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电视求职类节目同质化中的差异性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限娱令"后,电视相亲节目开始降温,职场招聘类节目成为了当今荧屏上的新亮点。纵观现今国内各级电视媒体,以求职为题材的招聘类节目不下十多档。那么,求职招聘类节目是否会成为下一个相亲节目的翻版,是真服务还是伪作秀?职场招聘类节目在大同小异的形式竞争中,能否另辟蹊径,寻找各自不同的定位价值?职场招聘类节目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功能性作用,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职场类电视节目的定位究竟该立足于求职服务功能还是转而向娱乐化的真人秀发展?本文认为,在当今就业形势依旧严峻的大背景下,职场类电视节目应当在立足于专业性的基础上,采用更加新颖、灵活的策划和宣传手段,打造求职电视节目的服务功能。本文以职场类电视节目《职来职往》为例,探索如何通过凸显节目专业水平,服务节目内外受众,来打造求职电视节目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3.
邹帆 《新闻世界》2014,(3):58-59
职场类电视节目的定位究竟该立足于求职服务功能还是转而向娱乐化的真人秀发展?本文认为,在当今就业形势依旧严峻的大背景下,职场类电视节目应当在立足于专业性的基础上,采用更加新颖、灵活的策划和宣传手段,打造求职电视节目的服务功能。本文以职场类电视节目《职来职往》为例,探索如何通过凸显节目专业水平,服务节目内外受众,来打造求职电视节目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4.
在泛娱乐化时代的今天,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成为热门的电视节目之一。本文用文献分析法梳理国内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研究现状,并阐述((职来职往))的社会意义,进一步分析电视求职节目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郭路 《东南传播》2012,(10):136-137
我国大众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多以"商界面试"环节为真实模拟的场景,在"多选一"的游戏规则中展开职位竞争。职场真人秀集服务功能性和娱乐性于一体,引发新一轮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热播,营造全民狂欢的文化氛围,带来真实的虚幻世界。本文以《2012中国职场好榜样》为例,解读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的电视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6.
天津卫视职场服务类节目《非你莫属》作为"大学生最受欢迎电视节目",2012年5月份因为"晕倒哥"事件饱受争议,再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上。电视求职作为很多卫视节目的主打品牌,都取得了成功。本文试从"使用与满足"理论来分析《非你莫属》走红的原因,除了它最初的目的是为应聘者搭建求职平台,获得求职机会等服务性需求外,还满足了受众的"心绪转换"、"人际关系确认"、"自我调节"和"社会环境监测"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在新媒体时代下,随着各类求职节目相继亮相中国电视荧屏,电视求职这种新颖的求职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兴起同国民受教育程度提高、高校扩招与就业竞争等深层次的社会因素有关,由于定位清晰、角色丰富、包装精致等原因使节目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当然,这类节目同时也存在着求职者方向单一、远离现实生活等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我们应采取拓宽职位范围、强化现实性等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王雅琪 《青年记者》2016,(23):39-40
《非你莫属》是一档大型职场真人秀节目,兼具专业性和娱乐性,从2010年开播至今,始终秉持健康积极的求职观,为不少求职者解决了就业问题.求职节目区别于现实中的面试,求职者所处的情境中,诸多因素,包括主持人、心理专家嘉宾,台下观众与电视观众,都会造成求职者不能全方位地展示本我,留给面试官的印象不很理想.对于电视机前的受众,他们能够通过屏幕收获关于求职应聘的间接性体验,了解人际互动中印象整饬的重要性.《非你莫属》求职环节环环相扣,持续的印象管理极为重要,关系到能否被留灯到最后.那么,从求职者的角度来看,在职场真人秀节目中,应该如何准确判断,从而建构和维护自身在他人心中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真人秀是近年来最热门的电视节目类型之一。职场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出现并逐渐升温,这一现象与电视节目追求创新赢得竞争优势以及社会就业问题具有密切的联系,从前几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赢在中国》到天津卫视推出的求职真人秀节目《非你莫属》再到中国教育频道和江苏卫视联合打造的《职来职往》以及湖北电视台综合频道正在打造的《职在必得》等一系列的职场真人秀电视节目。这些职场真人秀节目给我们带来什么?下面笔者对职场真人秀节目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节目组声称应聘过程严肃真实,但围绕节目却总充斥着争议与口水,显然这是一台混杂着职场竞聘和娱乐选秀双重气质的节目"我身边爱看《非你莫属》的亲戚朋友,包括我的父母都已经对我的学历有疑问了。"当着众多人的面,留法学生李晶这样说道。这是6月7日下午,天津卫视求职真人秀节目《非你莫属》举办的一次留学生恳谈会。不久前,《非你莫属》一位海归求职者被疑学历不实的"晕倒门"闹得沸沸  相似文献   

