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爱国主义教育应包括爱国知识的教育、爱国情感的激发、爱国行为的引导。应该说这三者都是主要的,相辅相成的,但爱国主义归根到底最终要体现在行动中。本文就进一步搞好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从加强教育、激发情感、引导行为三个方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的走向是国际化,路径是群众路线,行为是适度理性。全球化给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新挑战,削弱了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减弱了大学生的国家主权意识、民族责任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户外荧屏等新媒体,加强民族精神教育,陶冶爱国情怀;利用课外实践,巩固爱国情感;与时俱进,进行理性爱国教育。  相似文献   

3.
中学历史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历史教学应贯穿于爱国主义教育始终。应通过历史课堂教学,深入挖掘历史教材,切身感受历史文化,理性明辨是非真相,感悟爱国真实情怀,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爱国主义教育的和声成为历史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做到"寓教于史,寓爱于国"。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国需要理性的表达,当代大学生如何表达爱国主义情感对整个社会来说非常重要.本文阐速了当代大学生爱国意识的现状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度剖析从而得出结论,这对正确引导大学生理性爱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大学阶段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和关键时期,爱国情感的培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内容。文章从当代大学生心理与思想特点入手,客观分析了爱国情感的基本要求和大学生爱国情感的特点,提出了大学生爱国情感培育的有效途径,旨在为高校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教育纲要的实施 ,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 ,中学阶段是一个重要时期 ,中学各科教学尤其是历史教学 ,历史教师肩负着极其重要的任务 ,如何在历史教学活动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 ?以下谈一些我在历史课中的尝试。一、爱国主义的形成源于爱国情感的培育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的形成 ,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的培育。情感是由人的社会需要能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 ,这种需要包括物质和精神的两大领域。爱国情感不是先天的 ,而是通过后天的习染、有意识地加以培育形成的 ,也就是 :一方面需要社会环境的影响 ,国家和法律的外部影响促使学生形成爱…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是情感和理性的统一体 ,它首先表现为对祖国深厚的感情 ,但在强烈情感支配下的爱国主义常常表现为一种朴素、非理性的爱国情感 ,这种缺乏理性规范的爱国情感往往会流于空泛的形式 ,表现为狭隘的爱国主义。这种狭隘的爱国主义不仅难以维系 ,而且不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行动  相似文献   

8.
刘莉莉 《学苑教育》2023,(15):74-76
音乐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活化小学音乐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能够在丰富学生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增强自身审美体验的同时,受到爱国思想的熏陶和感染,提升综合素养。巧借音乐教学,创设音乐教学情境,抓住音乐之间内在关联,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启迪爱国情感;通过音乐创作背景分析以及音乐旋律教学,丰富学生爱国体验;巧借音乐表演活动,促进爱国情感升华与内化,从而提升音乐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先从历史教育和国情教育入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把爱国之情转化为爱国行动。  相似文献   

10.
对学生从小进行爱国教育,可以更好地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我们的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爱国教育要从小抓起,可以以榜样激励为主导,以活动为载体,紧跟时代的步伐,让爱国教育可以薪火相传。在社会历史进程中,进行德育教育不是小事,进行爱国教育也不容置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爱国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爱国情感。小学语文教学有着独特的优势,老师要充分发挥课程特色,对学生开展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轻松的课堂环境和学习氛围,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和本地资源,让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壮阔河山,让他们感受到前辈的爱国情怀,在心中渗透爱国情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11.
陈好春 《甘肃教育》2014,(20):115-115
正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时代赋予小学教育的历史使命,在进行爱国教育的同时,激发起学生努力学习、热爱生活的决心,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为全面参与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基础,作好准备。音乐新课标在音乐课程目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  相似文献   

12.
彭玉蓉 《教师》2019,(3):87-89
文章作者运用情绪心理学新的研究成果,创新高中音乐欣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导向情感。这种方法通过让学生欣赏20世纪爱国歌曲,设计开展一系列课堂课外活动,引发学生情动——感受状态,不断强化学生对中国的变化的特定感受,促进学生定向地积累爱国情感体验,培养学生高雅的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3.
爱国主义情感是我们国家屹立于世界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所必须具备的一种核心情感价值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历史教材的挖掘,在各教学环节中融入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内容,让学生通过体验历史、学习历史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做爱国主义接班人。本文就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爱国情怀进行分析,旨在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教学过多的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德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可是这些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仅从两个方面阐述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结合教材,培养学生爱国情感;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相似文献   

15.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深厚思想传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分为理性爱国主义与非理性爱国主义,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实现理性爱国的途径主要体现在:第一,审时度势,正确判断最主要国家利益是理性爱国的落脚点;第二,选择合理合法的途径表达爱国呼声是理性爱国的重要方式;第三,通过隐性教育方式将理性爱国内化为青年学生的内在自觉。  相似文献   

16.
生活化教学是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拓宽了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渠道,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载体功能,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生活化教学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具有深化爱国认知、激发爱国情感、砥砺爱国意志、落实爱国行动的价值意蕴。新时代,运用生活化教学推进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教师准备生活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完善生活经验;创设直观化、体验性的生活情境,激活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持续性反思,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书院注重培育生徒以"爱国"为核心的"为民"之德,并形成有关爱国教育的优良传统.书院的爱国教育是通过"仁民爱物"的情感激励、"润泽斯民"的理性疏导和"著力躬行"的实践体验来实现的.书院这种颇有成效的爱国教育方法,启迪我们加强当代大学生爱国意识的培育要强化其对于祖国的情感认同、理性认同和实践认同.  相似文献   

18.
构想: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个青年学生的必修课,主题班会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自我教育的好形式.通过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可行的.本次主题班会以竞赛的方式,集歌、舞、诗、演讲、器乐、小品于一体,以达到激发学生爱国情感,普及爱国知识,增强爱国意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地方忠贤文化是一个地域内最鲜活的历史教科书。本文以静宁"三忠祠"里祭祀的吴玠、吴璘、刘锜三位英雄人物的抗金事迹为例,通过马奔老师编著的《静宁抗金将领传略》一书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功范例,证明了地方忠贤文化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提升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师教育大会提出教师要在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大功夫。爱国主义情怀是一种德育心理活动,其形成要经历认知—情感—意志—行动这样一个心理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须从“爱国认知、爱国情感、爱国意志、爱国行动”四方面下功夫。具体来说,让学生了解爱国主义的历史,扩充爱国知识体系,夯实爱国理论基础;提高大学生的爱国道德情感,尤其是伦理爱国情感;锤炼大学生爱国意志品质,战胜困难和抵制歪风邪气,保持爱国精神的纯洁性;带领大学生亲身历练实践,将爱国之情融入报国行动。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只有坚持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才能有效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