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5 毫秒
1.
由中国日本史学会举办的日本史人物评价问题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0月4日至10日在重庆西南师范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日本史专家,学者40余人出席了会议,提交会议的论文16篇,涉及日本历史各个时期的十五个人物。这些人物大多是目前国内研究较少或尚未有过研究的重要人物。天津人民出版社将在这些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补充,出版《日本历史人物论文集》一书。这次会议还讨论了编写《日本历史辞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历史上,疏广、疏受功遂身退的事迹影响深远;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别树一帜、影响深远的杰出诗人,学陶是一种延续千年的文学现象,由苏轼开创的追和陶诗的风气,又一直延续到清代.文章以陶渊明《咏二疏》和历代追和的部分诗作为例,探讨历史人物影响和文学作品传播之间的某种规律.  相似文献   

3.
金代词话批评视野下的苏轼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即创作主体论、创作特征论以及词史地位论。在创作主体论维度,词论家们肯定苏轼的才华与品行,并为苏轼之误进行辨正。在创作特征论维度,词论家们主要对苏轼“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和词作的创作技巧进行论析。在词史地位论维度,词论家们主要从学者品评和词体发展两个方面论评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金代词话对苏轼的论评从不同的视角将人们对苏轼的认识进行了深化与完善,为更好地把握其人其作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相似文献   

4.
一等奖 先秦两汉诗经研究论稿(编著) 袁长江 从LISA统计看电子文献研究的发展趋势(论文) 石宝军 二等奖 抓住机遇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论文) 吴秀云 浅谈认识论中的主客体原则(论文) 胡鹏程 谈张炎的清雅词论(论文) 曹保合 中国历代祭礼(编著) 杜希宙等 在初中开设“科学方法”活动课的实验研究(论文) 石国通  相似文献   

5.
对于苏轼贬寓惠州的思想和文学创作,历代都是有些争议的,主要表现在思想是否消极?艺术上是否平淡?上个世纪80年代后,研究苏轼寓惠的论文比较多,在理论上有新的突破。文章从苏轼的寓惠生活、寓惠思想及文学创作等八个方面,分门别类地介绍了有关论文的主要观点,让读者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苏轼寓惠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6.
从史论的角度出发,将一百年来对苏轼学成就研究的历史,分三个时期进行了综合研究。宏观切入,微观把握,客观叙述,论史兼顾,力求接近苏轼学研究原貌。  相似文献   

7.
先秦两汉文献中载录了形形色色的侠客义士,在此后的历代史籍中均未有此类人物的记载.自汉以后,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侠客形象,唐代文人更有意识地创作了侠义小说,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极富正义感的侠客形象.与先秦两汉文献中的侠客义士相比,唐人侠义小说中的侠客来源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出身更为多样;更具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豪侠之气;其中出现了众多的侠女形象.  相似文献   

8.
谶言手段的运用是古代小说艺术形式上的一个闪光点,梦谶即是其中的一种。梦谶早见于《史记》中的先秦传述,对人物命运、事件结局进行巧妙地预示。此后历代史传、小说作品中,梦谶无论是在情节的渲染上,还是在布局的结构上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至《红楼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苏轼在整个词的发展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个影响颇大,别开生面的大家,受到历代词人和词论家的赞赏、褒奖。但是,这些赞赏与褒奖,无论说苏轼词“书夹海上风涛之气”①,“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②;还是说“学士词,须关西大汉,绰铁板,唱《大江东去》,为之绝倒”③,“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④,多数都是针对他那些豪放词章而发的。这固然有理。苏轼在开创豪放词派,扩展词的题材,丰富词的内  相似文献   

10.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艺术生命力的作家之一,历代的苏诗研究经久不衰、光景长新。但是,以自觉的学术史意识对苏诗的研究史作全面系统的考察,总结、分析与评判历史上苏诗研究的丰硕成果,迄今仍是一个值得亟待拓展、深化的学术领域。王友胜博士的这部《苏诗研究史稿》第一次对苏轼诗歌的研究历史作了全面系统的论析,对本专题的研究对象、内容范围、结构框架、研究方法诸问题发凡起例,纲举目张,思致颇密,用力甚劬,其草创之功,值得称道。这对建立并进一步完善本学科的体系与规范,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作为“史”,作者着眼于梳理,归…  相似文献   

