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琍 《文学教育(上)》2008,(21):120-121
公文在语言表现上素来以追求朴素平实的风格而著称,加之写作中以理性思维为主,便给人一种印象:公文的语言只需要把事情陈述清楚明白即可,无须所谓“文采”,并且一提到文采就会与文学性表达里的“抒情”划上等号。这样使得不少写作者在写作公文时不愿,也从未想过在“文采”上下工夫。这样写出的公文往往言辞呆板、平淡肤浅,不要说受文者不爱读,就连自己读来也味同嚼蜡。  相似文献   

2.
姜永飞 《文教资料》2013,(35):71-72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诸葛亮的《出师表》可以说古代公文中文采运用比较突出的,在实现了语言传情达意的基本功能基础上,对语言的运用也颇为讲究.而现代的许多公文却单单为了追求效率,语言逐渐僵化,没有可读性,无法引起受众的兴趣,因此公文的社会功能也会大大弱化.本课题的研究包括以下几部分:介绍当代公文文采不足的现状并探索其原因、说明文采在公文写作中的重要意义、找出现代公文增加文采已作出的努力并针对现代公文写作现状对如何增加文采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孙敏  鞠家玉 《文教资料》2006,(29):95-96
公文的文采是指能够增强公文表现力的写作手法。公文的实用性决定了公文必须言及其实、言及其义,朴实无华,实实在在。但朴实并不是不需讲究文采,文采也不是虚情假义、华而不实。公文的文采不一定是华美的语言词藻,因为华美语藻的堆砌,并不能产生文采。正如巴尔扎克所说文采“是来自思想而不是来自词藻”,所以华美的语言词汇固然可以使公文增添文采,但是朴实的俗言哩语也可使公文顿生文采。那种能激起人们思想活力的语言词藻是文采,那种质朴无华、情真意切能浅中见深、平中见奇效果的语言词汇也是文采。关键就在于对语言词汇的选择与加工的方…  相似文献   

4.
公文写作可以在遵循其自身客观写作规律的基础上,赋予它更多的文采和更强的可读性,以发挥它更高的实用效应.要写出一篇文理通顺、语句流畅的公文,一定要下功夫锤炼语言.公文写作的语言锤炼可以从灵活运用成语、恰当使用古语词及巧妙运用介词短语和联合短语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公文写作可以在遵循其自身客观写作规律的基础上,赋予它更多的文采和更强的可读性,以发挥它更高的实用效应。要写出一篇文理通顺、语句流畅的公文,一定要下功夫锤炼语言。公文写作的语言锤炼可以从灵活运用成语、恰当使用古语词及巧妙运用介词短语和联合短语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语文学习》2009年第6期刊登了孙如明老师的文章《高考作文评价应淡化或删改“有文采”》。孙老师指出,语文教师和学生对“有文采”趋之若鹜,追求“有文采”成为写作的时尚,并认为“在如今中学生的写作实践中,重视文采却成了忽视思想和情感的借口,并导致了中学生写作水平的下降”,还从提倡“有文采”不切合中学作文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写作教学中,文采是语文教师经常强调的写作要求,但从教学结果来看,学生作文文采始终难以提高,或是写成了备受争议的“小文人语篇”。写作教学中的文采要求长期存在误区,一是语文教师们的文采观出现偏差,二是文采要求的比重过高。文采要求误区使学生作文出现了“虚假化”“伪圣化”的现象,并使得其它诸如准确性、丰富性、逻辑性等写作能力缺乏充分的训练,学生的基础写作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语文教师们的文采观亟需厘正,文采要求和其他写作要求所占的比重需要重新考量。  相似文献   

8.
《语文学习》2009年第6期刊登了孙如明老师的文章《高考作文评价应淡化或删改“有文采”》。孙老师指出,语文教师和学生对“有文采”趋之若鹜,追求“有文采”成为写作的时尚,并认为“在如今中学生的写作实践中,重视文采却成了忽视思想和情感的借口,并导致了中学生写作水平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公文在语言表现上素来以追求朴素平实的风格而著称,加之写作中以理性思维为主,便给人一种印象:公文的语言只需要把事情陈述清楚明白即可,无须所谓文采,并且一提到文采就会与文学性表达里的抒情划上等号。这样使得不少写作者在  相似文献   

