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边是"技工荒",各地不时出现企业出数十万元年薪聘请高级技师的新闻;一边是"就业难",庞大的大学生就业大军游离在工作之外。而在第二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上,出现了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的身影。有人惊呼:"大学生当技工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这种现象值得关注。"更有专家认为,大学生当技工能成为破解大学生就业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马众 《考试周刊》2014,(74):9-9
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准确和客观的评价,不断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和社会就业领域一项突出而紧迫的任务。通过查找大学生的就业数据,发现当前大学生出现了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分析大学生就业情况,本文认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是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主要因素,只有在高校层面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才能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我国大学毛入学率接近15%,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时代.与"精英化"教育相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最突出的特征,一是毕业生人数短期内迅速增加并持续攀升;二是社会对大学毕业生需求的稀缺性相对下降.这就使就业竞争加剧,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为此,需要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转变观念,用创造性的思路迎接挑战,探索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思路、新办法.  相似文献   

4.
围绕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问题,对管理类和经济类应届大学毕业生、往届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调研结果发现,三个群体均认为就业能力在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人单位认为,沟通能力、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不仅是大学毕业生必备的能力,而且也是他们普遍欠缺的能力。往届大学毕业生认为,就业能力高低决定其初次就业成功率和初期就业质量。与用人单位的观点相比,应届大学毕业生、往届大学毕业生普遍高估了自己的就业能力。三个群体均认为本科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就业能力提升需要大学生本人、高校、用人单位及政府相关部门几方面的配合。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从经济发展、教育体制、就业体制和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等方面,分析了造成这一形势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传统就业能力理论的核心要素是技能,"技能议程"过分强调知识技能和求职技能培训,视就业为大学生所拥有的技能与雇佣要求技能的简单匹配。但大学毕业生认同理论认为,就业是毕业生自我认同与雇佣方认同交互作用的结果,只有雇佣方认同毕业生确实具有胜任工作的实践"表现"或"潜能",毕业生才能真正被聘用,价值观、智能、表现和参与共同组成了大学毕业生认同的综合判断维度。这一理论强调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拥有胜任工作的实际能力而非传授具体的技能,是对传统就业能力理论的修正和提升,但尚需进一步丰富完善,其具体施行也存在些许障碍。  相似文献   

7.
消除认识误区积极化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一、怎样理解"就业难"? 1.要正确认识"就业难"的概念 大学毕业生是整个社会劳动力供给的组成部分.按照市场经济的观点来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可以做两种理解:一是大学毕业生作为劳动力供给资源的组成部分超出实际社会需求,呈现"过剩".这里设定的条件是把大学毕业生的文凭与社会需求的一定岗位"等值"起来,即社会有着固定的对大学生的需求岗位,大学毕业生也只能到这些岗位工作,不考虑大学毕业生去竞争与文凭不相等的其他社会岗位的"弹性".二是大学生毕业时不能全部进入就业岗位,在一定时期出现就业困难.这里设定的条件是:第一,社会将所有的岗位对大学毕业生开放,社会实际也存在着与大学文凭相适应的岗位需求,但由于体制和机制因素,大学毕业生进入就业渠道有障碍;第二,社会经济结构进行重大调整,特别是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科类结构与社会需求不对接,专业对口寻求工作岗位出现难度.第三,一些大学毕业生主观上认为岗位对自身文凭"价值"不适合,或过于强调专业对口,选择"待业"或继续学习,以寻求更好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8.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状况之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一直是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回顾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进程基础上,指出了有关这一研究的三方面内容: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和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宏观措施。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予以展望:强化基础性理论研究、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衔接和注意研究的多样性与全面性。  相似文献   

9.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伴之而来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受损的问题日益严重,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今,大学毕业生在目前的就业市场中被称为"弱势群体".在就业竞争愈演愈烈的压力下,许多大学毕业生因为急于找到一份工作而忽视了对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甚至对就业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默认和接受,加强毕业生就业权益的保护应从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高校以及毕业生自身等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分析,探讨现今大学毕业生就业困境原因,得出主要原因为大学生主观预期偏高,高校调整滞后、指导作用不强,国家就业政策欠完善和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大学生应降低过高期望值,高校应增强调整和指导性作用,国家应完善就业政策、协调区域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以解决我国现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困境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困难,而技术学校的高级技工班却呈现招生、就业两旺的势头。很多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又走进技校学习。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回炉"上技校正在由个体变为群体,成为一种现象、一股热潮。如何面对大学毕业生"回炉"现象?对于处在发展中的技校来说,这是一个不得不正视和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新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就业新途径——"毕业生回炉"制度构建做了相关探索。  相似文献   

12.
最近由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有的大学生选择了开烧烤店。对此,社会上有人提出了异议,认为这是大材小用。事实上,在就业多元化的今天,大学生从底层做起,烧烤店式的创业选择无可厚非,因为"这就是市场"。  相似文献   

13.
"就业自救"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个新观念,开展生涯发展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自救"能力的有效方式。文章从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入手,对大学生"就业自救"与生涯发展教育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教科部副部长亚历山大·克里莫夫日前宣布修改大学效益的评价标准。他认为大学效益评价应该与毕业生就业情况挂钩,即计算一所大学存在就业困难的毕业生所占的比例,其中包括就业专业不对口的毕业生。教科部的专业人士已经从俄罗斯工业企业联合会获取了有关大学毕业生满足就业市场程度的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0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107万,到2005年达到了338万,2006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将超过400万。从这些数字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有分析人士指出,高校毕业生增加,而社会新提供的“理想”工作岗位又有限,这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但面对新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作为毕业生的供方—高校应从自身找出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症结,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力,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一、构建完善的就业工作队…  相似文献   

16.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当前人力资源市场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本质原因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市场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并发挥有效作用,不平等就业是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要障碍。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应在尊重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围绕供给、需求、匹配三个关键环节,着重解决如下问题:大学毕业生应当树立为祖国的富强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确立正确的劳动观和择业观,政府应当深化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继续扩大用工需求,推进以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为核心任务的高等教育改甍,增强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备的匹配性。  相似文献   

17.
传媒     
背景: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呈现的是一片“冰火两重天”景象。一边是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求职状况降到“冰点”,另一边则是职业院校毕业生居高不下的就业“沸点”。但是,也有媒体指出了高职院校高就业率背后存在着隐忧,如何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8.
高质量就业是大学教育的神圣使命,是衡量大学教育质量的根本命脉.宁波诺丁汉大学2008、2009届本科毕业生就学与就业率达到100%,2010届毕业生考上研究生与成功就业的目前已占91.7%.这源于其成功的就业策略:制定生涯规划,就业从"入学教育"做起;提供质量保证,就业在"教学全程"奠基;高度负责,就业要"一个不少"落实.大学不仅应该成为青年学习深造的理想场所,更应该成为他们高质量就业的预演基地.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是社会、经济、历史等多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金融危机的到来,使本已经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就业将遭遇多方面的挑战和挤压,一边是更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另一边却是工作岗位减少、大量员工失业的现状,这些都是应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如何能在这场就业危机中杀出重围,找到一方立足之地,成为2009年毕业生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边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一边是用人单位"用工荒",这看似矛盾的两面纠结在一起,恰恰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和教育环节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亟需建立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的招生、培养、就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