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伟大的编辑家.孔子在《论语》中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老彭.”“述而不作”是孔子的编辑实践原则,他删《诗》、作《春秋》,就在这种“述而不作”中蕴含巨大的力量.孔子的编辑工作给后人两个启示:第一,编辑工作的价值并不低于“原创”,编辑工作有其自身的创造性.第二,编辑工作的价值与编者的价值追求成正比.后世的编辑工作,就其影响而言,固然无法望孔子编审“六经”之项背,然而优秀的编辑,莫不是能体会理解“述”的价值和意义,并在编辑工作中寄寓价值追求、以补时弊,以这种方式影响和推动社会的发展.《思考中医》的出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在有关中国编辑史的研究中,不少学者指出,孔子是我国古代第一位编辑家。本期与下期连续刊载的《论“述而不作”——中国古代编辑思想史论之二》一文,即是侧重于编辑工作的角度,对这位中国“编辑工作者第一祖”(戴文葆先生语)的著名的“述而不作”思想的研究。作者稽考钩玄,探幽索微,系统分析了古今学者的有关阐述与评价,并由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出版自由”,最初是作为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中的一个口号提出来的。在当时,它的进步性体现于“资产阶级反对  相似文献   

3.
述而不作:从官方职能到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述而不作”溯源  “述而不作”,源于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又:“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论语·述而篇》)表现出孔子对创新持极其谨慎的态度,观其一生,孔子确实也只在“述”的范围内承袭、整理、阐扬古典文化精华。“作”与“述”,有明显的区别。《礼记·乐记篇》说:“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作,亦称著,意为独创,自立新意,《史 记·老子韩非列传》:“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述,为沿循,《说文》:“述,循也。从,术声。”《礼记·中庸》:“父作之,子述之。”《史记·太史…  相似文献   

4.
我国编研工作,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可算是最早的编研工作。当年孔子四处奔游,搜寻尧以来的古籍,终于在周王室中发现有关虞、夏、商、周四代档案史料,总共3000余篇,大体可分为典、谟、训、诰、誓、令6种体例。其中有《尧典》,是歌颂尧、舜禅让的事迹;《禹贡》记载了夏禹凿山治水的故事;《无逸》是周王教诫成王要勤劳政事的训词;《秦誓》是秦穆公一篇追悔的文章。孔子按照时间顺序编辑出一部有百篇的《尚书》。孔子还将周游列国的见闻,“笔则笔”,“削则削”,集档案史料编纂出《春秋》。孔子把《尚书》、《春秋》两部和《诗》、《礼》、《易》、《乐》称为《六艺》,被儒家奉为金科玉律的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5.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他第一个打破了“学在官府”的禁锢,相传,他曾系统地编辑整理了被后世称作“六经”的《易》、《诗》、《书》、《礼》、《乐》、《春秋》,使其成为我国古代最优秀、最有代表性的典籍,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积累和传播,建立了千古不朽的历史功绩。从编辑的角度看,孔子在编辑整理“六  相似文献   

6.
"述而不作"与"斐然有述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述而不作”之说,对中国的文人影响甚深。梁启超先生在《国故学讨论集》中就说过这样的话:“先辈每教不可轻言著述,因为未成熟的见解公布出来,会自误误人……”但梁氏接着又说道,青年学子的“斐然有述作之誉”,其实也是鞭策读书和做学问的一种妙用。他举了个例子,同是读《文献通考》中的《钱币考》各史以及《食贸志》中的钱币下各文,泛泛读去,很可能一天所获,但如果是一面读一面打主意做一篇中国货币沿革者的文章,其读后所得则会大不一样,很可能是“加倍受用”。梁氏由此而得出的结论是:“所以我很奖励青年好著书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中庸之德     
《全国新书目》2022,(12):98-99
<正>本书共分为12个部分,详细介绍了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主要内容和它对中国传统文化各个方面的深刻影响,对普及我国优秀而丰富的古典文学,发扬古人“诗以言志”的优良传统,陶冶和提升现代国民的精神情操和文史素养均有助益。温柔敦厚的诗歌艺术风格受到后世的极大弘扬,其思想基础就是儒家的“中庸”思想。“中庸”是孔子哲学的基本原则,是他评价事物的基本标准。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雍也》)中庸,也就是居于中位,不偏不倚,  相似文献   

