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台湾新生代导演的领袖人物,魏德圣以自己的两部影片彰显出了其明显的艺术个性和作者倾向。文章基于巴赞的作者理论,试图从城市与乡村、文明与野蛮、亲日与仇日等三个面向去研究魏德圣透过影片所表达出来的立场与态度,认为魏德圣在创作时不会用简单的二元思维去看待一些复杂的价值问题,反而能够站在一个更高层面去理性思考、分析,从而表现出对城乡、族群以及民族矛盾等问题的新态度。  相似文献   

2.
标题所要写的事实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美好的,有的是丑恶的;有的是令人喜悦的,有的是令人悲哀的;有的是令人气愤的,有的是令人感叹的。要表现这些事实,编者首先就要确定自己对这些事实所持的态度。归纳起来编者的态度有三种,即:肯定的态度,否定的态度,既不赞成也不否定的态度。编辑作每个标题时,都面临着这三种态度的选择。这就涉及到了编辑意向传达的藏与露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1980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职业倦怠成为一个专业名词流行起来,它是近30年来在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领域中研究的热点之一。一般来说,职业倦怠表现为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即人格解体.表现为个体以一种消极、否定、冷漠、麻木不仁的态度和情感去对待服务对象和自己身边的人)、个人成就感降低三方面,目前职业倦怠并不只是一个研究领域的问题,而是许多从业人员都会遇到的问题.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职场人士的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记者采访了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主任厉以宁教授,请他就“出版社的承包经营”、“出版产业的性质与特点”、“图书市场的现状与前景”三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下是厉教授的首篇答问录。  相似文献   

5.
美,是需要发现的。作为一名党报记者,更需要在生活中发现具有真、善、美的新闻稿件,带着虔诚的态度,真诚地去采访,用文字书写出静中的动态,使文章生动真实,有血有肉。一名记者要想自己的线索不枯竭,需要养成三个好习惯:一是养成浏览政府网站的习惯。各级政府部门网站网页是国家、地方的新政措施、法律法规的集  相似文献   

6.
3月5日,应邀参加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济南校友会的一个论坛,听许小年教授作<制度改革与增长模式转变>的演讲.演讲很精彩,剖析问题一针见血.正因为"一针见血",难免让人觉得"疼",觉得"沉重".可是,许教授对新闻媒体和记者的态度,让自己更觉"疼"和"沉重".  相似文献   

7.
四、平等待人是不是平等待人,是个方法问题,也是一个态度问题。社论、评论,也包括署名评论,它是对别人发议论,去讲道理,去宣传,是要去说服别人,影响别人。你要影响别人;当然你认为你讲的是正确的,要是不正确,怎么会去写呢?你自以为是正确的,要别人听你的,信你的,但这种意思在文章中如何表述、流露出来,就要研究,要表达得很恰当。这就存在一个态度问题,当你讲道理的时候,你把读者放在什么位置上?这很重要。如果你自认为正确,就居高临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我们迎来了一个自媒体时代,网络博客、微博、论坛以及手机互联网等各种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使得传统媒体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媒体不得不改变思路与策略,不断改革创新,积极地向新媒体靠拢。而在国家的三网融合政策环境下,传统媒体如何实现向新媒体的顺利平移?媒体又该如何肩负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责任?对此,我们专访了资深传媒人中央广播电台网络发展部主任栾轶玫教授,其本着学术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学术追求,多年来一直坚持"认真做人,认真作文"的严谨工作态度,提出了新旧媒体融合的"三段论",并对传统媒体的发展趋势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法国巴黎第八大学教授、精神分析学家纳塔莉·沙鸥女士以伦理学为中心、以研讨班为文本依据分三个方面对拉康精神分析伦理学展开讨论:与科学的关系,与政治的关系(包括宗教与性),精神分析的传递(通过结构语言学和现代"数学型"对精神分析理论再反思)。借用现在的时尚语言,沙鸥教授是要导引我们去追寻拉康思想的前世今生。对于我这样的精神分析的外行来说,可能在阅读中(特别是涉及一些专业技术问题时)  相似文献   

