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铁道部长到阶下囚,刘志军又一次让人们看到了"大人物"的辉煌与落幕。在缺少监督的封闭系统里,养路工人出身的刘志军精心编织了他的权力之网,他将农民的勤奋带入工作,也用江湖气浸染了官场。有人称他是高铁王国的"独裁者",寡权独断;又有人称他讲江湖义气,为人圆滑;他在反腐倡廉会议上称干部要有法纪观念,自己却在项目招标中以权谋私。他一边大刀阔斧地推进高铁建设;一边又在贪腐的路上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2.
人际关系、利害纠葛错综复杂又缺乏透明机制的铁路系统,催生了刘志军和丁羽心等人的利益共同体。而刘志军的保守和独裁又放大了他的个人风险,最终在自己亲手编织网中陷落  相似文献   

3.
刘志军受审     
在封闭的"铁道王国"里,刘志军将官场的明暗规则运作得得心应手,不仅用买官卖官的手段打通了官场的通道,还将权钱交易延伸到其权力可以达到的各个区域全部认罪!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态度迎接公众期待已久的司法审判。6月9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戒备森严,从公众视线中消失28个月之后,刘志军开始接受司法机关的审判。  相似文献   

4.
7月7日,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在铁道部会见了土耳其交通运输部部长毕纳里·耶尔德勒姆。会后双方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与土耳其共和国交通运输部铁路合作谅解备忘录》。耶尔德勒姆表示,土耳其代表团访问中国,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此次访问,能够在两国铁路  相似文献   

5.
10月4日至6日,应老挝公共工程与运输部部长宋玛、伊朗道路及运输部部长贝赫巴哈尼的邀请,铁道部部长刘志军率领中国铁路代表团对老挝和伊朗进行了友好访问。在对老挝进行访问时,刘志军分别拜会了老挝国家主席朱马里和常务副总理宋沙瓦,与宋玛签  相似文献   

6.
一面忙着实现自己的“高铁”野心,一面在贪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刘志军的四十年,给人们留下了重重纠结的背影 2002年中的很长一段时间,刘志军都在焦急地等待。这年,正值铁道部换届,当时已是副部长的他距部长之位只有一步之遥,被认为是这一位置的有力竞争者。这年的9月,刘志军如愿以偿地出任部党组书记,并在第二年春天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顺利成为新一届铁道部长。这其间的缘由曲折外人已很难知晓,但熟悉刘志军的人都说,他具有当官的天赋,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对权力之路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资方认为他是站在工人一边;工人中又有人觉得他太官方;官方工会却也在排斥他。然而,从1995年的第一本劳动关系学理论专著,到2007的《劳动合同法》,再到2010年的南海本田罢工事件,中国劳资关系发展十余年历程中,每一项重大变革背后,都有他的身影。他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教书匠,但他的理想是:为中国劳资关系建立规范让工人享有最基本的权利保障,“不论劳方、资方,在这个社会中都要平等”  相似文献   

8.
2月12日下午,新华网的一则简短消息引起各界关注,“经中央纪委有关负责同志证实,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志军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相似文献   

9.
他刚过不惑之年,可在广播电视战线已拼搏了23个春秋。他执著追求,用青春与睿智勾勒了一幅事业成功的画卷。他叫管荣富。1975年冬,年仅17岁、高中毕业的小管跨进了玉山县广播站的门槛。他当上了一名修理工,面对陌生的广播扩大器、收音机、电视机,他愣住了。这真是一些神奇的“宝贝”。为了探索其奥秘,他吃住在广播站,放弃了礼拜天、节假日,几乎每个夜晚都泡在修理间里。他一边攻读技术书籍,一边实际操作,机器部件拆了又装,装了又拆。日复一日,面前的“宝贝”不神奇了。为了购买书籍。月薪仅18元的他省吃俭用。年复一年…  相似文献   

10.
阿成  韦娟 《新闻天地》2006,(12):32-35
他一边在《人民日报》、《时代潮》等权威媒体上展示“道德君子”形象,一边背着瘫痪妻子与其他女人上床销魂;他一边在《求是》杂志上发表反腐倡廉理论文章,一边贪赃枉法聚财数百万元……在被中纪委“双规”十个月后,原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荆福生于2006年8月10日被开除党籍和公职,11月中旬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随着画皮被一层层剥去,这位曾经名扬四海的新闻人物的另一副面孔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11.
我叫郭德纲     
如果说去年夏天,”超女”给国人奉上了一道茶余大餐,那么,冬天来临的时候,33岁的天津演员郭德纲带着他的德云社又挑起许多人笑的神经。人们主动跑到小剧场,但更多人是通过网络去听几乎已被遗忘的相声有人说,他拯救了相声,也有人说,郭德纲热只是一把虚火;有人称,他是相声界的草根英雄,也有人在冷眼旁观,或是冷嘲热讽;许多人欣喜相声枯木逢春,也有很多人开始预测郭德纲现象何时“寿终”。郭德纲说他也没有想到自己说的相声会突然这么火,就像我们已经忘了相声原来是真能让人发笑的。我叫郭德纲  相似文献   

