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从手机阅读需求、手机读物寻求和手机阅读利用行为等方面对胶东地区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手机阅读行为进行抽样调查,分析、总结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的现状与特征,提出手机阅读服务机构应针对大学生用户的需求与行为特征提供手机阅读服务。  相似文献   

2.
高校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手机阅读需求、手机读物寻求和手机阅读利用行为等方面对胶东地区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手机阅读行为进行抽样调查,分析、总结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的现状与特征,提出手机阅读服务机构应针对大学生用户的需求与行为特征提供手机阅读服务。  相似文献   

3.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当代大学生的阅读更倾向于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手机阅读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新疆大学生手机阅读呈现出普遍性的同时,也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本文从阅读目的、阅读方式、阅读时长、阅读使用频率、阅读内容等角度,采用问卷调查等调研方式,以新疆大学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分析了手机阅读的现状及特点.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威尔逊信息行为模型,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探究大学生的手机阅读行为.从阅读需求、阅读寻求、阅读处理与使用三个阶段,以及干扰和激励因素两个方面,分析大学生手机阅读信息行为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探讨大学生手机阅读的特征,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手机移动阅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手机移动阅读是读者对手机等移动载体上的信息内容的认识活动,包括读者、阅读行为和读物三个组成部分。手机移动阅读的过程包括阅读需求、读物寻求和阅读利用三个阶段。影响手机移动阅读的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马燕 《新闻知识》2015,(2):47-49
伴随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手机阅读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不可或缺的生活要素。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数据分析,考查大学生手机阅读的行为范式,及其对手机阅读影响的自我认知,发现其有着程度不一的"媒介依赖",其社交模式、思维方式、言语规范均受到影响,这种现象是一个"涵化"的过程。从技术方面看,则符合技术传播"创新扩散"的理论解释。为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手机阅读习惯,高校应着重挖掘和建设图书馆馆藏资源,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图书馆APP。  相似文献   

7.
移动阅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普遍感兴趣的新的学习方式。面对读者阅读需求的变化,更新服务理念、采用新的技术、创新服务形式是当前高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任务。在阐述大学生移动阅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应对大学生移动阅读需求的对策,如补充移动阅读资源、提供移动阅读设备和环境以及加强移动阅读引导。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数字媒体的迅猛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阅读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通过分析新兴媒体的应用现状以及当代大学生阅读现状,探讨了新兴媒体对当代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影响,并提出整个社会应该在顺应时代潮流的基础上,适当引导当代大学生的阅读行为,强调阅读的本质,提倡重视阅读的"无用之用"。  相似文献   

9.
论文通过对1994份有效调查问卷的分析,探讨了山西省高校在读大学生手机阅读动机、手机阅读行为特征和手机阅读感知特征,结果表明:①山西省高校在读大学生手机阅读动机总体上值得肯定,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但是大学生专业学习和兴趣爱好动机未占据绝对优势,手机阅读在专业学习方面的强大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②大学生手机阅读途径较为多元化、均等化,并可能受到网络是否便捷和是否需要付费等因素的影响;阅读时长和时间选择表明,手机阅读方式已经成为大学生阅读的主要方式之一;大学生手机阅读地点选择呈多样化和随机特征.③手机阅读评价(主要针对阅读内容)和收费感知分析表明,手机阅读的信息可信度、内容质量、阅读价值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且手机阅读收费的认同度很低,绝大多数不愿意接受手机阅读收费.总之,山西省高校大学生手机阅读特征与其他省份调查的大学生手机阅读特征表现出诸多一致性和相似性,高校图书馆要顺应手机阅读这一普遍性趋势,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和指导大学生手机阅读.  相似文献   

