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饭店管理人才的培养要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使之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及旅游管理特色专业教字改革与创新的方向性指导。以许昌学院省级旅游管理特色专业为例,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及旅游管理特色专业《饭店管理概论》课程创新教学的三大教育主题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应用型涉外旅游人才是中国旅游业国际化的必然需求,也是目前旅游教育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北京城市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分析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特色,提出了教改的思路,探讨如何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的实用人才.  相似文献   

3.
以多数高校旅游管理本科教育招生难和就业率下降为背景,反思了本科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探寻了与高职院校专业教育存在的差距,提出高校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改革必须明确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加快专业化培养进程,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力求专业设置对应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4.
旅游高等院校是培养旅游人才的摇篮,那么如何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特别是创新型、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不少专家学者分别从旅游课程体系设置、旅游教学内容和手段、旅游教育层次结构、旅游教学模式等多角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为我国旅游教育和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目前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特别是旅游管理本科教育仍存在不少问题急需解决,例如旅游传统教育模式与方法和旅游企业对人才的素质需求存在很大差距,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困难和旅游企业急缺人才的双重窘境。  相似文献   

5.
旅游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旅游本科教育的蓬勃发展,旅游本科教育的发展也直接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但湖南省旅游本科教育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以湖南省开设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院校为研究对象,对这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设置时间、区域分布、教育层次结构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湖南省旅游本科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而对湖南省旅游本科教育的发展提出一些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李传玲  罗军  韩云金 《考试周刊》2008,(51):149-150
本文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专业人才素质要求的视角,剖析了我国旅游管理本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以中国地质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管理(本科)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刘焱 《中国成人教育》2012,(17):152-154
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主旨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与具有高度应用性、实践性的旅游专业课程在培养定位上高度一致,寻找二者的有效契合,对改善我国旅游教育的发展滞后于旅游业发展的现实具有极大意义。文章以旅游专业的核心课程《旅游市场营销学》为例,从人才培养定位、旅游专业课程的课程定位及对策、旅游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等方面对应用型本科视野下的旅游专业课程教学进行了思考、分析和论证,并提出了诸多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学旅游本科专业培养的人才是我国旅游行业中高级管理人才的主要来源,做好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工作对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目前大多旅游本科专业的培养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合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本科院校现有的单一培养模式现状和问题的探讨,提出高校旅游专业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以期时高校本科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辽宁招生考试》2006,(10):37-37
随着我省旅游业的发展和对旅游管理人才实际需求的变化,为使旅游专业自学考试事业更好发展,培养出实践型、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应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本科)各主考院校的要求,经研究对该专业的部分课程进行调整,调整方案如下。  相似文献   

10.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实行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双证制”是平行式的,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存在不利影响.旅游管理高校教育是培养旅游业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渠道,面对不断发展的旅游业态,本文以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为例,首先分析了旅游管理本科教育改革的动力需求,然后分析其教育改革已经具备的基础条件,最后从设置“学历教育+职业资格教育”课程体系、引入“实战工作坊式”教学方法、建设“技术+能力”的实践教学平台、建立“专业化+差异化”导师团队、构建“内部审核+外部评价”毕业设计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提出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了加快凤凰文化旅游的转型升级,对接世界旅游新潮流,为凤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开创新的空间,本文从凤凰文化旅游开发战略和重点、文化旅游开发原则、文化旅游开发定位和凤凰整体文化形象塑造等方面对凤凰文化旅游发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研究结果对凤凰文化旅游的再发展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旅游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是鄂尔多斯旅游发展模式作用的结果。其体制转变、管理创新、规划先行、目标引领、文化为魂等思想与实践,为旅游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旅游产业发展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模式,民族文化与旅游业深度结合的产品开发模式,旅游业与社会经济全面融合的产业运行模式,规划先行、块状发展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产业布局模式,本土企业+产业链式的企业发展模式,旅游营销与人才建设的合作共赢模式等共同构成了"鄂尔多斯旅游发展模式"。"鄂尔多斯旅游发展模式"是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对经济崛起的民族地区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颖 《时代教育》2010,(1):280-280
In recent years,as China's rising pa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China's tourism has also ushered in a rare opportunity for development. While bringing us great benefits,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has also raised a host of serious problems,one major of which is on the environment. In this article,by analyzing the impact and interac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on environmental,I bring up a number of recommendations for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相似文献   

14.
目前,古镇旅游产品开发主要是以观光游为主,少量休闲游为辅。随着旅游市场的日趋成熟和游客需求的多样化,古镇观光游对客源市场的吸引已显得捉襟见肘。因此,要保持古镇旅游的旺盛生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古镇旅游产品有必要实现质的提升,即古镇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本文分析了古镇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古镇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生态旅游行为问题看生态旅游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生态旅游的大众化和大众旅游的生态化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旅游业主体的旅游行为对生态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旅游业主体的行为表现出与生态旅游不相适应的方面,游客破坏景区景观、政府的经济短视行为、旅游地居民的不欢迎态度等,这些给生态旅游带来不利的影响。要规范生态旅游行为,首先要关注生态旅游意识的培养,从构建生态旅游意识培养体系、拓展生态旅游意识培养途径等方面加强对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地方政府和旅游地社区居民的生态旅游意识培养,以形成良好的生态旅游习惯和行为,促进生态旅游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长沙市的旅游收入中,旅游购物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仅为13%,长沙市旅游购物的发展是相对比较滞后的。要想发展长沙的旅游购物,应从加强对旅游购物产业的政策支持、加强对旅游购物市场的监管、加强旅游购物设施的建设、提高旅游购物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7.
随着澳大利亚海湾地区开展旅游业以来,海岸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一些冲突。在此过程中,各个利益集团采取了一些行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最终使得旅游开发朝着科学、持续的方向发展。通过分析旅游开发规划过程中的主要事件,总结出旅游开发规划制定的经验,以此来启示人们在进行旅游开发时要协调好开发与保护及与当地居民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河南旅游业发展的条件及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自然资源和人、区位条件等得天独厚。20多年来,河南旅游资源开发步伐加快,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但与省外相比,发展仍嫌滞后,在旅游优势资源的开发、旅游产品的开发结构及旅游管理、旅游产业结构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两当县红色旅游资源主要以两当兵变旧址为主,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推动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两当红色旅游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两当县红色旅游开发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从两当旅游资源的特点出发,分析了两当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对如何加快发展两当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提出若干建议,最后就两当红色旅游资源创新开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鉴于现代旅游对民族文化的负面影响,以及民族文化本身的易损性和不可再生性特点,对民族文化的旅游利用必须坚持保护性开发。即在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遵循保护性、原生态、选择控制、特色精品、社区参与和效益回报原则,强调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过程是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有机循环体系,并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将其贯彻实施,注意根据不同文化对象探索保护办法和旅游利用的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