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课堂教学需要有激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情感体验,以饱满的情绪、昂扬的激情去感染学生,更要有激发学生情感的手段和艺术。只有营造了这样的"激情课堂"氛围,学生才能由"知之"到"好知"再到"乐知"。  相似文献   

2.
吴彩玉 《广西教育》2012,(25):9-10,15
“有激情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思考。”因此,教师上好课不光要备教案、备学生,还要备课堂情感,做到先感动自己,再感动学生。那么,如何做到激情教学,感动学生呢?  相似文献   

3.
“激情引趣”是一种课堂教学方法,是教师运用一定方法或手段,通过一些情景或活动来激发学生情感,引发学生对学习知识、探索问题的兴趣.教师在备课中要重视“情景”设计,在授课中要善于“激情引趣”.  相似文献   

4.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我常在想: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我思量着: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  相似文献   

5.
提出“两情承诺”——带着感情善待学生,充满激情投入工作和“两情教育”——激情教学、真情教导,旨在丰富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良好的情感品德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激情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它要求教师首先自己要有情感,才能以情激情、以情育情。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从教材中找激情,然后用语言激励学生,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有激情,这样课堂就有活力,才能激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生的作文中往往写不出真情实感,文章的情感空洞、无味.“情”从何而来,如何写出“情”.学生缺乏体验和感悟,为了指导学生写出有感情的文章,要掌握写“情”的方法:触景生情、质疑激情、简评借情、联想增情等,把心中的情写在文章中,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这就启示我们,进行美读训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欣赏情感美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其审美表达力。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借助课文让学生形成这种能力?我觉得要从“点燃”教师自身的激情和触动学生的内在激情两方面入手,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9.
有人曾说,情感语言不是“蜜”,但它“可以粘住一切东西。”这就是说明教学语言一旦饱含情感性,就能产生“听语动容”、“受言激情”、“纳言暖心”的神奇效应。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和生动的讲述,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舒金敏 《考试周刊》2008,(53):175-176
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为此,教师要有激情,并让课堂充满激情。  相似文献   

11.
刘海军 《文教资料》2009,(34):52-54
“激情”是语文本身的呼唤,“激情”是语文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激情教学”也是当前语文人文性的要求和情感教育的呼唤。“激情教学”呼唤智能型、情感型、艺术型兼具的教师,“激情教学”呼唤敏感多情、激情四射的主体性、自主性兼具的学生.“激情教学”呼唤灵活多样不断创新的教学方法。本文作者通过对“激情教学”重要性的阐述.提出了“激情教学”实施的条件和几点实施策略,意在倡导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和重视“激情教学”.改变语文教学枯燥乏味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品德课的教学中,要让情字贯穿整个教材之中,以形激情、以情激情,以行激情,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做人的原则,形成良好的习惯,引起学生内心世界与真善美情感的共鸣。  相似文献   

13.
语文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情”课堂,即让激情、情境、情感、情趣等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得一系列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相似文献   

14.
“体验式”阅读课堂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与体验来引发思考、形成感悟,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应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情感体验要在亲历中形成。“体验式”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激情诵读,品读文本的韵味;构建趣味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知文本的深刻意蕴;链接读写环节,使学生在情感感悟中增强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理念要求,要构建和谐有活力的课堂,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我觉得教师上课一定要有激情。我相信,做一名激情的语文教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让我们去接受“激情教学,激情课堂”的挑战!激情,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魅力的标准。充满激情的课堂,气氛愉悦欢快,学生才能更好地去听讲、思考。  相似文献   

16.
王洪彬 《考试周刊》2013,(44):31-31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自觉动机,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本文从激情让学生分享收获的喜悦;激情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情让学生走进课文去感受三个方面,阐述了语文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和良好的语文素养,还应该是"演员",用情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陆进 《陕西教育》2008,(1):54-54
于漪教师说:“语文是多情的沃土,盛产宝物,思想的结晶,情感的流溢,文字的精妙,琳琅满目。教师对它要满腔热情满腔爱,以自己的真挚和热情感染学生。”苏瞿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多年语文教学中,我能体验到:在课堂上只要把学生的学习激情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课堂充满激情。在教学中,教师应有丰富的情感和饱满的激情,还要有激发学生情感的方法,处理好课堂激情的传递艺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情感的教学,情感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直接决定着语文教学效果的优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用激情点燃学生的热情,推进阅读教学,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从而全面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钱加清 《云南教育》2002,(34):17-17
语文教学不仅是认识活动,也是情感活动。情感既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又是语文教学的手段。它作为推动师生双边活动的强大动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但从教学实际看,有的教师对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重视不够,仅把语文当作工具课,把语文训练当作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忽略了情感因素的激发,以至于把活生生的语文课讲“死”,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要真正实现语文课的审美价值,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激发学生情感的途径和方法,掌握教学的激情艺术。首先,语文教师要有良好的情感修养,对教学倾注深厚的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