集中,形成微裂纹及孔洞;同时,拉伸断口的颈缩变形引起垂直于拉伸轴方向产生新的拉应力,导致微裂纹及孔洞在拉伸轴方向优先扩展形成裂纹;这两者成为产生分离缺陷的主要原因。分离裂纹的长度与裂纹扩展时的应力状态及组织变形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微波辐照技术对玉米淀粉进行了间歇式交联改性,对CaCO3进行了表面亲油性处理,再将交联改性的玉米淀粉、聚乙烯醇(PVA)、甘油及其它助剂经混炼、压片得到交联淀粉/聚乙烯醇(C-CS/PVA)可降解树脂,对其进行了CaCO3增强改性,并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拉伸等测试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硬脂酸和月桂酸钠可成功对CaCO3进行表面有机改性,其表面亲油化度可达55.6%;淀粉交联改性后仍能保持分散及表面形貌,粒径为520μm;当淀粉用量为30份时C-CS/PVA可降解树脂的拉伸强度约为20MPa,断裂伸长率为233%,略低于行业标准;使用改性纳米CaCO3对C-CS/PVA可降解树脂增强,其拉伸强度可提高到22.5MPa,断裂伸长率由233%提升至350%,增强增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善ZK30镁合金的凝固组织,提高其力学性能。采用光学显微镜(OM),维氏硬度和拉伸-压缩试验机等手段,评价不同往复挤压道次对ZK30镁合金表面微观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往复挤压道次能够显著影响ZK30镁合金的表面微观形貌和力学性能。当往复挤压道次增加时,合金的晶粒会慢慢细化。当ZK30镁合金往复变形道次大于8次时ZK30镁合金的力学性能变化不大。故为了提高ZK30镁合金的力学性能,采用往复变形道次大于8次的往复挤压工艺。  相似文献   

10.
用慢拉伸试验方法,考察了两种不同组织稳定性奥氏体钢充氢后的塑性变化,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其断口形貌,结合充氢前后组织的变化,分析奥氏体钢产生氢脆的组织因素及断裂方式.分析说明,充氢后,层错能较低的奥氏体钢在外力作用下,有较多的ε马氏体产生,且断裂正是沿γ/ε相界发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