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读者之声     
甘肃嘉峪关市酒钢原料处宣传部王鹏:《新闻与写作》,使“半路出家”的我由“外行”变成了“内行”。自一九九0年至今,我已在中央、省、市级报刊、电台发表新闻稿件200余篇,两次被《甘肃工人报》评为优秀通讯员。《新闻与写作》确实是一本质  相似文献   

2.
多写短新闻     
我在农村基层工作,经常采写一些乡间短新闻。自去年四月以来,我先后在《四川民兵》、《四川农民报》、《四川工人报》等报刊,及县人民广播站发表了七十多篇稿件。还分别被《南充日报》、《四川农民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和通讯员。下面谈一点采写短新闻的体会。短新闻要凝聚一点,短小精悍。我开始写稿时,总想写出“大部头”,有分量的长稿。于是使劲拼凑材料,拉长篇幅,因而写出的稿子主题不突出,事例不典型,费力不小,不能采用。后来,我仔细琢磨《新闻与写作》上一些作者谈写作体会  相似文献   

3.
初学写稿,因为不得要领,眉毛胡子一把抓,自己觉得什么都重要,就把采访到的材料稍微加工整理,投寄给报刊、电台,结果是泥牛入海无消息。为此,我也曾对写新闻稿失去信心,认为自己在报刊,电台等新闻单位“没关系”,所以屡投不中。恰在这时,一位老通讯员向我介绍了《新闻知识》杂志,并送给我一本阅读。当我拿到这本杂志后,真是爱不释手,花了三天时间仔细看了一遍,我觉得这本杂志办得好,它设有二十多个栏目,尤其是《得奖新闻采写谈》、《新闻业务讲座》、《采写体会》、《我与新闻知识》及《通讯员之友》等栏目,更是贴近我们通讯员,就好象新闻老师给通讯员上课一样,效果非常好。 在《新闻知识》的帮助和指导下,近几年来,我的写作水平大有提高,不但经常为厂广播站写稿,还结合本厂实际,向报刊、电台投寄了许多新闻稿件,每年的“征文”稿件总有几篇获奖,我采写的《那山、那水、那情》一稿,被《三峡潮》一书收录,获得优秀奖。与此同时,我还被《陕西工人报》、《军工报》、《铜川日报》、《铜川人民广播电台》、《现代文化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和特约记者。  相似文献   

4.
韦干熙 《军事记者》2009,(10):69-69
我与《军事记者》相识,缘于2006年参加《解放军报》第16期新闻函授,后又订阅了2008年的《军事记者》。每次收到这份期刊后.我都认真阅读,仔细做好标注,记好笔记,力求最大限度地从中汲取营养。几年来,我虽未有大作见诸于军报.但也有数十篇“豆腐块”爬上了《人民前线》报等军地报刊。  相似文献   

5.
我与《新闻知识》打交道已三年多了。认识她后,每期必读,尤其新闻知识讲座、业务研究和各类体裁的采写经验,还有各地优秀通讯员的经验交流,更加引入爱读,使我受益匪浅。我的豆腐块文章及新闻报道,先后在地、省和国家级报刊上发表。我上学时就钟爱文学.向往“记者”,上十年的闭门造车,一切良苦用心付之东流。经文化馆一位老师的指导与介绍,我与《新闻知识》交上朋友。认识她,我这个小人物在工友眼里,成了名副其实的“记者”。当年我在《中国电视报》上就发了2篇稿,《汉中日报》7篇,《中原铁道报)、安康铁道报》共19篇。《新闻…  相似文献   