8.
孔子闻韶处     
“孔子闻韶处”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故城东南一公里处的韶院村,是当时盛齐京都歌舞乐伎排练和居住地。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圣人,是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百位名人之一。据《论语·述而》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而且是伟大的音乐家,音乐在孔子生活中随处皆在。他会唱歌、弹琴、鼓磬、作曲,是音乐通才,在音乐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对中国音乐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他为《诗经》正乐时,能够合着伴奏唱完三百零五首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歌曲。春秋时期鲁国孔子…  相似文献   

9.
李嘉伟 《大观周刊》2011,(48):18-18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儒家思想基本分为“内圣”与“外王”,即个人修养与政治主张两类。随着学科的细分,主要从以下角度对其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0.
孔子编纂『六经』对中国古代档案事业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编纂“六经”是我国古代对档案文献第一次有目的的大规模的整理和利用。“六经”大多为文书档案材料的汇编或摘要 ;“六经”的成书过程就是就是搜集档案资料并加以整理的过程。孔子为后世保存了比较系统的历史档案 ,开创了利用档案编纂史书的优良传统 ,提出了“述而不作”的编纂档案资料的原则 ,开辟了档案利用的新领域———使档案成为传道授业的工具 ,因此说孔子对中国古代档案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唐红波 《新闻三昧》2006,(12):54-56
戈公振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著名的报人,是一位集记者、学者、社会活动家于一身的爱国知识分子。他的多重“角色”均以新闻为轴心,“与新闻事业相始终”(于佑任语)。戈公振一生编辑和创办了《东台日报》、《时报》、《图画时报》、《申报》等主要报刊,曾先后在上海的国民大学、南方大学、复旦大学等高等学校新闻系任教。他的译著《新闻学撮要》和《新闻学》、《中国报学史》等专著是中国最早的新闻学著作。特别是《中国报学史》被公认为中国新闻史研究方面的奠基之作。他还于1927年和1932年前后两次出国考察,总结出《世界报业考察记》、…  相似文献   

12.
孔丘是中国古代一个最大学派即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正是在他创建儒家学派的过程中,他成就了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编辑家。鉴于编辑学的研究和编辑学体系的建构离不开对编辑历史进程的考察,也为了从纵的方向上了解编辑活动的历史变迁,进而寻找编辑活动的内在规律性,本文特对孔丘的编辑思想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1.述而不作。孔丘所讲的“述而不作”(《论语·述而》),是他对自己的编辑思想的重要概括。他所说的述  相似文献   

13.
关于孔子的安贫思想,历来有很多学者曾予以批判,认为这是露骨地要求下层的“人”在经济上退让与屈服。对于这些说法,张海鸥在《河北财贸学院学报》第1期上撰文,表示了不同看法。张文认为,孔子安贫说的本意,原是提倡一种对待贫和道的态度。安贫是乐道所要求的,乐道才是目的。在贫与道的关系上,有志之士应该不图安逸,不怕贫困,致力于道,矢志不移。这种品格是高尚的。孔子这些话,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士说的,不见得存有担心“小人”造反、企图麻痹他们的政治目的。另一方面,孔子也并非一定要人们永远安于贫困,他认为对于富贵,只要合于“义”和“道”,就是“可求”的。孔子对子贡经商是赞许的,他未说过一句反对经商的话。这些都说明孔子的求富思想  相似文献   

