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芬慧 《兰台世界》2005,(12):70-71
一、有关白敏中神道碑的历史记载 从<集古录跋尾>卷九页一二下、<集古录目>卷十页一0上、<宝刻丛编>卷十页四二上及<天下金石志>[陕西]第十三页"华州"著录可以得知,大唐宰相白敏中神道碑,刻于唐咸通三年八月,撰者毕誠,书者王铎.毕誠以文采知名,<旧唐书>177卷有传,<新唐书>183卷亦有传.王铎为僖宋朝宰相,封晋国公<旧唐书>164卷有传,<新唐书>185卷也有传.从新发现的白敏中碑残文中所载官衔可推知此二人.  相似文献   

2.
<明史>卷一二一<公主传>载: 孝宗三女.太康公主,弘治十一年薨,末下嫁.永福公主,嘉靖二年下嫁邬景和……永淳公主卞嫁谢诏. 按:<续文献通考>载:孝宗三女,太康公主,早薨.永福公主,嘉靖二年下嫁邬景和.(王圻<续通考>云嘉靖四年主薨.)永淳公主,下嫁謝诏.  相似文献   

3.
安史之乱严重削弱了唐王朝的实力,造成唐后期藩镇割据的局面,到9世纪初的时候,已有四十多个藩镇.据<新唐书·兵志>记载:他们"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削弱了中央集权,使唐后期的政局混乱不堪,并最终导致其灭亡.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律令为唐代行政运转所遵循的法规,亦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方式.一般而言,律令具有一定的延续性[1],唐代根据政治形势的变动又多次修订法律例令.<新唐书>卷五六<刑法志>日:"唐之刑书有四,曰:律、令、格、式.令者,尊卑贵贱之等数,国家之制度也.格者,百官有司之所常行之事也.式者,其所常守之法也.凡邦国之政,必从事于此三者.  相似文献   

5.
<新唐书·宗室世系表>资料丰富,学界也不断为之补充,其中不少涉及蔡王房,但仍有未尽者.笔者发现<新唐书>卷七十上<宗室世系表上>蔡王房有高宗时期李冲寂者,资料颇为混杂,且<旧唐书>卷六十<宗室>、<新唐书>卷七十八<宗室>均无涉及.  相似文献   

6.
关于安禄山的死因,<辞海>上有非常明晰的记载:"安禄山(?-757年),唐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南)胡人,初名轧荦山,本姓康,或以为源出康国,随母嫁突厥人安延偃,改姓安,更名禄山.  相似文献   

7.
<新唐书>由欧阳修、宋祁等人在<旧唐书>的基础上增删而成,虽然号称完备,但由于过度追求简省,实际上忽略了大量的史实.将<新唐书·儒学传>与<旧唐书·儒学传>比较发现,由于删改失当,造成许多学术史实的隐没无闻.在新修订的<儒学传>中,不仅忽略了<孝经>与<礼记>在唐代的重要地位,"三史"的传承与影响也被掩盖.  相似文献   

8.
洛阳新出土的郭湜墓志系统记载了这位<高力士外传>作者的生平情况,弥补了传统史料记载的不足.从墓志记载得知,郭湜乃唐高宗时期宰相郭待举之孙,而结合洛阳出土的郭湜家族其他成员的墓志能够对其家族有更全面的了解,补正<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关于郭氏家族的记载.而墓志的记载也间接透露了<高力士外传>成书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关于安禄山的死因,《辞海》上有非常明晰的记载:“安禄山(?-757年),唐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南)胡人,初名轧荦山,本姓康,或以为源出康国,随母嫁突厥人安延偃,改姓安,更名禄山。懂九蕃语言(《新唐书》作“解六蕃语”,作者注)……至德二载(757)春,子庆绪谋夺帝位,把他杀死,年约五十余岁。因此,祸乱中国的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所杀,即成不争的事实。但是,据新旧唐书记载的事实考证,安禄山的死因与《辞海》的记载有两点不同:一是安禄山并不是死于安庆绪之手;二是安禄山的死亡很可能与糖尿病有关。  相似文献   

