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网上投了几十份甚至上百份简历,为什么回复的很少甚至连一个回复都没有?原因很简单,你的邮件也许根本就没有被打开过。这是一个追求细节的时代,本文就是要给求职的人提个醒,要提高网投简历的成功率,别忘了以下几个细节:  相似文献   

2.
其实,写简历也要投其所好,根据不同的单位要求去投简历。写好了简历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怎么投是个重要的问题。就在你苦苦等待着面试通知的时候,其实也许你的简历并没有被招聘方看到,或者只是扫了短短一秒就被翻了过去。  相似文献   

3.
12月5日,在中山大学举办的广东省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研究生专场招聘会上,万名大学生与300多家用人单位进行洽谈。由于近几年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加大,他们的就业也开始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在招聘会现场,针对研究生的就业意向,记者采访了暨南大学外语硕士毕业生张同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法学硕士陈同学。记者:今天来这里收获怎么样呢?投了几份简历?张:收获怎么样要等用人单位通知了,简历投了七八份吧。陈:没投几份,四五份吧。记者:你们投简历是怎么选择呢,随便投还是事先做了了解的?张:主要是看专业需求吧。陈:没有了解过,都是到这里来才看…  相似文献   

4.
南迪 《大学生》2021,(4):92-93
毕业后,我之所以选择从事公关工作,是因为我觉得自己有几个很突出的优点--细致、有条理、能够一心多用,以及执行力强。要知道,一个初级的公关人每天要应对非常多繁琐的工作细节。我每天都会和许多跨时区的不同客户、记者往来数十封邮件,与此同时,我的手上还有无数件正在进行的别项任务,所有的邮件都要尽可能地立即回复,如果不够细心和有条理,就极容易出错,比如发错了对象、写错了名字、邮件内容有语法、用词、格式错误,甚至忘记了回复某一封……每一个细节出错都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工作难找.从"面霸"到"拒无霸",找工作的日子着实不好过,看着身边同学一个一个签约大公司大企业,他们的前途光明得耀眼,感觉贫富差就要在起跑线上拉开了…… 我起初投简历活活投了一个月,杳无音讯.顿时有种眼前无光的感觉.后来和几个师哥师姐聊过,他们跟串通好似的都回答我"你才投几家啊?你就不耐烦!"我便无语了,继续投简历.  相似文献   

6.
从事服装设计的人都知道,薄、露、透是现代时装的一大趋势。在人才市场上,如果说简历是求职者的外衣或者包装的话,它同样需要“薄、露、透”。薄一些没有经验的求职者总是误认为简历越长越好。一位人事经理告诉我,越是没有学校或专业优势的毕业生的简历越长,有的简历几十页甚至  相似文献   

7.
也许因为我动作比较晚,没有经验和锻炼,不知道怎样把自己包装成公司需要的类型,因此简历也写得并不成熟,失去了很多机会。据说在日本找工作,投简历到50家公司,获得面试的机会也只有两三家。而我投出的简历加起来只有不到二十家。那时候心情遭透了。才知道外国人在日本找工作不仅毫无优势,而且年龄偏大,甚至不被信任。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2014,(Z3)
正O2O,又名OTO(Online to Offline),并不玄乎。其实揭示的是一个打通线上和线下的商业模式。比如校园食客社团招新,可以不再是在新生报到月在校园主干道两旁摆桌子挂横幅,吆喝着投简历,不妨把投简历等环节放进手机的App中——新生向App投简历、社团筛选简历、社团线下面试。这只是O2O模式的一个超级简单玩法。加入了食客社团,要制作一款新冰淇淋,不妨把选材选料、制作、冷冻等过程拍成纪录片.或号召周围的同学寻找冰淇淋的奇特"食材";给冰淇淋命名也得有讲究,不妨在微信上集合同学们的智慧互相PK;  相似文献   

9.
《云南教育》2014,(5):4-4
本刊讯(记者李配亮)“这次来招聘的学校很多,我一来就投了3份简历。”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赵荣锋高兴地说,“我准备再投几份简历,我这次应该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2004年5月的某一天,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我在网上选择了几家比较好的单位投了简历,同学都说上网投简历简直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有了前车之鉴,在投简历的时候就没敢抱多大的希望,所以接到通知面试的电话时会被吓了一跳。记得好像是把简历投出后第三天中午接到的电话,我正在急速行驶的公车上,因为听不清楚话筒里的声音,特意中途下车,当确定无误时,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广东省首场招聘会在顺德举行。不出所料,80%的用人单位是企业,学校仅有几所。我做了最坏的打算,投一份简历给一所中学,然后就出去。意料之外的是,这一份简历我也没投出去。得知我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那位老师竟草草地翻了几下简历,就对我摇头了——学校招聘老师的条件之一是本科生毕业院校应在"211"之列。如果因为能力问题,我觉得没什么,可是因为招聘要求的"211"院校限制,我无论如何也想不通,甚至有种屈辱感。  相似文献   