14.
我国编辑工作的历史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编辑工作源远流长,硕果累累,在悠久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传统,值得人们发掘。一、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是历代编辑家的传统品格。从先秦起,整理文献是一项崇高的历史使命。孔子是古代第一个知名的编辑家,他从维护周代礼法的政治立场出发,以整理文化遗产为职志。“文献”一词最早就出诸孔子言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他从事编辑工作的宗旨。清代顾炎武引了孔子“吾犹及史之阙文也”这句话之后说:“史之阙文,圣人不敢益也”,接着举了几个例子,说明以孔子之学力,不是不能补阙,而是尊重事实,宁可从缺,不敢随意增补(《日知录》卷四“春秋阙疑之书”)。孔子本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有各种杂志,已达四千余种。其数量之多,方面之广,都是空前的。回溯中国之有杂志,历史并不很长。虽然“杂志”二字,早已有之,例如清代学者王念孙在乾隆年间就撰有《读书杂志》八十二卷。但其内容是校正《史记》等九种古书的文字错讹、句读紊乱、音训异同等等。他所用“杂志”二字,其含义与现在显然有所不同。现代意义的杂志,我国似乎是本世纪初出现的,只有不到百年的历史。但就在抗日战争前的三十年代,中国的杂志已经很多了,也许可算是一个高峰。不过比起今天的四千多种来,还不免瞠乎其后了。在英文中,杂志一般称之为Magazine(有时也称之为Journal,二者略有不同),英文  相似文献   

16.
一批在语言学上有造就的学者论文集,近两年来由商务印书馆陆续出版。其中已出书的有: 《方光焘语言学论文集》。方光焘教授(1898—1964),是我国最早在大学讲坛上讲授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学者之一,也是介绍本世纪著名的、影响深远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语言学说的第一人。30年代中国文法革新讨论,方光焘提出“广义形态”学说,对中国文法学作出了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杂志社编审黄夏年等策划组稿的“中国佛教学者论文集”,由宝庆寺资助,从2003年至今,已出版八辑46本,因其作者大都为当今研究佛教有代表性的学者,故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影响,国家宗教局《中国宗教》杂志曾专门评价介绍此套论文集。福建广播电视大学闽台文化研究所何绵山教授应约撰写的新作...  相似文献   

18.
论孔子思想体系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孔子没有系统地表述过他的思想,一般学者还是认为他的思想是成体系的。但是困难在于,即使是相信孔子有系统思想的冯友兰先生,也只是抓住他的思想中的某些方面来进行论述,似乎也没有能够整理出一个“一以贯之”的体系来,流于散乱。这样就使得孔子的思想体系事实上只能停留在被质疑的状态下。本文就是试图要把孔子思想的各个主要方面,整合起来,努力找出一个有着内在逻辑的,相对完整的系统来。本文的研究是探索性的,欢迎方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9.
空而未了──读《近代中国小说史》献疑房向东夏志清是华裔美籍的著名学者,在港台学界颇有影响,也受到新时期大陆文学界的注目。夏志清先生的《近代中国小说史》,对鲁迅的小说作品作了他的评价。其中,他指出《狂人日记》的缺点是“缺乏一个现实的情节去解释为什么狂人...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原来是尊孔的。“五四”时代,“打倒孔家店”是一个响亮的口号,对此,郭沫若却有不同看法。他在给宗白华的信中说:“孔子这位大天才要说他是政治家,他也有他的‘大同’底主义;要说他是哲学家,他也有他的‘泛神论’底思想;要说他是教育家,他也有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底动态的教育原则;要说他是科学家,他本是个博物学者,数理的通人;要说他是艺术家,他本是精通音乐的;要说他是文学家,便单就他文学上的功绩而言,孔子的存在,便是难推倒的:他删《诗》、《书》,笔削《春秋》,使我国古代文化有系统的存在,我看他这种事业,非是有绝伦的精力,审美的情操,艺术批评的妙腕,那是不能企冀得到的……要说孔子是个‘宗教家’、‘大教主’,定要说孔子是个中国的‘罪魁’、‘盗丘’,那是未免太厚诬古人而欺示来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