12.
1968年9月,阴通三毕业后来到太原。分配办的人看来是老生常谈了:“城里没地方,近郊也没有。远郊只有曲阳、娄烦、古交要人。”小伙子笑了笑:“哪儿也行。哪儿需要我就去哪儿。”那人瞅了他好半天。大概是还没有碰到这么容易分配的大学生吧。在古交区文教办公室,接待的人对他说:“区里也不要人,只有乡下的学校里要。”小伙子一边擦汗,一边微微笑着:“哪儿也行。”于是,他沿着一道干河沟步行十多公里,到了后潮。一所新办的七年  相似文献   

13.
不是夫妻不能称“破镜重圆”郝海东因与主教练米卢对一些问题有不同意见曾离开国家队,这次十强赛他又回到米卢执教的国家队和米卢亲切握手。新闻炒作中就有人称这是“破镜重圆”。几年前,当辽宁省的一些女运动员又重新回到马俊仁执教的田径队时,一些文章也称这是“破镜重圆”。  相似文献   

14.
李昕 《兰台世界》2005,(7):56-57
2002年哈佛博士陈琳被山东外事翻译学院以百万元薪聘请为该学院副院长后又流产的事件至今让人记忆犹新,其中特别让人难忘的是,他被解聘的原因是因为有媒体质疑他“哈佛”博士的真伪,而他又没能或者是不屑于做出证明。这场风波使得陈琳在新的求职中屡试不爽,原因多少与此相关。曾有记者采访过国外学历学位认证的外事处人员,确实有人用假“洋文凭”蒙事。其实,“洋文凭”作假的实例与国内某些行业假货泛滥相比,可谓寥寥。但它的影响却波及到所有持“洋文凭”们的信誉,对用人单位也是个警醒,无论是持“洋文凭”本人还是用人单位,都对学历学位的…  相似文献   

15.
“在半个世纪里,有人爱他,也有人恨他;有人称赞他,也有人厌恶他;他是胜利者,又是失败者。他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有荣耀,有欢乐,也有悲痛。他把他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子里,印在这一时代里。”  相似文献   

16.
人们称江苏省泅阳县新袁镇人武部部长刘述敏为“秀才部长”,是因为他不但把基层人武工作干得红红火火,连年得先进受表彰,而且他的一支笔也过得硬,是位“老新闻”,迄今他已在各类报刊上稿2200篇。刘述敏在部队时就是位小有名气的“上记者”,在部队7年时间平,他出黑板报、写广播稿、写各种材料,样样都来。正因为在部队的磨炼为他以后从事报道工作打下了扎实的文字功底。1986年他被县人武部挖去当报道员。到人武部后,他一边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认真自学业务书籍与马列理论,不断提高业务与政治理论水平.一边注重多写多练笔。到人武部第…  相似文献   

17.
近来,一名“无名老太”成了本地一家晚报连续报道的对象。这个无名的流浪老太太在跨越铁路时,被行驶的列车撞死,甩到铁路边。公安人员勘察、检验完毕后离去,老人的遗体在铁轨边放了两天之后,被就地掩埋了两次,又被挖了两次,被家人认领之后,还得再埋上一次。这样的“经历”有些离奇,但比起那些无人认领的枯骨来,“无名老太”似乎又有些“幸运”———按报道中铁路部门的说法,“乱穿铁路,撞死活该。挖个土坑,就地一埋。有人认就挖走,没人认就这么着了。”就地处理无名遇难者的遗体是他们的惯例。正是这样的“惯例”制造了许多此类的离奇怪事,…  相似文献   

18.
电视上的相互克隆,是早就有目共睹的。你“开心”他也“开心”,你“绝对”他也“绝对”。没办法,只能担待点将就着看。最近又有好几家来了个“有报天天读”,由主持人拿着一支笔,一边唠唠叨叨,一边在报纸上圈圈划划,像在给学生讲课什么的,看着倒也新鲜。报纸上引以为自豪的“深度”,电视也跟着玩得有模有样,这还让编导者们很是得意了一阵子。相互克隆这一套,当然不算什么高级技艺,但也不坏,比自高自大目无余子总要好得多,见贤思齐终归是美德吧。这么看来,对报刊上近期出现的一些新亮点,比如新闻评论的改革和勃兴,善于借鉴的电视却没有把它“…  相似文献   

19.
汪鹏 《报林求索》2009,(3):12-14
<正>进入2009年,千里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工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截至2008年底,京沪高铁项目完成投资536亿元,创造了中国铁路单一项目年度完成投资最高纪录。目前,11.4万建设工人正鏖战在千里建设线上,打造百年不朽的精品工程。  相似文献   

20.
一天,邮递员递上一份稿费单让我签字,一边喃喃而语:“这家报社怎么这样没出息!”我一看,汇款金额:2元;汇款人名址:攀枝花市日报社;附言;补上月稿费。开始,我也很纳闷。但又一想。不由得向邮递员解释起来:“这家报社不是没出息。而是精神很可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