6.
光阴荏苒,步履匆匆。从报名参加军报第15期新闻函授学习至今,已近一年了。300多个日日夜夜的学习,我顺利完成了从新闻“门外汉”到基层通讯员的转变,先后在军内外报刊上稿163篇。其中《解放军报》28篇,《前进报》101篇。可以说,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一不凝聚着函授老师的心血。仔细整理自己新闻路上的所思所感,感到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我是老山前线一位初学新闻报道的普通战士。一年前我还是一个新闻写作的“门外汉”,自从1987年订闭《新闻知识》刊物以来,我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了。一年来,我利用战斗间隙采写的新闻稿件先后被《解放军报》、《战友报》、《文山报》等报刊,电台采用了26篇。用稿率达到80%以上,被上级先后两次评为“优秀战士报道员”,在团最近召开的战评总  相似文献   

8.
简讯     
△河南省许昌师范学校自1985年成立新闻写作兴趣小组以来,每年为通讯员订阅20余种新闻报刊;定期举办“通讯员培训班”,通讯员的写作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四年来,通讯员采写的稿件已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教育导报》以及地方性报刊采用了18篇。 (潘春勇) △江苏徐州矿务局三河尖煤矿广播站今年为基层20多名通讯报道员,订了《新闻与写作》,他们经常召开通讯员座谈会,交流新闻与写作的经验体会。1至6月份,已有90多篇稿件被《中国煤炭报》《新华日报》《徐州矿工报》等采用,稿件见报率比去年同期提高50%.(赵成忠)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青年纪检干部,搞新闻是“半路出家”的。 1990年初,我萌发了想写新闻报道的念头,正当我苦于没有老帅指教时,从报上看到了订阅《新闻知识》的消息,我就立即自费订了《新闻知识》,从此我便和她结下了不解之缘。每一期刊物我都如饥似渴地学习、钻研,特别是“新闻写作”、“通讯员经验谈”、“采写体会”等栏目的文章,我一篇也不放过,总是反复地阅读、记录、琢磨,掌握其要领。我还注意学以致用,坚持经常“练笔”,并将习作寄给有关报刊和县广播站。到1990年底,半年时间《商洛报》就刊登了我采写的8篇  相似文献   

10.
冒了一次名     
几年来,每当看到《刊中报》时,我总是暗自脸红,因为我曾冒了一次名:拿别人的作品冒充自己的大作。 初入军营的我,在训练执勤之余,经常写点小文章,虽也算是“笔耕不辍”,战果却只是驻地日报的几篇“豆腐块”。那年年底,我无意中看到第10期《新闻与成才》的《刊中报》刊登了一篇题为《稿费》的小小说。我眼睛一亮:作者是陆卫东,与我只有一字之差。我想,反正是文学作品,又没标明单位,谁能肯定不是我写的?于是,我壮着胆拿杂志给指导员刘富强看,还振振有辞地介绍:“名字被印错了一个字。”由于中队历史上从未在中央级报刊“…  相似文献   

11.
一年来,我被9家市级以上报刊、电台采用了108篇稿件,其中有40余篇被省级和全国性报刊采用,还有一篇《张家口市宣化区个体户中出现“储蓄热”》的消息被《中国工商报》的头版头条采用。我有两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读者之声     
广西贵港市湛江镇二中刘涛:我是一仕初中语文教师。平时喜欢写新闻报道。去年,我到当地邮电所订阅了全年的《新闻与写作》。《新闻与写作》的栏目,像磁石吸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我尤其爱读“新闻来稿评析”、“采写体会”、“当好通讯员浅谈”这三个栏目。由于有《新闻与写作》这位良师月月指导,我的新闻采编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去年,我在地市一级广播电台播出稿件32篇,在《贵港市报》发表文  相似文献   

13.
孟荣 《军事记者》2009,(7):68-68
我是广西军区后勤部的一名士官报道员。入伍10年来,我凭着对新闻工作的挚爱,坚持在新闻路上辛勤耕耘,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级媒体发表稿件500余篇(幅),在《战士报》、《广西日报》等省部级报刊发表稿件1800余篇(幅),  相似文献   