11.
曾燕 《视听界》2011,(5):55-57
职场真人秀节目《非你莫属》和《职来职往》相继开播且收视大红,掀起了电视媒体的“求职热潮”。探究其火爆原因,除了抓住了当今社会的民生热点外,节目的策划、运营、制作也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传统文化类节目之后推出"中国诗词大会",获得广泛关注。节目以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载体,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节目主旨,设计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可视性为一体的节目形式,选拔来自全国范围的诗词爱好者参与其中,并邀请诗词大家就诗词进行解析,节目以受众为本的设计理念和传承中国文化的正能量内涵,一经推出就获得强烈的社会效应和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3.
继2012年1月10日张绍刚和"海龟"选手刘俐俐在"职场真人秀"栏目《非你莫属》起争执之后,同年5月21日从法国留学回来的郭杰和张绍刚在节目中再起异议,张直面称郭"你是在演戏吗?"此期节目播出以后,立即在网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包括主持人张绍刚也自称是用语言暴力伤害了选手。5月30日,在法国留学生请求创新工厂总裁李开复帮助后,李开复在微博中发起投票抵制《非你莫属》栏目,近30万网友参与投票抵制《非你莫属》,要求栏目道歉。为什么此档节目屡次被推向风口浪尖?在其中,李开复的参与对栏目最终道歉起到什么作用?本文对刘俐俐和郭杰两个求职者栏目中的求职视频做相关的文本分析,结合文化研究的观点,从权力博弈的角度分析传统电视真人秀节目与网络上的讨论之间几方话语的博弈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4.
日前.上海第一财经频道的大型电视求职真人秀节目《中国职场好榜样》现场来了一位特殊的求职嘉宾——“拇指姑娘”顾伊劫。身高仅有1.03米的她.自信地说出了自己的梦想:竞聘电视主持人。现场主持人黄健翔称赞道:“上海滩,大个儿的看姚明,小个儿的就看你了!”  相似文献   

15.
继2010年电视媒体掀起婚恋节目热后,2011年另一类电视真人秀节目又紧紧地吸引住了人们的视线,这便是电视求职类节目.其中以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和江苏卫视与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合办的《职来职往》最为突出.它们的开播不仅是职场节目重新起步的标志,也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为求职者指引航向.  相似文献   

16.
李晓梅 《新闻实践》2012,(11):56-57
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各电视台目前在节目研发方面采取了很多创新策略。其中,以求职、创业、励志、圆梦等为关键词的演播室互动节目成为各大电视台打造的重点。职场、创业真人秀节目扎堆荧屏成为一大风景。这些节目在发展中有哪些成败得失。又存在哪些亟需改进的问题?笔者对这类节目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同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分别从节目内容、真情表达、表现形式、主持人定位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陆艾 《东南传播》2013,(1):83-85
近年来以其创新形式获得可观收视率,将中国电视求职节目带入新领域。节目中的"波士团"的设置,不仅仅是满足提供职位、面试选手这样的内在职能,它还发挥着节目内在结构之外的营销价值。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以《非你莫属》中的明星团体"波士团"为例,分析电视求职节目中"波士团"对节目本身、对嘉宾所在企业和对社会价值观的营销传播价值的角度出发,分析在"波士团"在节目中的存在意义,以及"波士团"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8.
洪宜 《新闻爱好者》2010,(1):174-175
被誉为上班族“精神高地”的《上班这点事》是上海文广第一财经频道推出的国内第一档轻喜剧风格、日播职场谈话类节目。该节目在2008年7月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经济委员会评选的全国创优栏目奖,并入围2008中国电视榜年度最佳脱口秀节目.在2009年年初改版为周播版新型公益求职类真人秀。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群体在面对就业问题时普遍充满困惑,求职类节目的出现为大学生提供了求职参考的范例和平台。本研究针对大学生对求职节目的收视期待,运用抽样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探索大学生收看节目的意图和期待,并对求职节目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帮助求职节目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求职需求,提高节目收视率。  相似文献   

20.
"限娱令"之下,职场类节目异军突起,在收视率一路走高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质疑。继李开复在网上发起抵制某职场类节目之后,电视应聘成功者报到遭拒,再次将职场类节目置于舆论风口浪尖。对此,有人质疑企业上节目缺乏诚信。不过,从法律上来说,双方在节目现场中的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