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线索是叙事性文章的脉络,是连缀材料的红线,可以把文章内容有机地连缀起来,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精美。 一、一线串珠,脉络清晰有致。一线串珠,就是在安排材料时,选取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事物作为贯穿全篇的彩线,将一组精选的材料连缀成篇的构思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写作指导]作文时,如何安排文章的结构,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打个比方,作文犹如盖房子,同样的材料,由于建筑师的阅历、水平、风格有别,而建造的房子的格局,就有高下之分。所以,作文除了注重内涵之外,还特别讲究结构美、形式美。文章有了灵动的结构、巧妙的构思定会让阅卷老师的眼睛为之一亮,给你打出高分来。文章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线索穿珠式。彩线穿珠,就是作者在处理安排  相似文献   

3.
<正>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这条线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整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耀眼的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彩线。这根彩线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也是文章的提纲。因此,写作记叙文,须"纵横联结,一线串珠",使文章层次井然、主旨突出。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众多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珍珠串联起来的一条线。所谓“线索穿珠”式是通过设置贯穿全文的线索,把文中的人物或事件巧妙地连接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线索是统摄和连缀各个场面、各个材料的纽带,它体现了各个场面、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了作者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彩线串珠,又叫“一线穿珠”或“冰糖葫芦法”,是指在文章的谋篇布局中,以一条主要的线索贯穿全文,将经过选择取舍后的相对分散独立的写作材料串联起来,使之相辅相成、彼此烘托,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而形成一篇内容集中统一、中心突出、脉络分明、形式优美的佳作,犹如用一根彩线把零散的珍珠串联起来。使用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儿童是诗,诗是儿童。组诗教学可以拓展儿童诗教学的空间,丰富童诗教学的内涵,使课堂显得更加丰满而灵动,使学生对诗歌的感受也更加深刻而多元。笔者结合儿童诗主题阅读《春天在哪里》谈谈如何在组诗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一、精选组诗,发掘教学价值儿童文学作家樊发稼说:"诗歌,天然地和儿童有着一种契合关系,他们的想象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各版本的教材中虽然都有优美的童诗,但大多是单篇出现。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根"线",像"彩线穿珠"一样将几首诗串起来,同时关注诗歌"内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王向阳 《小读者》2012,(5):36-36
一、彩线串珠法就是用线索将体现文章主旨的各个材料连接起来组织成篇。如魏巍的《我的老师》,文章抒发了作者对蔡老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表现了老师美好的心灵。作者以回忆——留恋——思念,这条感情的线索,  相似文献   

8.
正技法导航面对一颗颗零散的珍珠,技艺高超的工匠往往能找到一根彩线,串起粒粒珠子,使其齐整精致、璀璨夺目。同理,写作文时,面对表现中心主旨的丰富素材,我们如能构建一条线索将其连珠缀玉般地组织起来,就可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连贯的整体。  相似文献   

9.
《同学少年》2017,(1):8-9
<正>记叙文的线索,是指把文章的全部内容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彩线,起着结构全文的作用。写文章时,为了更好地组织安排材料,使文章前后贯通,环环相扣,紧密联系,往往要用线索做纽带,提挈全文,统辖所有的材料,使通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更好地表达主题。如果缺少线索,即使材料再精彩,也难以组成好文章。  相似文献   

10.
一线穿珠法,就是用一根线索串起许多相关的材料,表现一个中心,这就是一线穿珠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正>【技法指津】写文章就像建房子,严谨、紧凑的结构,能使文章文脉贯通,上下呼应,浑然一体。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现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指导。一、精选结构方式记叙文常见的结构方式是"一线穿珠",即按照一定的线索来记人叙事,既可以以实物、人物、事件为线索,也可以以时间、地点的变换为线索,还可以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镜头呈现式",围绕中心,选择几个彼此相关的镜头,共同组合成文。  相似文献   