10.
在移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支撑作用下,智能手机在社会中逐渐得到普及,手机电子书、手机杂志、手机视频、手机电子报等移动阅读方式逐渐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当中,并代替传统阅读方式成为当今网络时代人们广泛使用的一种新型阅读方式。本文以我国手机阅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前我国手机阅读量现状的分析,探究了手机阅读的优势及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我国手机阅读量激增下的应对策略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对苏南地区的常州市武进区、昆山市和江阴市手机移动阅读的公众使用行为进行问卷调查,总结手机移动阅读的公众使用行为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为推广手机移动阅读、提升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赵鑫 《出版广角》2014,(17):48-49
正手机阅读指的是以用户的手机为终端进行移动阅读的一种行为。手机携带比较方便,而且交互性很强,当前社会中很多人都开始在空闲时间利用手机进行阅读,例如新闻、小说、资讯等内容都是当前用户手机阅读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内容。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手机阅读一跃成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阅读方式。手机阅读指的是以用户的手机为终端进行移动阅读的一种行为。手机携带比较方便,而且交互性很强,当前社会中很多人都开始在空闲时间利用手机进行阅读,例如新闻、小说、  相似文献   

13.
张恩铭 《图书馆学刊》2013,(2):111-112,115
3G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手持终端设备的出现和普及,使广大读者越来越青睐一种新的阅读方式——移动阅读.移动图书馆带给读者全新的基于海量信息资源的移动阅读新体验.笔者从涵义、现状、特点、功能和注意问题等几个方面对移动图书馆的构建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通过问卷调查江苏省6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的电子阅读情况、使用电子阅读设备以及进行移动阅读情况,分析了大学生移动阅读的特点.结果表明:与纸本阅读相比,大学生更倾向于电子阅读.大学生在移动阅读内容、常用电子阅读设备、移动阅读目的与阅读时间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特征.提出了还书提醒、OPAC查询、手机阅读图书馆电子资源是大学生最需要的移动图书馆服务.  相似文献   

15.
从学生的视角来研究应用智能手机的学习体验,并开展移动阅读现状调查研究.从大学生移动阅读的四个维度进行分析,分别为:移动阅读使用工具、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学习者移动阅读行为、移动阅读的态度.结论为: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具备移动阅读的硬件条件,并且有意识地进行各种移动阅读行为,他们对移动阅读有着较强的兴趣和愿望,更愿意接受有针对性的课程资源、学习视频等内容,希望得到教师或其他人在移动阅读方面的引导管理,以此提高学习绩效.  相似文献   

16.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阅读发展迅猛。包括“微信读书”在内的移动阅读正在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阅读方式。文章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和探讨了大学生使用“微信读书”的现状、大学生对“微信读书”的使用态度、“微信读书”对大学生阅读产生的影响等。最后对“微信读书”的建设与发展提出加强资源建设,打造生态阅读;完善平台设计,提升服务功能;改变营销策略,增加线下互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移动阅读沉迷现象与阅读引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京地区高校学生为对象,调查研究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中存在的沉迷现象,发现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移动阅读沉迷问题,男生、文科生和年龄越小、学历越低的大学生更易于沉迷移动阅读。从读者自身和服务机构两方面分析高校学生移动阅读沉迷现象的成因,提出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移动阅读引导和加强移动阅读服务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孙树娇  袁钢 《兰台世界》2016,(16):66-67
阅读是人类认知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当代大学生阅读现状和阅读本质的调查分析,剖析了大学生在阅读的方式方法和内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对图书馆及图书馆员提出应对的阅读引导措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4G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手机媒体以APP、电子书等为代表的新型信息传播方式,被冠以"第五媒体"的称号,并被广泛应用于传媒领域,手机阅读则是其重要应用之一.本文以新疆大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基于手机阅读的方式和特点,通过对其阅读内容的倾向分析,对大学生手机阅读的良性发展提出思考与建议,从而促使大学生正确对待与利用手机阅读.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更新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分析了新媒体时代的阅读特点和大学生阅读现状,提出了调整馆藏结构、优化阅读内容、建立数字阅读体系、开展丰富的导读活动、搭建移动阅读平台、创设情境营造书香环境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