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播音员在进行播音创作时恰当地把握好情感和理智的“度”是播音员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尤其需要注意的.只有在播音创作的过程中,处理好情感和理智的关系才能达到审美的要求.因此把握好播音时的情感与理智是播音员很重要的任务,这不仅体现在朗诵艺术上,还体现在新闻播报、节目主持过程中,这也是作为语言艺术的播音创作需要不断探索的命题.  相似文献   

2.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往往带有情绪性,他们不善于用理智来支配情感,却常常以情感影响理智,对某一学科感兴趣,学习劲头就足,掌握知识的质量好,反之,学习效果就差,这就说明学生的情感活动是影响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活动呢?一、注入情感,诱发学生爱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信念、态度  相似文献   

3.
人类是这个世界的主人,而要表现的人类的活动,则成为写作中永远的主题。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不是金银珠宝,不是现钞储蓄,而是智慧、理智与情感。人类可以运用智慧和理智创造任何物质财富,然而, 却没有什么"财"可以变成智慧。人类为什么会有充沛的精力,坚定的意志去进行不懈地对智慧的争取呢?智慧,需要什么去维持?它的基础又是什么? 情感,是智慧的基础,智慧需要情感的  相似文献   

4.
现实主义在我国的文学创作中,一直来是占主导地位的,特别是在“四人帮”倒台后,现实主义以其复苏后的勃勃生机,使文学创作连连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我国的文学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5.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即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感受.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爱憎、褒贬、哀乐、喜怒,无不是道德情感、理智情感、美的情感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6.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即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感受。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爱憎、褒贬、哀乐、喜怒,无不是道德情感、理智情感、美的情感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7.
正文学创作并非"抬笔即写"那样简单,还需要心理动力。对于作者而言,什么是促使他投入写作中的直接心理动力呢?答案是"创作显动机",它是提供给作者的心理动力,表现出有迹可循的历程。例如,文学创作者在生活中受到某种物象或事件的影响发生一点心理波动,引发适当强度的情感,为宣泄这种情感就会进行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8.
王小琴 《成才之路》2009,(33):I0008-I0009
在语文教学中,相对来说.教师是客体,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主体。处于主动地位,怎样把作品的内在理想、情感通过客体传递给主体。使主体思想受到感染,得到熏陶,情感得到“同化”呢?这就需要教师教有乐趣,让学生在怡情悦性中欣赏文学作品,学有兴趣。  相似文献   

9.
论钢琴演奏中情感与理智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更是一门表演艺术,表演需要情感与理智的融合。音乐的本质内容,音乐的表演,以及体验派与表现派合流的表演艺术,都证明了情感与理智相融合在钢琴演奏乃至所有艺术表演中的重要性,证明了情感与理智融合统一的美学原则,在艺术创作中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氏长庆集·与元九书》)情感是写作的灵感,著名的散文大师朱自清的散文之所以令人心醉,文章的情感起到了重要作用.情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可以说是无法否认的,但是,象应用文这类文体的写作是否也需要情感呢?  相似文献   

11.
我们中国是注重个人修养,有着崇德尚道的国家,所以在学校教育中,德育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如何提高德育实效呢?我认为德育需要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感情与感情的共鸣,只有从内心深处生发的道德情感才会有生命力,光靠平时的说教那是苍白无力的,所以要提高德育实效,必须诉诸情感。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明天的太阳,只有用情感才能真正托起明天的太阳。那么,怎样实施情感教育呢?  相似文献   

12.
音乐教学,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由于我们面对的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音乐感知和理解处于低级阶段。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只有不断加强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作品美与心灵美的情感共振,用“情感”架起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桥梁,才能更好地达到音乐教育的总目标——审美教育。那么,如何在小学音乐课中的声乐教学活动中孕育与培养小学生健康美好的情感呢?  相似文献   

13.
陆春燕 《山东教育》2013,(Z3):118-120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理智与情感是相互影响的两个重要心理活动过程:情感影响理智,而理智能调控情感。幼儿理智水平较低,如何增强幼儿理智调控情感的能力,是幼儿教师的基本任务和基本功。对于刚入园的孩子来说,由入园导致的生活节律及周围环境的转变而造成的心理负担,使得其陷入一种"不安全"的焦虑状态。而孩子的入园适应过程,正是  相似文献   

14.
情感是一种审美心理形式,它不仅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是客观与主体之间关系的一种心理倾向.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情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作文》2006,(3)
情感与理智情感,是一种感性的东西。有时,它如同洪水猛兽,势不可挡,一旦泛滥,就会冲蚀理智的大桥,留下破败的痕迹。理智,则是一种有节的思考。生活中,太需要理性的束缚了。小则针砭时弊、以法治国,大则评判古今、以史为鉴,在类似这样的很多事物上,都不能掺杂情感的因素。感恩的心我们到底在悲伤什么?当我们忧愁生活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我们所拥有的,是很多人望尘莫及的呢?小时候,我们总愁父母对我们不好,成天到晚逼我们做不喜欢的事情。再大些,我们又开始愁作业,愁考试,愁压力。而再大一些,我们又对社会不满,觉得生活是压迫,是痛苦,却从不知…  相似文献   

16.
音乐教学,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由于我们面对的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音乐感知和理解处于低级阶段.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只有不断加强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作品美与心灵美的情感共振,用"情感"架起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桥梁,才能更好地达到音乐教育的总目标--审美教育.那么,如何在小学音乐课中的声乐教学活动中孕育与培养小学生健康美好的情感呢?  相似文献   

17.
器乐演奏是一项极其富含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在器乐演奏过程中,渗透着情感和理智,它们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作为演奏者,应该将热烈奔放的情感和深邃宁静的理智有机地融合统一在一起,完满地表现乐曲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情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认识主体结构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和对科学知识的学习,总是要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才能折射出来。中学生的情感往往带有极强的游移性,不善于用理智控制情感,却常常以情感影响理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符合所教学科特点的情况下,渗透情感教学,实现情感目标和认识目标的统一。情感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协调。从学生的认知过程来讲,使用情感教学具有以下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偏重理智,忽视和回避情感,教师很少把情感要素纳入教学设计或教学策略中,认为情感是与课堂毫不相干的事。其实,这是我们在教育观念上的一个误区。最新脑科学研究表明:在人的成长和学习中情感具有强烈的影响力,情感与理智相互作用以支持或抑制学习。一、安全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所产生的体验,包括与生理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和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人有哪些基本需要这些需要间的层次关系怎样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基本需要概括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与学生之间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证明.兴趣和情感是密切联系的,有情感才肯能有兴趣,学习不仅是理智的活动,更是理智与情感的交织。教学过程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又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