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子花     
那是读中学的时候,看到一首诗,标题叫<叶子花>,其中有两句是这样写的:"这里,叶子也争着做花,花开第一百零一."当时,我生活在小县城,自然不可能见到叶子花,叶子怎么也能变花呢?便觉得十分神奇.……  相似文献   

2.
我承认,这是一篇完全失控的文章,虽然写它的初衷确实很严肃,但后来我发现,如果故事情节不一一展开,总觉得是欠缺点什么,于是就变成了现在这样嗦嗦的样子……而且我也终于意识到,凡是自己重复多遍心甘情愿当回头观者的电影,大抵都不是什么可以在影史上留名的经典作品(也许“教父  相似文献   

3.
狮子——马克思:“你把我看作蚂蚁,但是有一天我会成为狮子的。”山泉——恩格斯:“一股汹涌的泉流,呼啸着独自奔出山谷。松树在他面前轰然倒下,它就这样给自己冲出一条大道。我也将和这股山泉一样,给自己开辟一条道路。”蚕——居里夫人:“那些蚕细心地工作着,不懈不怠,令我大受感动,看着它们,我觉得自己跟它们是异物同类……”蜡烛——法拉第:“像蜡烛为人们照亮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火炬——萧伯纳:“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举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  相似文献   

4.
怀念杨荣昌     
蔡毅 《大理文化》2021,(8):56-60
好友杨荣昌病故多年,我时常会在心中怀念,却一直没有动笔为他写上一篇文章,心怀歉意,是因为觉得这文章难写. 首先因为他不是什么高官富商、大家名士.二是因为他为人低调,从病重到离世都让家人隐瞒,不让人去看,所以我对他后期的事不甚了了.三是我对自己看重且喜爱的人心怀敬意,怕写不好玷污其形象.不过随着时间推移,觉得这一切都不重要了,我必须将自己眼里心中的好友用文字呈现记录,因此提笔书写.  相似文献   

5.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深棕色的小熊,穿过浓密的绿色森林,它东张西望地站在了这里。眼前是一条宽阔的河流,它走到岸边稍作停留,想看看以后是否可以来这里作一次芬芳的沐浴。一个孩子呼唤着它:“嘿,小熊!这条河叫施普雷,虽然现在还很偏僻,但是给人和动物提供了许多场地!”河流深邃、河水清澈,小熊觉得这儿的一切再好不过。它告诉自己:“我再也不会离开这片美丽的土地!”它立刻找到一个洞穴,在寒冷的冬天里,把它布置得像温暖又干爽的家里。一个渔人经过这里,也找到了自己的落脚地,就在小熊筑窝的河岸旁边,他觉得这里真是美妙无比。望着五彩缤纷的原野、大森林和绿草地,还有那宽阔的施普雷和快乐的动物,他就知道:“我也要留在这里!”渔人盖了一座小房子,从此不再搬离。他告诉所有的人说:是熊帮他找到了这里。这里成了一座大城市,没有什么地方能与之相比。美丽绿色中房屋的海洋,一眼就能将它认出:我的柏林!柏林,经历了多少艰难困逆,你依然坚强不屈;城徽上的熊在护卫着你,我的柏林,我爱你!这是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人们知道,熊是德国首都柏林的标志,可以说,熊与柏林密不可分。柏林与熊有关的历史已有700多年;在各种文件、印章、市(州)徽和旗帜上,熊是尊严的象征...  相似文献   

6.
马桶的变迁     
小丑演员表演滑稽场面时要用它做道具,电影导演们若想表现什么令人作呕的场景,也拿它做道具。餐桌上,若有人想倒大家的胃口,还会拿它来做话题。然而不管怎样,是它为人类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永恒的变革。这个东西我们天天要用,生活没它不行。没准儿现在你就正坐在它上面呢!正因为有了它,街道干净了,人类再也不必在地上挖个坑来掩埋自己的……呃……这里就不提喽。  相似文献   

7.
谢谢您,教授     
将近六点钟了,我下班回家,在路上偶然遇见了老教授,我已经许多年没有见过他了!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大城市的生活就是这个样子。这次相通使我分外高兴。老教授……身材魁梧,整洁端庄,头发已经斑白,我在这里不说出他的名字,因为只是答应了这个条件,他才肯把我要讲述的那封信给了我,并且他预先声明,我也同样不能讲出信上签名的那位乡村医生的名宇。“你就随便写上一个什么名字吧,”他当时说,“反正你是一个作家,这事不难。”写那封信的人,同我原是中学同学。十年制学校毕业后,他立志当医生,而我则喜爱诗歌,这样我们就各走各的路了。  相似文献   

8.
“求购启事:欲购小提琴一把,请勿索价太高,请拨电话……”我怎么会注意到这条信息呢?自己也觉得奇怪,因为我一向很少翻阅分类广告。我把报纸置于膝上,闭上双眼,依稀想起多年前的往事。那是在经济大萧条时期,我们全家在自己的农场上辛勤耕耘,勉强维持生计。那时,我也渴望能得到一把小提琴,但家里没有钱……我的两位孪生姐姐开始对音乐产生兴趣时,哈丽雅特,安妮学弹奶奶的竖式钢琴,而苏珊娜则拉起爸爸的小提琴。由于不断  相似文献   