10.
新闻播音员的口播是整个新闻播报中的关键部分,以极少的分量起着关键作用,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新闻播音员口播形象是很多新闻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播音素质和文化素质,减少一些低级错误,摆正自己的态度等都是作为一名新闻播音员应该注意的问题。一定要从工作态度、工作技能以及工作方式等个方面来提高自己的播报水平,获得更多观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1.
四、平等待人是不是平等待人,是个方法问题,也是一个态度问题。社论、评论,也包括署名评论,它是对别人发议论,去讲道理,去宣传,是是去说服别人,影响别人。你要影响别人;当然你认为你讲的是正确的,要是不正确,怎么会去写呢?你自以为是正确的,要别人听你的,信你的,但这种意思在文章中如何表述、流露出来,就要研究,要表达得很恰当。这就存在一个态度问题,当你讲道理的时候,你把读者放在什么位置上?这很重要。如果你自认为正确,就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唯我正确,唯我革命,摆出这样一种架式来说话,效果就会不佳,甚至走向主观愿望的反面。你越是采取这样一种教训人的态度,人家就越不  相似文献   

12.
新闻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在中国新闻传播业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迁 ,市场经济的新环境要求新闻理论给予新闻工作以新的解释和指导 ,而新闻理论落后于新闻传播业发展的实际 ,已成为一个显在问题。本文是陈力丹教授在纪念中国社科院新闻所建所 2 5周年会议上的发言。文章在梳理中国新闻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就新闻理论与传播学的融合、谨防学术研究的浮躁、以理性的态度研究新闻的客观性原则等问题 ,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3月5日,应邀参加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济南校友会的一个论坛,听许小年教授作《制度改革与增长模式转变》的演讲。演讲很精彩,剖析问题一针见血。正因为“一针见血”,难免让人觉得“疼”,觉得“沉重”。可是,许教授对新闻媒体和记的态度,让自己更觉“疼”和“沉重”。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我们迎来了一个自媒体时代,网络博客、微博、论坛以及手机互联网等各种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使得传统媒体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媒体不得不改变思路与策略,不断改革创新,积极地向新媒体靠拢。而在国家的三网融合政策环境下,传统媒体如何实现向新媒体的顺利平移?媒体又该如何肩负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责任?对此,我们专访了资深传媒人中央广播电台网络发展部主任栾轶玫教授,其本着学术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学术追求,多年来一直坚持“认真做人,认真作文”的严谨工作态度,提出了新旧媒体融合的“三段论”,并对传统媒体的发展趋势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声音     
《网络传播》2006,(10):87-87
“我想奥运会的时候,真正的媒介英雄是我们无所不在的博客、播客等等,因为一个传统媒介再有实力可以派500个记者去、1000个记者去,但不可能在所有地方都有自己的人、都有自己的眼睛,而只要有人的地方、有手机的地方就可以实现上网。这样的媒介英雄在2008年的时候应该会发挥非常大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引起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始于延安.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以民族大义求生存,以人民抗战谋发展,积极主动地争取国际社会话语权,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新闻资源,先是寻找机会委托别人去说,继而创造条件自己直接去说,特殊情况下任由对手去说,始终保持一种开明、开放、开阔的视野和态度.  相似文献   

17.
信息服务的价值和效益:关于图书馆未来的对话之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这些年来,我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图书馆员一直默默无闻地埋头于信息管理和服务,很少去关心和了解自己的工作对读者、对社会到底有多少实际的贡献。那么怎样来评估信息服务的效益呢?凯尼格教授,我最近读了你的几篇大作很受启发。我想我们今  相似文献   

18.
做好播音主持有三个重要的环节:一是悟情,就是播音主持对稿件所表达的感情或思想内容进行充分的理解与领悟;二是生情,就是将自己的感情与稿件所表达的感情同步,做到如临其境,感同身受;三是传情,就是将自己对稿件所理解和领悟的感情态度、思想观点通过声音传达给听众。  相似文献   

19.
正一部优秀的新闻写作教材,不仅要把已经成熟的写作技巧细致地传授给读者,教会他们如何命笔行文,联句成章,更要建构开放的思考框架,架设起理论前沿与实践新变之间的桥梁,引导读者迅速融入到前沿和新变中去。白贵教授和彭焕萍教授对国内新闻界的改革创新与业务实践等前沿问题,进行了长达十年的追踪、思考,三易其稿,最后结晶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0月27日晚,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王余光教授受常熟理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主任曹培根教授之邀,在该院作了“信息时代的三个阅读问题”主题讲座。本刊编辑部特此发表这篇演讲稿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