10.
公文写作受社会、文字和“书写”工具的制约。计算机应用是公文写作“书写”工具的革命。计算机制约着公文写作的内容和形式,使公文写作简单易学。  相似文献   

11.
在公文写作中,我们习惯于将公文的语言描绘成“平实的”、“朴素的”。这样的认识往往给人们带来一种错觉:仿佛公文写作就要远离情感;公文是无情感因素的,或曰:用“零度情感”来写作。  相似文献   

12.
古代公文是秘书学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古代公文作品的系统把握和深入解读,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丰富的文化知识、公文文种及公文制度,而且古代公文鲜明的主旨表达、严谨清晰的行文、简约而有文采的语言也为秘书学学生现代公文的写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公文写作中,成语的使用是常见的、大量的。如“审时度势”、“齐心协力”、“戒骄戒躁”、“实事求是”、“坚定不移”、“同心同德”、“再接再厉”等,这些成语运用于公文中,犹如一朵朵绚丽的艺术之花,点缀于公文语言之中,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公文语言的美感。(一)庄重典雅之美  相似文献   

14.
“引用”这一修辞方法,在公文写作中得到普遍使用,但并没得到普遍重视。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着随意性,影响了公文的写作质量和自身严肃性。本文通过对“引用”这一修辞方法在写作中的作用、方法、内容和应遵循的原则的阐述。使人们进一步掌握它在公文写作中正确用法。以期提高我们的公文质量,使之更好地为党和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5.
在公文写作中,成语的使用是常见的、大量的。如“审时度势”、“齐心协力”、“戒骄戒躁”、“实事求是”、“坚定不移”、“同心同德”、“再接再厉”等,这些成语运用于公文中,犹如一朵朵绚丽的艺术之花,点缀于公文语言之中,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公文语言的美感。  相似文献   

16.
刘勰的公文写作观念,主要表现在肯定公文写作理论的学术价值、强调以务实的精神学习公文写作、全面培养和提高公文写作者的综合素质等三个方面。这种公文写作观念,在历史上具有它的进步意义,在现代也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当前,我们需要纠正浮躁不实之风,克服“以文学为正宗”的思想,以务实的精神重视公文的写作,以培养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擅长公文写作的经国济世之才,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7.
公文是在社会公务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它的历史长远,贾谊的《论积贮琉》和诸葛亮的《出师表》等都是有名的公文。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对公文的写作和使用越来越重视,不少学校还专门开设了公文写作课。公文写作与其他文体的写作不同,公文写作教学与其他文体的写作教学之间有着较大的区别。如果教学方法不对头,学生们就会感到枯燥无味。“以学习范文掌握写作知识,以写作训练提高能力”是我近年来总结出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从公文评改中学习公文写作.是自修者较快掌握公文写作知识和写作要求的一条捷径。因为公文评改不仅具有综合性较强的特点.而且还具有针对性较强、对比性较强、操作性较强等特点。书刊中的公文评改类文章.其内容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举出案例,或引录原文全文,或摘录原文片段;第二部分,进行评析,评议其错误、欠妥之处,分析其“病症”、“病因”所在;第三部分,作出修改,既提出修改意见.又往往重新改写原文或有关部分。公文评改的要旨,顾名思义在于“评”和“改”。所谓“评”就是“作诊断”,所谓“改”就是“动手术”。  相似文献   

19.
语言缺少文采是当今公文中的一个十分严重,却又未被充分认识的问题。公文语言讲究文采,可以增强公文的准确性、生动性、鲜明性。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使用四字格、拈字可以形成公文语言特有的美质和文采。  相似文献   

20.
公文写作与文学写作思维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文是一种“代言”性的写作形式,其写作主体具有“双重性”的特点。同时,由于公文自身的性质、功能与其他写作形式、尤其是文学写作有着质的不同。因此,表现在写作过程中的思维特征也有很大的不同。研究这种不同,对于把握公文的写作规律,提高公文的写作质量,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