12.
编织图案如图,在一张正方形瓦楞硬纸板上剪一个空心花样,刷上颜色,晾干后,在花样的上下两边用针戳一些对等的小孔,再用一根细线来回穿过这些小孔,形成网状。在这上面,就可以用彩线编织图案了。将彩线的一端固定在纸板上,根据你的设计,用彩线不断穿梭编织,直至填满空隙,就形成了美丽的图案。若用不同颜色的彩线,编织出的图案将更有意思。注意,每根线用完,要将线头结在纸板上。  相似文献   

13.
(一 )  穿珠是常见的、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活动。在穿珠的过程中,幼儿可以自主根据珠子的色、形、数等因素任意排列组合,掌握间隔排序的方法和规律,建构逻辑思维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遗憾的是,许多教师将穿珠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采用教授的方式来进行,忽视了知识的整合性,幼儿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限制;忽视了幼儿学习中的个体差异,无法真正满足每个不同学习特点、不同学习速度和方式的幼儿的需要,束缚了孩子的思维,使他们满足于简单机械模仿教师的层面上,不敢大胆突破,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4.
[技法指津] 写文章就像建房子,严谨、紧凑的结构,能使文章文脉贯通,上下呼应,浑然一体.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现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指导. 1.精选结构方式. 记叙文常见的结构方式是"一线穿珠",即按照一定的线索来记人叙事,既可以以实物、人物、事件为线索,也可以以时间、地点的变换为线索,还可以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镜头呈现式",围绕中心,选择几个彼此相关的镜头,共同组合成文.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材是我们学习的范本,有许多优秀的典范课文,只要大家多做一些深入的阅读,真正做到读写结合,活学活用,就可发掘出许多值得借鉴的东西。一、记叙技法1.彩线串珠法就是用各种线索将体现文章  相似文献   

16.
《高中生》2007,(23)
"博"有"广泛,丰富"的意思。我们如果在写议论文时,能从古今中外的事例中广泛地选取材料,就可以使文章形成强烈的气势,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便于抒发作者的感情,深化事理,这也是增加文章亮点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7.
<正>一篇好的文章,除了内容充实,语言生动,结构精巧也是非常重要的。有的考生在考试时,可能由于时间的局限,作文出现了结构混乱的情况。而线索不明是造成结构混乱的主要原因。众所周知,线索是贯穿记叙文的主线和脉络,它就像一条彩线把材料有机地组织起来,从而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如果线索不明,则会导致文章结构混乱,条理不清,如一盘散沙,分不清主次,  相似文献   

18.
小班 内容和要求许多树。练习画竖线和涂色。穿珠。提高幼儿对穿珠的兴趣。树上许多鸟。初步学习布置画面。穿珠。找红颜色。美丽的春天。画出简单的春天特征。穿珠。找蓝颜色。下春雨。巩固画点的技能。穿珠。找蓝颜色。学习得数是4的加法。掌握4以内的加法,知道1和3、3 和1、2和2加起来是4。学习5的形成。知道5可以分成4和1、3和2、2和3、l 和4,这些数合起来是5。学习得数是5的加法。掌握5以内数的加法,知道1+ 4、4+!、2+3、3+2都是5。学习5以内的加法。能熟练准确地运算。学习3以内的减法。懂得减法的意义,掌握3以内的 减法。学习4以内的…  相似文献   

19.
周启群 《初中生》2015,(36):10-12
"彩线串珠",是指以一个具体的人、事、物或者感情为线索,把多个散乱的生活材料连缀起来,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使文章内容多而不乱,形散神聚,浑然天成.品读作家许冬林的《养一畦露水》这篇作品,我们可以学到彩线串珠的技巧. 名家名篇 养一畦露水 许冬林 露水是下在乡村的.只有古老的山野乡村,才养得活精灵一样的露水. 童年时,在露水里泡大,以为露水是入不得诗文的,直到读《诗经》里的《蒹葭》才开了心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古老的风情画呈现于眼前:雾色迷蒙,芦苇郁郁葱葱,美丽的女子在露水的清凉气息里如远如近……  相似文献   

20.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耀眼的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彩线。清朝评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惟线索在手,则错综变化,为吾所施",可见线索的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