10.
对唐科举试诗赋时间的确定是始终困扰学界的一个问题,按<新唐书·选举志>载:"永隆二年,考功员外郎刘思立建言,明经多抄义条,进士唯诵旧策,皆亡实才,而有司以人数充第.乃诏自今明经试帖粗十得六以上,进上试杂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后试策."  相似文献   

11.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关于<峄山碑>从"榻"到"拓"的记载,反映了拓本演变的三个阶段,说明拓本始于唐代.  相似文献   

12.
唐代长江下游地区灾害多发,在时空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不均衡特征。灾害出现以后,唐代政府采取了赈济、赈贷、减蠲赋役等措施进行应对,但成效难以判断。唐代长江下游地区的灾害记载呈现出前期少、后期多的特征,与安史之乱以后经济重心南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秀才科"被《新唐书·选举志》等典籍列为常选科目之首,是唐代科举重要科目之一,同时也是起伏甚大、变化较多且不易详明的科目之一。过去学者们对此多有考论,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仍有未达或可商者。笔者近年致力唐代试策研究,于唐代科举各科之试制及其变迁,稍有所及,兹就有关文献记载,略作考辨如下。未当之处,尚祈方家指教。  相似文献   

14.
<汉书·艺文志>所载"<墨子>七十一篇"不含目一篇在内,刘向校定<墨子>后所上叙目在六朝至隋代之时曾单独成一卷.从版本流传、史志目录所载及唐宋类书所引<墨子>佚文来看,目一篇与<墨子>十八篇之亡当在唐代.十八篇中,篇名可考者有十四篇.  相似文献   

15.
<新唐书·张仁愿>传:"神龙中,进左屯卫大将军、兼检校洛州长史.神龙三年,朔方军总管沙吒忠义为突厥所败,诏仁愿摄御史大夫代之.景龙二年,拜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封韩国公."卷末校勘记云:<旧唐书·张仁愿传>亦作景龙二年拜左卫大将军.<新唐书·宰相表>、<旧唐书·中宗纪>及<资治通鉴>卷二0九均作左屯卫大将军.案:作左屯卫大将军是.<新唐书·中宗本纪>载:"神龙二年十二月己卯,灵武军大总管沙吒忠义及突厥战于鸣沙,败绩.景龙元年五月戊戌,右屯卫大将军张仁直为朔方道行军大总管,以备突厥.  相似文献   

16.
一、周代婚龄 对于先秦时期婚龄的探讨大致有以下四种认识:第一,结婚的年龄.男子三十岁而娶,女子二十岁而嫁.其主要史料见于<周礼·地官·媒氏>:"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女子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第二,男子三十娶,女子二十嫁仅是对于庶人而言,士大夫可不拘于此年龄.  相似文献   

17.
<卢照己墓志>是最近出土的重要文献.卢照已是初唐时期的文学家,又是"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之弟,该墓志对于研究卢照己的文学成就,以及卢照邻的家世与生平,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有助于研究唐代的科举史以及唐玄宗开元初年的文学风尚.  相似文献   

18.
《隋书·百官志》正误一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书·百官志下>载隋炀帝于大业三年(607)改革官制,其中秘书省"降监为从二品"(中华书局点校本,页795),但是<隋书>同卷却记载隋初秘书监与纳言、内史令等同列正三品(中华书局页785).此处显然有矛盾.  相似文献   

19.
北宋陶岳所撰<零陵总记>为最早记载旧零陵境内名胜风物的专书,宋明学者解唐人诗句多援引为据.其书已佚,仅存辑本.明代另出现又一种<零陵总记>,题唐陆龟蒙撰,在陶宗仪编<说郛>中,共十八条,内容与陶著辑本不同.考证可知其十七条均杂录唐宋人五种笔记而成,惟有首条出处不同,别有部分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吐蕃历史上,共有6位汉族公主嫁到西藏,金城公主是继文成公主之后贡献突出的一位.她的事迹在拉萨布达拉宫、日喀则札什伦布寺、山南桑耶寺等古代名寺中都有记载,存在大幅壁画,有些地方还保存着金城公主的故居.桑耶,却都沃等乡镇的藏族农民中,还流传着金城公主在丰收季节与民同庆同乐的种种传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