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个民族的振兴需要一种精神来支撑,一所幼儿园同样需要一种精神文化来推动。管理工作中我感悟到精神文化建设是一所幼儿园的生命所在,良好的精神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促进幼儿园管理工作、教育教学的提高,更能较好地培养和激发教师  相似文献   

2.
一个民族的振兴需要一种精神来支撑,一所幼儿园同样需要一种精神和文化来指导自己的工作与发展。文化一词,广义指: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幼儿园的园本文化是一个相对狭义的文化概念,是幼儿园的灵魂与精神支柱,是幼儿园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园本文化包含了幼儿园的精神、宗旨、核心价值观、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3.
企业文化是建立在“文化人”假说基础上的广种文化管理。它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员工产生着精神激励作用,通过满足员工的心理需要,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可通过增加员工的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来激发员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4.
正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它需要规范,也需要引领,更需要浸润,要求每一位教师时刻做好表率,在学生、家长、社会面前树立"爱的师者""美的使者""文明的传播者"的阳光教师形象。我校努力创设载体,通过机制创新、教育培训、文化引领来营造有追求、讲奉献的教师文化,提高了师德建设的实效。  相似文献   

5.
赵添丽 《教师》2012,(30):15-16
一个新的班级就像一个人,是需要精神来支持的。这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表现。有了一种精神,那么这个班级就会很快地形成一股凝聚力,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牢牢地吸引住每一个班级成员。班级精神对全班的每一个学生起着熏陶、感染和吸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儒家伦理精神的实质是一种以人为伦理主体的文化精神。在当代中国,能不能把儒家以伦理为核心的思想,重新作为一种文化精神来提倡:刘宗贤在《东兵论丛》93年第五期撰文认为,不但可以,而且必要。文章说,理由有三点:其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成功,需要儒家文化固有的伦理精神来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其二,面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论  相似文献   

7.
办学校就是办一种个性鲜明的文化。文化需要扎根,扎根的文化需要长期的培育,扎根的学校文化呼唤校长的专业精神。这种精神,是引领也是一种能量,有了这种精神,学校就有了发展的后劲和动力,也有了不断走向卓越的希望和可能。校长的专业精神可以理解为"三个力",即职业理解力、职业专注力和职业创新力。  相似文献   

8.
<正>办学校就是办一种个性鲜明的文化。文化需要扎根,扎根的文化需要长期的培育,扎根的学校文化呼唤校长的专业精神。这种精神,是引领也是一种能量,有了这种精神,学校就有了发展的后劲和动力,也有了不断走向卓越的希望和可能。校长的专业精神可以理解为"三个力",即职业理解力、职业专注力和职业创新力。  相似文献   

9.
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的灵魂.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推动大学理念提升、内涵建设、实践创新的力量源泉.随着整个国家改革开放实践的深入发展,大学的改革与发展也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思想来指导、规范.在这方面,培育一种与社会环境和大学自身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大学精神文化显得十分必要与重要.  相似文献   

10.
先进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师生共同追求的一种群体价值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需要坚持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重。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主体、基础,是内涵的,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1.
《考试》2008,(7)
体育文化是广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综合了各种利用身体练习提高人的生物学和精神潜力的范畴、规律、制度和物质设施。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存在,既可以满足人的生理健康需求,又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文化需要。既是一种健身娱乐的方式、方法,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法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众所周知,文化精神是任何社会都不可或缺的。通过对社会成员心理和观念世界的整合与引领,文化精神对整个社会都发挥着一种维系和范导的作用。在中国由计划经济社会向现代市场经济社会急剧转型的时代,尤其迫切需要一种现代的文化精神来规范调整人们的心理秩序,填补人们的信念和缺失,并在推进器物和制度现代化的同时,加速实现人的现代化。而受思想文化界普遍关注的人文精神,则正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当代社会需要的一种文化精神。社会是发展的。在社会变迁迅速的当今时代,人文精神的这种自觉自为的意识应该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应该体现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13.
我们难道需要把生活时时来一个全面"翻新"?事实上,人类生活中需要创新的东西永远是有限的,而不是需要被"无限创新"。创新的速度太快、范围太大将贻患无穷,因此人类永远就需要先保守、维护一个人文平台,或者说需要在人文大道的平台上决定我们创新的目标、范围与速率。被我们诟病久矣的"因循守旧"一词原本体现着"无为"精神,是一种顺道而行、与道大适的生命智慧。文化保守永远先于文化创新,需要十分警惕那些无文化内涵与精神含量的所谓"创新"。  相似文献   

14.
神话是一种文化积淀,也是一种民族意识的积淀。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历来被视为东西方文化精神特质的代表。本文从神话的历史进程、价值观念、审美观念几个角度展开中希神话比较。来说明中国注重伦理,崇尚“德”的民族文化精神和希腊注重探索求知、崇尚“力”的民族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5.
编辑出版作为一种较特殊的社会精神文化活动和社会教育活动,它以纸张书刊和电子书刊为载体,及时地传播着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和信息,从而满足社会大众对精神文化消费的需要,并在这个过程中来建立起一个系统的、健康的文化消费机制,导引和规范社会大众的文化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使之形成健康的文化消费心理,从而达到编辑出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优秀的出版物鼓舞人、教育人的编辑目的。文化性和教育性是编辑出版活动的两大固有特性,前者旨在通过编辑出版来建构与一定社会形态相适应的文化结构,后者则借助编辑出版的传播作用来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思想是针对当前我国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种片面的、不科学的发展观而提出来的.该文从创造多种条件.使人们在物质需要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全社会倡导人与人之间以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为要素的人际理关系,注重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加强社区精神文化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秦文贤 《教育》2011,(36):41-41
<正>班级集体是学校根据育人需要和管理的需要组织起来的群体,是学校最基层的管理单位和活动单位。几十个不同个性的学生个体聚合于一个班级之中,需要形成一种合力。这种合力(即集体主义精神)需要在这个集体中来形成,需要在具体的文化环境中来养育。每一个学校的班集体建设,都离不开这个学校的人文背景。以笔者所在的无锡市雪浪中心小学为例,其班集体建设始终在"和合文化"这一学校特色文化的背景下展开。  相似文献   

18.
简论发展音乐文化教育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是一种文化,是反映人类精神层面的文化产物.长期以来,人们对音乐的教育研究更多的只是在追求和强调对音乐的技术性、教育方法及手段的研究,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和文化现象,音乐文化的发展同样离不开艺术的普遍发展规律,作者将音乐从文化的大视角,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来探讨音乐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紧扣时代脉搏,唯有与时俱进才是音乐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19.
●学校发展需要积聚教师智慧,需要形成精神引领。●每个教师的心底里都蕴藏着一股能量和激情,它需要学校精神文化去感召、去点燃。学校愿景融合、体现学校精神并促进学校精神的确立,学校精神一经确立就会变成价值影响力,并形成一种积极的奋斗动力。  相似文献   

20.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而班级文化是指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合到班级的学习、生活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所在。班级文化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活动文化。下面,我围绕一年来以“确立一个主题,凝练一种精神,拟定一句口号,设计一个班徽,建立一个机制,创设一种氛围”为要点的实践,就如何做好核心素养下班级主题文化建设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