11.
《金石录》和《集古录》是现存的最早的两部研究金石文字的专著,其所著录的大部分唐代石刻及拓本今已不传。故此两书所录存的文献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对唐史研究甚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韦庆远先生《正德风云——荡子皇帝朱厚照别传》一书,以历史研究为基础,通过文学小说的合理加工和变化多端的故事情节,充分描绘了以正德皇帝为中心的大明王朝各类人物形象。这部小说和王曾瑜先生的“宋代历史纪实小说”一样,代表了当代学术研究模式的一种新变化——历史研究向历史小说、历史普及转化。  相似文献   

13.
作为北宋初期重要的作家,王禹偁的论体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史论主要是就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阐发自己的看法,政论主要就政治问题发表见解。不管史论还是政论,驳论是其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4.
唐修《晋书》取材《世说》,一直为人诟病。其立论标准,分别基于史料采集与史传编著两个视角。但是,就前者而言,唐修《晋书》取材《世说》,恰恰不是“做错”而是“做对”了;就后者而言,它却是做得“不够”、“不好”。究其原因,在于“诠次旧闻”有余,“裁成义类”不足,因而见事不见人,有史而无传。作为“史家极则”,“传以志人”,必须传人传神,唐修《晋书》取材《世说》,以其成功与不足,为后世留下了双重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历史论著虽然并非专门研究现代文学,但给予现代文学研究很大的启发。它能在宏大的时代背景下赋予现代文学研究以历史感。"以诗证史"的方法更是巧妙地利用了文学作品这一广义的史料。此外,历史论著有时"无心插柳"地带给现代文学研究,尤其是鲁迅研究全新的思路,充分体现了现代文学研究和历史研究互动的学科意义和研究价值。美国史学家史景迁的《天安门: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一书正是绝佳的范例。  相似文献   

16.
朱敬则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史论家。他以历史上的朝代兴亡、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为对象,发表评论,对历史发展中的英雄与时势关系、"祸积"与朝代兴亡关系、"小人"与国之存亡关系、郡县制取代封建制等问题提出了深刻的历史见解。重视与总结这份史学遗产对于提高当代历史评论的水平,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滇南碑传集》是一部以搜集明清时期云南历史人物碑传文为主体、兼及民国初期人物的碑传类历史文献,由云南著名文献学家、藏书家方树梅在20世纪30年代纂集。本文在简介作者撰述经过、本书编辑体例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探析了其对研究云南地方文化以及明清以来云南与内地关系所具有的重要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8.
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南宋史学家洪迈历史评论的重要内容。他凭借深刻的洞察力、独特的历史观、朴素辩证的方法来看待历史人物,通过纵横比较得出"可资于政道"的真知灼见,并抒发一个历史学家褒扬忠义的历史情怀,因而对后人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论文将路翎发表的文论文章归纳为三个时期分别论述 ,并在整体上透过代表性的文论的分析指出路翎 195 5年前文学思想的发展轨迹。在分析文论的同时 ,一定程度上涉及到路翎文论发表的背景 ,与他本人创作上的关联。本论文偏重史的研究 ,至于路翎的文艺思想本身 ,有待于另一篇论文完成。  相似文献   

20.
在小说发展史上,人们往往以"唐传奇"称谓唐人小说.实际上,传奇小说的创作兴盛于唐,而"传奇"小说概念命名始于南宋,这是小说史上值得思考的一个学术问题.本文以传奇小说的衍变作为考察对象,阐述了传奇小说发展的三个阶段,即唐人杂传体--宋人丽情小说--南宋末期传奇命名及其衍变,传奇小说的概念命名、文体题材特征逐渐明确,其文体类型也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