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处山东省南部的蒙阴县,是沂蒙山区的腹地,境内崇山峻岭,层峦叠障,拥有世界上唯一的山崮地貌群,素有"沂蒙七十二崮"之称。县辖坡里镇西北8公里处,坐落着南北两个岱崮,两者相距约1.5公里,中间有一道山梁,南岱崮海拔709米,北岱崮海拔  相似文献   

2.
古代朝鲜"燕行使"在华接触天主教较早,对其了解也较深入,而接触东正教则较晚,了解粗浅并有舛误。出现这样的差异与近代之前天主教会和东正教传教士团来华目的及传教方式不同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3.
伍昕瑶 《东南传播》2014,(10):118-122
明清之际,中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又一次高潮。这其中,天主教传教士各处开展的传教活动有西方的政治目的,但也起到了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作用。五河县,因其便利的水路交通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安徽省最早传入天主教的地区,并最终形成了天主教在安徽全省的覆盖。本文通过田野调查、访谈和历史文献分析等方法,理清天主教传入五河的脉络和历史背景,分析五河县首开教区的原因及传教活动,探究西方宗教与中国文化结合,认识到中国文化具有的普世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清代四川外国教会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君 《历史档案》2002,(4):92-99
外国教会势力在四川的传播与发展 ,是近代四川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它不仅带来了西方的宗教 ,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更引起了四川近代史上波澜壮阔的反洋教运动。本文根据清代巴县档案对四川外国教会作一概论。一 天主教入川与四川禁教明末清初 ,天主教开始传入四川。初为法国“耶稣会士利类司铎首先入川传播福音”,继有安文思司铎由浙江杭州来川 ,襄助传教事务 ,他们“不惟在成都宣讲福音 ,并且往保宁、顺庆等处虔救人灵”1 。1 70 2年 ,有传教司铎 4人来川。他们在成都购买房屋 ,以“作传教处所”,在安岳也有住址 ,“且有圣堂…  相似文献   

5.
近代广西多匪是中西文献中常见的记载,基本形成一个共识:近代广西匪患严重、盗匪猖獗,导致社会不宁、传教艰难。归结其原因,多为匪徒的贪财与仇外以及官方的处理不当。劫持、绑架"洋票",不仅会酿成地方性事件,而且也成为一种"另类"的中西交往方式。近代广西匪患既对地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也使来华传教士的传教活动受阻,同时还影响到特殊时期的中外关系。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福安是天主教传教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中西文化冲突交织的地区,教案发生频繁。其中,乾隆十一年(1746年)福安教案是中国天主教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福建巡抚周学健是审理这起教案的主要官员,他的言行直接影响到乾隆帝的禁教政策。本文拟以周学健为切入点,以清代档案等史料为依据,对这起教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殷实 《大观周刊》2011,(50):64-64
本次调查围绕对连云港市海州古城地区物质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尤其是五大宫调的关注,进行了一系列考察,包括对区政府相关部门人员的访问,文化遗迹的实地考察,相关演出资料的搜集,我对海州古城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五大宫调等艺术形式也有了深刻的认识,而政府的对古城的规划和现有的保护措施也让我对海州古城的未来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8.
武同举是晚清著名的水利学专家,也是我国最早研究沂、沭、泗水利问题的专家。他生于1871年,海州人(今连云港市),字霞峰,晚号两轩、一尘。先祖是湖南省桃源县人,明代始迁至海州南城,为  相似文献   

9.
正连云港市海州高级中学校园内,有一座风格典雅、设施先进的图书馆,以捐献人的姓氏命名,为"殷氏纪念图书馆"。图书馆内窗明几净,环境优雅,老师、学生在这里安静地阅读,吮吸着知识的琼浆,一簇簇竹叶随风摇曳,带给人绿意,也带给人清新。睹物思情,不仅使人想到了捐资修建图书馆的海州老乡——殷宗文。  相似文献   