14.
从1979年至今,我利用业余时间共采写新闻稿件200余篇,有160余篇被市以上报刊采用,其余被县广播站及县办报纸采用.其中,《伏牛山之巔——老君山》还被河南科技报1982年评为优秀稿。由于我坚持采写新闻报道,坚持“新闻爱好者协会”工作多年,培养了一批土记者,栾川县委、县政府1990年命名我为“精神文明积极分子”,发了荣誉证书。1981年我下潭头乡搞农业区划调查,在汤营村吃饭  相似文献   

15.
滑县公安局宣传干事丁玉勋,酷爱新闻写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忙里偷闲构思,深入一线采访,挑灯夜战写稿,采写了大量反映公安干警风貌、奏响时代强音的鲜活稿件。1997年至今,陆续在《中国纪检监察报》、《检察日报》、《河南法制报》、《河南农村报》、《大 河报》等近百家新闻 单位发稿600余篇, 仅1998年就在中央、 省、市级新闻单位发 稿150篇,被县委宣 传部、县公安局评为 “优秀通讯员”。 在辛勤笔耕的 同时,他还积极宣传 新闻写作类报刊,经 常向熟悉的新闻爱 好者推荐《新闻爱好 者》、《河南新闻出版 报》…  相似文献   

16.
1993年,我从事新闻工作时间不长,采写的一篇短新闻《五十块钱一部车》,在7月1日的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发表后,迅速引起强烈反映,光明日报社主办的《文摘报》,解放日报社主办的《报刊文摘》,法制日报社主办的《法制文萃报》以及四川的《每周文摘》、广东的《南方日报》等均予转载;同时,《中国青年报》10月12日的“经济蓝讯”把这篇短新闻做为发生在国内重大新闻事件列名刊载。当年,《经济参考报》将该稿评为“十佳短新闻”,是年6月,《了望》新闻周刊记者以此稿为内容之一刊发《该对小车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一种新的新闻报道形式——“精确新闻”在报刊上渐渐流行起来。目前,国内已有几十家报刊在自己的专版或专刊上刊载精确新闻报道,如《中国信息报》的“统计新闻”、《光明日报》的“图表新闻”、《解放日报》的“百分比新闻”等, 许多报刊还专门开设了精确新闻专栏,如《中国青年报》的《调查·观察》专栏、《文汇报》的《文汇财经·商业街区》专版之《新闻来自数据数据产生新闻》专栏等。《北京青年报》除了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我是一个新闻爱好者,是四川省达县地区《通川日报》的通讯员。去年我为报刊、电台采写新闻稿件八十余篇,被县广播站播用六十余篇,被《通川日报》、《四川日报》、《四川农民报》、《经济日报》和四川广播电台共刊用三十多篇。在实践工作中,自己深感新闻基础知识不扎实,总想系统地学习新闻专业基础理论,去年十一月份,西北新闻刊院招生,给了我业余系统学习的良好机会。  相似文献   

19.
我是15期函授学员,参加军报新闻函授学习一年就让我尝到了甜头。且收获颇丰:在中央级报刊上稿14篇。其中在2005年11月3目《解放军报》三版刊登了一篇《为老兵制作“军旅光碟”》的稿子.在省市级报刊电台上稿70余篇。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军报新闻函授中心把我从一个“门外汉”拉进新闻的“殿堂”的。于是.在15期函授学习还未结束时.我又迫不及待义无反顾在10月份报名参加了16期的函授学习。  相似文献   

20.
读者之声     
△青海乐都县地质四队崔海峰: 我从1985年开始订阅《新闻与写作》,现已按年装订。从订贵刊开始学写新闻、小说、诗歌、散文等,已在地市级以上报刊、电台发稿100多篇。去年,我运用贵刊“小小说创作谈”的知识进行创作,在《中国地质报》的纪实小小说征文活动中,在总共刊登的70篇征文中,就有我写的2篇。贵刊有不足之处。从我订的这三年看,几乎没有看到什么漫画作品和漫画创作方面的文章。建议开设“漫画专页”和“漫画创作谈”栏目。新闻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