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歌星毛宁在京遇刺受伤,由于毛的名人效应,加上案情本身扑朔迷离,自然引起了人们的好奇。一时间,各路媒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进行跟踪报道,而且在标题、版面上争奇斗巧,大做文章,力求出人意表,引人注目。 某省一家颇有影响的晚报,竟然用上了这样的大字标题——《毛宁被刺:凶手原是色情业者》着实让人有些吃惊。  相似文献   

2.
自11月22日以来,“毛宁被刺事件”的系列报道成了街头巷尾议论最多的话题,网站上带有“毛宁”二字的新闻点击率极高,短短两周之内,一家网站上针对此事的网友评论已达127页之多。 随着整个事件的发展和调查结果的公布,公众被刺激的兴奋点集中在三个词上:“行刺”、 “同性恋”、“色情业”。 大大小小媒体锲而不合地跟踪报道和津津乐道的描述,足以使人们将这几个词语充满想象地串联起来,构成“丰富多彩”的画面,以至于毛宁本人、同性恋社区、整个娱乐圈都成了争论的焦点。 其中以《成都商报》的报道最具“特  相似文献   

3.
对于毛宁被刺,无论如何应该表示关心。静观有点心不在焉的味道,但是“关心”的人太多,恐怕不是毛宁所能承受的。这时候我们能否安静下来,等毛宁自己来处理一下这件事? 毛宁会怎么处理这件事?对毛宁是个考验,对我们所有关心这件事的人也是一个考验。首先我不认为关心这件事是无聊,相反,我觉得很有意义。无论如何,毛宁是一个受害者,一个活跃在我们眼前的人突然被人用刀刺伤了,任何人都不应当无动于衷。且不说毛宁是不是一个受人  相似文献   

4.
果真应验了成语“多事之秋”一说 ,20世纪最后一个秋天确实不太平。原以为“新闻策源地”的中国足球甲A联赛已经结束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想必没有什么新闻可资炒作 ,大家伙可以平平静静地跨入新世纪。谁知 ,突然爆出了个“毛宁事件” ,让不甘寂寞的传媒极尽炒作之能事 ,一时雷声滚滚 ,“涛声”阵阵……毛宁遇刺住院 ,记者采访被打11月23日清晨 ,最早出现在报摊上的《北京晨报》以《著名歌手毛宁昨夜被扎入院抢救》为题 ,披露了惊人的消息 :“昨夜23时许 ,晨报热线接到刘先生电话 :‘毛宁被扎伤 ,已经送到朝阳医院急诊室了 !’………  相似文献   

5.
据台湾报纸报道,台湾最近进行了一项“净化书刊,还我书香——反色情污染出版品活动”,并在士林纸厂水销色情书刊近150万册。台湾“新闻局出版处”官员表示,“出版处”在去年成立专案小组,严格督导取缔色情出版品的工作,自今年1月迄8月间,共查获各类色情书刊近150万册。其中,在地下印刷厂截获一起大宗案件,即有30万册,几乎等于台湾中等规模的杂志社2年的总发行量,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6.
“朝三暮四”出自庄子“齐物论”中一民间故事 ,原比喻耍手段愚弄人 ,后多比喻为反复无常。而如今有些新闻也“朝三暮四”起来。请看 :4月4日 ,沪上一家晨报头版报道“摩士达泪别南京路” ,第二天同一报纸头版竟成了另一条新闻“摩士达稳守南京路”。相隔24小时 ,“泪别”变成“稳守” ,可谓“朝三暮四”了。不过 ,其变化还不算神速 ,这家晨报的同宗兄弟某午报 ,4月3日刚刊发“毛宁有望本月复出”的消息 ,同一天其晚报却发表了“毛宁复出传闻被否认”的新闻 ,“时差”之小 ,岂有“朝暮”之别?笔者因手头方便 ,两天三张报纸摆在一起便…  相似文献   

7.
歌星毛宁被刺那一阵,社会上真是热闹得可以,仿佛那一刀也同时捅了舆论的马蜂窝。媒体上“长镜”聚焦,社会上议论蜂起,公司开会,警方发言,权威谈话,律师说法,批评家更是不甘寂寞,有的劝戒,有的惋惜,有的疾言厉色大张挞伐,甚至宣判毛宁这一张“旧船票”已经作废,“涛声”也将不再依旧了。  相似文献   

8.
蔡新宇 《传媒观察》2003,(10):26-27
关注隐私话题,窥探他人隐私似乎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媒体对明星隐私的热衷由来已久。从往日对“王菲和谢霆锋的姐弟恋”,“毛宁事件”,“歌手高枫病逝事件”到前些时候的“张国荣跳楼身亡”等连篇累牍的报道中都可见一斑。媒体作为信息的发布者,对公众人物的生存状况多加关注,满足受众正当的知情权和好奇心本无可厚非,然而掩卷之余,我们却不能不对这样的现象给予思考:媒体对于明星隐私的报道究竟该走多远?  相似文献   

9.
刑法对淫秽物品的界定比较笼统。新闻出版署的认定标准相对而言较为具体,但几处“淫亵性描写”的字眼还是让人不得要领。更难以考量的,是“色情出版物”与“夹杂淫秽色情出版物”的区别,同样缺乏艺术价值或科学价值的作品,其中淫秽色情的内容占多少比例可定为“色情出版物”?占多少比例可定为“夹杂淫秽色情出版物”?而一部作品“对普通人特别是未成年人的身心有害”与否,“缺乏艺术价值或者科学价值”与否,则更常常是见仁见智。出版物“色情”与否、影响好坏,与编辑工作有着极大的关系,对待所谓的淫秽色情内容,编辑究竟应如何处理呢?  相似文献   