12.
虽然只长我一岁,可是青春的气息都被磨光了,看着眼睛越来越失去光芒的婉,似乎看到了未来的我。在北京自己生存就是这么残酷,我做好准备了么?“你好,我是美国xx公司,已经收到你的简历,Can you introduce yourself in English?”投简历已经过了一个多星期,都是北京的公司,毕业两个多月还没有找到好的去向,让我很着急。上个星期就在北京的姐姐家,投了数不清的简历,就像播种一样,好的公司石沉大海没有音信,去面试的小公司情况又不尽人意。没有收获就回了家,没想到在决定去天津一家公司工作时接到了美国xx公司的电话面试。兴奋大概也只持续了一…  相似文献   

13.
对于尚未就业的毕业生而言,求职机会很宝贵,如何运用好自己的简历是求职中的重要一环。针对毕业生求职中存在的问题,专家提醒:用好自己的简历,切勿把投简历变成天女散花。多投一份简历总是多一点希望——在就业形势并不乐观的今天,求职者这种迫切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投简历毕竟不是发传单,投得越多越好,在很多时候,盲目地投递简历或者乱投一气会不知不觉给求职者带来  相似文献   

14.
写好一份简历是初入社会的大学生的一个必要的基本技能。简历应从自我学习总结入手,分简历准备、填写重点、能力与优势、自我价值等几方面,简历填写中要突出个人特点。  相似文献   

15.
千百个音符和谐地共鸣才是美妙的乐章,如果某个音符悖于主旋律,那么奏出的乐曲就是嘈杂的,乏味的。由此可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既要把握好全局,更要注意事物发展中的每个细节。我曾在某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件事:江汉大学应届毕业生陈某到某公司应聘时,恭敬地递上简历,招聘人员看了看简历,皱起了眉头。原来简历上布满了水迹和折皱。尽管小陈在后来的面试中表现出色,但还是遗憾地落聘了。得到的解释是:一个连简历都保管不好的人,怎么能管好一个部门呢?是啊,诚如爱因斯坦所言,凡在细节上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方面也是不值得信任的。与陈某相比,福…  相似文献   

16.
法宝一:求职从写好简历开始 好的求职简历对于应聘成功极其重要。那么,如何写好一份求职简历?第一个原则是“求职简历”要“简”。招聘经理们面对上百份甚至更多的求职简历,不可能都仔细阅读。但是,内容简洁、易懂、清楚的简历最不易被漏掉,而那些长篇大论而不知所云的简历最不招人喜欢,实际能力可能不错。但求职简历写得非常糟糕的应聘者很可能就成了“漏网之鱼”。第二个原则是“求职简历”要突出“经历”。  相似文献   

17.
之前在奔驰实习,偶然一次机会,我替部门同事在学校论坛上发了个帖子招实习生,收到了不少简历。这么多封邮件,有些写得不错,有些就惨不忍睹了,基本上看得过眼的我都转给了同事让他们从中挑选。我不是做HR的,但从一个普通收信人的角度,再加上我在“北师大启程职业协会”做求职培训工作收获的经验,我觉得很多学生在投简历的时候有一些细节上的小问题。  相似文献   

18.
滴水观音 《大学生》2012,(23):50-51
老实说,我对专业的学习热情不高,我早早就放弃了做个伟大程序员的梦想,开始亲近文字。我幻想着有一天能成为一个网络编辑,却不知道,找工作的路曲折而漫长。那年的春节,我没有回家,在长沙忙着找工作。我在四五家大的招聘网站都注册了ID,通过网站委托发送投了385份简历。我又有针对性地发了10封电子邮件,外加主动上门求职1次。也就是说,我怀了396个希望,每一个希望都给了我不同色彩的未来幻想。我往网站编辑方向投的简历,始终没有收到面试电话。  相似文献   

19.
一个大学毕业生投了40份简历,结果只收到一个面试通知,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20.
经典案例李敏是上海某著名高校计算机专业的2005年应届毕业生。由于专业缘故,而且经常在媒体上看到通过网络找到工作的许多事例,因此对网络求职情有独钟。她认为现场招聘会人山人海,缺乏针对性,效率又不高,而网上就业市场信息量大、搜索方便且成本又低,因此除了偶尔参加一下校园宣讲会外,几乎将所有时间都用于在网上找工作,希望网上就业市场能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李敏没有想到,自己在近十家求职网站投递了近百封简历,却只有寥寥数家给了回复。其中一家软件开发公司用E-mail回复说,公司看了电子简历后觉得她很适合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