9.
乡行散记     
记得当时是有些不肯定的,因为自己在权衡这个难得的双休日究竟拿来做什么会更好一些,于是心中产生了很多想法.有想过去图书馆,或是在家整理房间,还可以有时间去逛街.可是最终,我还是决定把难得的时光留给那个曾经去过的地方--邓川.……  相似文献   

10.
女人需要什么何建芬编译男人之所以不理解女人,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她们究竟需要什么。奥地利精神分析分派心理学创始人弗洛伊德曾坦白地讲:“女人需要什么这个大难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不仅如此,当今许多做了丈夫和就要做丈夫的人也为此大伤脑筋。下面我们诚挚地向男士们...  相似文献   

11.
徐芾在日本     
正史与口碑在中国,我总觉得从古到今,很少有谁能像这个人物一样值得玩味。他就是秦代的徐芾。现在不少人将其呼为“徐福”,“芾”字变了,不知道根据是什么。徐芾是个大知识分子,那时的知识阶级似乎不太愿沾“福宝金贵”之类。《史记》是正史,不仅文采令人激赏,而且...  相似文献   

12.
我是做“六书”研究的,经常有人问我:“什么是六书?”这让我深感诧异:中国人人都在使用汉字,竟然有许多人不知道“六书”?这不是六书研究者们的严莺失职吗?于是,我决定写一篇简要介绍“六书”的文章,以宣传与汉字唇齿相依的六书理论,也希望汉字伟大而神圣的内涵能够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3.
我的民主观     
因为我不愿当奴隶,因而也不愿为人主,这就是我的民主观。无论有多少种其它不同的解释,只要与此不同,即不能谓之民主。“自由”的定义的难题……世界从未对“自由”一词作出很好的定义,而现在,美国人民恰恰十分需要这样一个定义。我们都在为“自由”而大喊大叫,然而在使用该同一词时,其含义却又各不相同。一些人认为“自由”的含义是每个人对自己和自己的劳动成果均可随心所欲;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自由”是他们可以对其他人及他人的劳动成果随心所欲。这里就  相似文献   

14.
威拉·凯瑟是美国20世纪初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在将近, 年的写作生涯中她著作丰富,共有-,本中长篇小说和,本短篇小说集。1873年,凯瑟出生于美国东部弗吉尼亚州温彻斯特附近的后溪谷,那是一个长满绿草的地方。9 岁时,她随父母迁居到内布拉斯加州红云镇附近的农场。凯瑟曾对一位访问者谈到自己初到农场的感受:“当我们向它驶近时,我觉得来到了世界的边缘。”凯瑟的第一个家安扎在分水岭上。小说《我的安冬尼亚》中的大多数人物都取材于这里。一年后,她的父母又把家从农场迁到红云镇。这里虽只是一个有着*1 人的小镇,但也是个繁华地带…  相似文献   

15.
1870年2月24日,列夫托尔斯泰的妻子索菲亚托尔斯泰娅在她日记中写道:“昨天晚上,他(列夫)告诉我,他设想了一个女人的典型:她出身上层社会,已婚,但失了足。他说,他的任务是要把这个女子写得只显得可怜而不显得有罪;并说只要一想到这个女子,所有其他的人物,包括那些男人,都围绕着这个女子聚集起来,找到自己的位置了。‘现在,我觉得什么都清楚起来了,’他说。”  相似文献   

16.
三十难立     
正一还来不及从没完没了的工作事务中回过神来,又一度"五一"长假说到就要到了。这长假的到来,对别人来说或许是件十分期待和值得高兴的事情,而对于我来说却恰恰相反,它让我困惑犯愁,让我不知所措,我甚至有些害怕它的到来,因为我不知道该怎样打发这寂寞的长假时间,不知道自己该去哪里,该做什么,单身的生活在节假日里常常会有一些孤独和无奈。  相似文献   

17.
古远清 《寻根》2006,(2):103-106
余光中在《从母亲到外遇》中,曾用风趣的比喻形容自己的经历:“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关于头一句,他这样解释:“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一片后土。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还有那上面正走着的、那下面歇着的,所有龙族。还有几千年下来还没有演完的历史,和用了几千年似乎要不够用了的文化……这许多年来,我所以在诗中狂呼着、低呓着中国,无非是一念耿耿为自己喊魂。  相似文献   

18.
马顺仙 《滇中文化》2006,(1):28-28,27
我的童年一直都是风平浪静的,不冷不热,直到跨进“新华女童班”这间教室的那天起。说真的,在未成为“新华女童班”这个班集体的一员之前。我不知道“女童班”到底是个怎样的概念,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自己竟被选中到这个特殊集体学习,我不可能不感到意外。我认为自己是幸运的,被幸运地选入了这个集体。  相似文献   

19.
畅销小说作者弗雷德里克·福赛斯(FrederickForsyth)自己承认:“我一到高处就吓得魂不附体。”那么,他屡次在英格兰肯特郡上空跃出飞机学跳伞,目的究竟是什么?“我可作不出合乎逻辑的解释,”他这样说着,一边折叠起降落伞:准备进行一天三次中的第  相似文献   

20.
母亲     
为了纪念母亲,我想在这里写点什么。但偏偏不巧,我所知道的母亲并未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什么了不起的材料。母亲的名字叫千枝。迄今为止,千枝二字算得上是能引起我无限怀念的名字。因此,对我来说,那只是我母亲的名字,我觉得它决不应该是别的女人的名字。幸而除我母亲之外,我还不曾遇见过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