10.
走进沂蒙山区,你就会发现有一种奇特的地理特征,许多山,在接近其顶部的地方,皆环绕着一条陡峭如削的石带,有的延绵数十公里,有的仅数百米。石带上面是较为平缓、略呈圆形的山峰。这种象戴着一顶帽子似的山,就是沂蒙山区特有的地理特征——崮。《辞海》对“崮”(gu)的解释是:四周陡峭顶端较平的山,山东中部山区多用作地名。沂蒙山区多“崮”,素有七十二崮之称,其实有百崮之多。据地质勘查,沂蒙山区是在中生代侏罗纪晚期的燕山运动和新生代第三纪的喜马拉雅这两次地壳运动中形成的。在激烈的地壳运动中,由于岩石沿着断层垂直错动,形成无数地垒…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20年代,工人运动高潮直接影响到了海属地区(海州所属地区,主要是今连云港市及属县),中共领导人陈独秀写信给领导罢工的罗章龙:"陇海罢工,捷报频传,东起连云,西达陕西,横亘中州,震动畿辅,远及南方,这是我党初显身手的重大事件。"当时整个海属地区党组织尚未建立,党的政治影响还不大。大革命失败后,江苏党组织为尽快从白色恐怖中重新站起来,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地基础上,决定通过建立党的组织来推动革命运动的开展,从而使海属地区的中共党的组织进入创建和初步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2.
海州是连云港市的旧称,是一个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素有东海名郡之美誉。1908年,古海州西门外石狮巷的一排八间民房里,一个金发蓝眼的外国人手持听诊器,用一种迥异于传统中医望、闻、问、切的治病方法为病人诊治,  相似文献   

13.
<正>近代的安徽,地处内陆,跨长江、淮河与新安江。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必然成为西方侵略的主要目标。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可自由入内地传教"打开了西方传教士向内地传教的大门,洋人、洋教涌向中国内地,包括安徽。姑且不论传教士传教的目的何在,从传教士进入安徽传教开始到20世纪初期反教斗争就没有停止过。纵观近代安徽教案,其参与者有知识分子、地方官绅、普通  相似文献   

14.
李汝珍年谱     
《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字松石,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长期定居海州之板浦(今属江苏省连云港市)。其生平史料极为匮乏,给研究其作品带来莫大困难。笔者不揣愚陋,拟在前人已做工作基础上,就有关现有资料草成一简谱,谨以就正于识者。乾隆二十八年(1763),大约生于此年。近人胡适《镜花缘考证·李汝珍》云:"乾隆四十七年壬寅(1782),李汝珍的哥哥李汝璜(字佛云)到江苏海州做官,他跟  相似文献   

15.
馆藏上海教会大学档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美教会在上海举办教育最初的动机是传教。由于直接传教收效甚微,促使传教士去寻找传教的其他更有效的途径。建立教会学校,就是欧美各国传教士根据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而采取的一种变通的传教手段。在一般教会学校得到较为广泛发展的基础上又诞生了教会大学。开办高校的理由为:使上海的上等阶层皈依天主教或基督教,通过他们影响普通百姓等等。因此,早期的上海教会大学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所有学生,不管是否是教徒,都必须接受天主教或基督教教义和礼仪的严厉约束,大多数学校要求学生每年起码修习一门宗教课程,宗教课程是早期的沪江大学、圣…  相似文献   

16.
雍正皇帝时的苏努家族事件和穆敬远事件是天主教中国传教史上的大事,直接影响了天主教在华的命运。苏努家族事件和穆敬远事件表明,传教士在华传教不能卷入政治斗争。  相似文献   

17.
近日,江苏省连云港市出台《连云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将在未来10年,对连云港市109个市级以上非遗项目进行系统保护,并开展对非遗项目相关档案的征集和保护工作。目前,海州五大  相似文献   

18.
一、名称演变及其传入 1.名称演变.天主教的名称在中国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唐贞观几年(635),君士坦丁堡大主教聂斯托里到中国后称为"景教",关于"景教"的来源有不同的看法.明朝李之藻认为:"景者,大也,炤也,光明也",意味着光明辉煌.在中国传教的耶稣会士阳玛诺认为:"景者,光明广大之意."[1]  相似文献   

19.
宾静 《兰台世界》2012,(12):50-51
康熙末年至道光初年,清政府对天主教的态度渐趋严厉,进而禁止,天主教在中国的生存日益艰难。本文对华籍教民在此期间的传教活动作了一番探讨,说明他们此时发挥了较前期更大的作用,进一步加快了天主教在华的本地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医学传教是基督教(新教)传教的重要途径。鸦片战争以前,由于中国政府的禁令和澳门天主教势力的拦阻,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广州、澳门两地难以容身,只能在南洋各地向华人传教,间或在澳门、广州有些活动。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以后,香港割让,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传教士顺势将活动据点迁移到这些口岸城市。1860年以后,随着《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传教士活动扩大到沿海、沿江和广大内地,医学传教进入新的阶段。本文主要叙述1860年以前的时期。一、马礼逊时期:医药传教事业的开拓1807年,英国新教传教士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