10.
传媒     
《新民周刊》日前报道了南京浦口地税四分局向该区汤泉镇银泉庄园休闲中心的修脚、搓背、按摩小姐等“服务人员”征收2.7万元2002年1至5月个人所得税的事。文章说这一举措引起了各界的争议,“人们关注的问题是,被征税的按摩小姐有无从事色情按摩之嫌疑,若然,税务部门再行征税,是否意味着他们对色情按摩活动的默许?进而言之,若地方政府明知其实仍加维护,又是否会导致‘为税收纵容色情’的恶果?” 对此,《法制日报》发表署名朱兆龙  相似文献   

11.
纵观广告历史,女性形象深得广告的青睐。近年来,男性形象也充斥于广告画面。“身体”成了广告屡试不爽的道具。批评家通过对广告中“身体”传播的解析,发现“身体”被消费社会逐渐神话,这一神话的主题是“美丽”和“色情”。这里所说的“美丽”或“色情”是一种功用性概念,在“色情化”的过程中,身体不再是“肉体”,也不再是劳动力,而是具有“交换价值”的功用性物品。  相似文献   

12.
近年周游世界,已很难避免“色情”对旅游者的熏染。好此道者乐此不疲。“经济衰退”阴影笼罩西欧各国,似是色情业重新兴起的一个原因。但欧美国家素来性观念开放,不足为奇。近年亚洲一些国家,包括过去较保守的国家,色情业也兴旺发展,各国政府手足无措。色情电影一马当先色情影像前些年在很多国家只能以录相机播出,  相似文献   

13.
谁在制造网络情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股巨大力量正让中国网络业迅速“染黄”。互联网改变了色情业,色情是否会改变互联网?以商业利益为纽带,网络色情或准色情的经营们已结成一个能量巨大的利益同盟,正快速染黄中国的网络业。而短信联盟的诞生,标志着网络色情在中国已度过短短的“拓荒期”,蔚然成业  相似文献   

14.
寒言  少辰 《出版参考》2007,(12):9-10
互联网就像一把双刃剑.带给人们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糟粕。特别是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网络淫秽色情”就像是魔鬼.严重危害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在中国.“整顿清理网上黄祸,救救孩子!”成了社会的共同呼声。在美国,网络淫秽色情同样是一个大问题.保护“美国的花朵”同样是美国人心中的一件大事。同中国相比.美国这个色情业发达的国家.  相似文献   

15.
环球之窗     
《传媒》2002,(11)
法国欲禁 成人电视节目 随着越来越多的法国人抱怨色情节目给社会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法国政府已经指定专家对禁止电视台转播色情节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辩论;而法国议会也试图通过立法,对午夜色情节目说“不”。 在法国,电视转播成人色情节目最早开始  相似文献   

16.
香港报纸报道,为避免刊载大量色情成分的报刊继续荼毒青少年身心,香港的一群热心中学生前不久发起“反传媒污染行动”计划,通过对市民反应的调查发现,超过五成市民认为香港传媒色情泛滥及暴力情况严重;七成九认为有关情况与社会上同类型犯罪案有关。调查的中学生团体认为,虽然不少人了解媒体存在问题,但却感投诉无门,故建议有关方面尽快加入黄报标签制度,以及成立自我监察的新闻评议会,监察有关媒体机构。 这项“反媒体污染行动”计划的首个行动,访问了300多名学生、居民,了解他们对时下香港传媒出现色情、暴力泛滥文化的观感。结果发现,超过五成六认为  相似文献   

17.
本刊通讯员连笑报道,这些年在全国各地开展的“扫黄打非”活动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若干偏僻城乡仍留有盲区,这些地方,充斥色情、暴力、迷信内容的音像、图书仍在风行,且有蔓延之势。这些“文化毒品”毒害着人们尤其少年儿童的心灵。如何消除盲区,拯救少年儿童,亟需引起有关管理部门和广大消费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如果留心就不骓发现,有些报纸在报道色情、暴力、凶杀等方面的新闻时,其操作是非常“投入”的。那些对“三陪女”“工作”时的细节的描写,对犯罪分带到现场,让读者亲眼目击。对这样的报道,某编辑的解释是:读者喜欢,我们完全是为了迎合读者的口味。 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都知道,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要求。对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的报道和披露,同样要遵守这一条规则。问题在于,某些方面的内  相似文献   

19.
党报以正面报道为主,是由其自身的性质和功能所决定的,是“政治家办报”的必然要求。但近一个时期以来,尤其是在报业激烈竞争的情况下,有些党报在宣传的指导思想上出现了一些偏差,认为“以正面报道为主报纸就不可能办得生动活泼”、“以正面报道为主报纸就没有‘卖点’,甚至直接影响到广告创收”,等等,有的甚至公然散布“政治家办报没有饭吃”的错误论调。这种不正确的思想反映到版面上便是“四多”,即带“血”的新闻多(热衷于渲染凶杀、事故、灾害);带“色”的新闻多(色情与性充斥版面,不  相似文献   

20.
娱乐新闻功能错位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荣方 《今传媒》2006,(9):57-58
娱乐新闻是新闻报道中的一个类别,旨在娱乐受众、服务受众、教育受众。可从早期的“裸照”事件到“毛宁打人”,从“杨翁恋”到刚发生不久的“王菲产子”事件,从“偷拍黎明”到“窦唯烧车”,娱乐新闻仿佛成了“锅”和“铲子”,只发挥“炒作”功能,而丢弃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娱乐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