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匡庐图》的山形地貌和南方庐山不符,而与太行山的山形地貌吻合,确切地说,就是荆浩隐居的太行山洪谷的山水风光;“匡庐”是荆浩的斋号,有匡复唐朝、匡正社会之意,它与庐山别名“匡庐”只是巧合,内容上风马牛不相及;《匡庐图》不是一幅单纯表现自然的山水画,而是一幅文人书斋山水,书斋是作品的关键所在,它是继王维《辋川图》和卢鸿《草堂十志图》之后的第三幅文人书斋山水,同时也是流传至今的最早的文人书斋山水;《匡庐图》并不是后人伪作,而是唐末后梁画家荆浩的真迹。  相似文献   

2.
庐山游记     
今年暑假,爸爸带我们来到了慕名已久的庐山风景区。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美丽的庐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也是世界级的名山。我们先来到闻名遐迩的三叠泉。三叠泉山峰高峻,峡谷幽深。我  相似文献   

3.
江西庐山     
《甘肃教育》2009,(20):F0004-F0004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北濒长江,东接鄱阳湖,风景区总面积302平方千米,外围保护地带500平方千米,庐山风景以“奇、秀、险、雄”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  相似文献   

4.
《匡庐行脚诗》是黄宗羲山水纪游诗的代表作。这组诗歌是黄宗羲在1660年8月至11月间创作的。1660年8月11日,黄宗羲由家乡余姚启程,游历庐山,至同年11月26日返里,历时三个半月。在这期间,或游庐山,或行途中,诗人都有日记和诗歌记事,这些诗歌便是《匡庐行脚诗》。在《南雷诗历》中,《匡庐行脚诗》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发出异样的光彩。这组诗歌与黄宗羲山水纪游诗清新明丽、充满生活情趣的风格完全不同,普遍带有伤感色彩;诗中寄托着诗人对故国的怀念,暗寓着诗人对清朝统治者的愤恨和不屈斗志,现择首尾两首,略做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匡庐奇秀,甲天下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历代诸多文人骚客曾为庐山倾倒,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李白的《登庐山五老峰》。  相似文献   

6.
庐山(上)     
庐山位于江西北部,北依长江,东临鄱阳湖。相传在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由此得名。自古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1996年,庐山被联合国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紧临鄱阳湖和长江,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展示了庐山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8.
崂山散记     
提及旅游胜地,名山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言“挺拔俊秀、雄伟壮丽”,则必登东岳而感受“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势;曰“险峻难攀、奇险甲天下”,则必至西岳华山而体验“自古一条路”的陡峭;说“秀丽迷人、天赐飞瀑”,则必临庐山而品味“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秀外慧中。但若想身临兼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庐山之秀,甚至拥有几分海韵的奇境,唯有去细品“海上名山第一”的崂山风采。  相似文献   

9.
《教师博览》2007,(8):F0003-F0003
[简介]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盆地,九江市以南,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呜雷  相似文献   

10.
在风景秀丽的庐山,有一所花园式的学校,那就是江西庐山旅游职高,它坐落在庐山东谷地带的中段,与“庐山会议”会址相邻。校园内绿树葱葱、青草茵茵,环境十分清新优美,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建校几年来,庐山旅游职高,不但为莘莘学子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人才,一部分人走进了高等学校,一部分人走向不同的工作岗位。如今的庐山,繁花似锦、绚烂多姿;如今的庐山充满着希望,而在这希望的背后,有着职高人浓重的一笔。职高人的思索和发展,职高的美丽和辉煌,是匡庐之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回首职高的…  相似文献   

11.
元丰七年(公元1804年),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江西九江的庐山。自古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美称的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耸立于长江南岸、鄱阳湖之滨。这里不仅冈峦环列,山峰多达九十余座,而且长年云雾缭绕,烟雨弥漫。她那瞬息万变、瑰丽奇迷的山色,为历代文人骚客讴歌不已。庐山的风雨云雾使因"乌台诗案"而累及贬谪的苏轼感到惊异骇怪。于是兴之所致,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游庐山诗——《题西林壁》:  相似文献   

12.
《广西教育》2007,(7C):57-57
不识庐山真面目,出自宋朝苏轼所著的《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位于我国江西九江市的南部。相传在西周武王时,有一个名叫匡俗的高人,在山上结庐而居,他住的几间茅屋,就被称为匡庐。周武王曾多次派人来请他出去做官,但都遭到拒绝。后来,人们便把匡俗隐居的这座山称作庐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智者临水得宽广,仁者临山得高远。初登庐山,适值初夏,一夜春风,万树梨花,吹面不寒,润物无声,绿了匡庐,暖了鄱阳,浓了香花,桃红李白,夏风似剪,清新宜人。  相似文献   

14.
陈荣 《南昌教育》2005,(B09):152-154
盛暑游匡庐,朋友们无不惊叹含鄱口的浩渺壮阔、三叠泉的登天云梯,寄情仙人洞的洞天玉液、锦秀谷的路盘松顶。我闹中取静一人去了中科院庐山植物园,因为我觉得植物是人类忠实可靠的朋友,值此植被减少、环保日重之时,该去看看这个平凡而伟大的无言朋友。  相似文献   

15.
我国瀑布之多举世闻名 ,大致可分为以下四大类型 :名山瀑布、岩溶瀑布、火山瀑布、高原瀑布。在名山之中 ,著名的瀑布有 :1.庐山的三叠泉瀑布 ,世称“庐山第一奇观”。它因三级跌水而得名。总落差达 60 0余米 ,是我国落差最大的瀑布。 2 .安徽黄山的九龙瀑布 ,瀑布分为九级 ,犹如九条白龙奔腾而下 ,素有“飞泉不让匡庐瀑 ,崎壁撑天挂九龙”之说。 3 .浙江雁荡山有 13处瀑布 ,其中最大的是大龙湫瀑布 ,水流从 2 0 0米高的悬崖上倾泻 ,有“五丈以上尚为水 ,十丈以下全为烟”之句。岩溶瀑布中著名的有 :1.湖北省西部神农架的木鱼瀑布最为奇特。…  相似文献   

16.
匡庐奇秀     
庐山,雄峙于九江市区以南十三公里处。它北依长江,东临鄱阳湖,呈椭园形的山体,自西南而东北连亘29公里,宽16公里,面积300平方公里。绵延的九十余座山峰,势如九叠屏风,拱护着江西省的北大门。由于山高林密,江湖环绕,庐山春光姗姗归去,夏令凉爽宜人,成为著名的避暑疗养的胜地。 庐山,古称“匡庐”、“匡山”、“南障山”、“天子都”。庐山之名,首载于《史记》:“太史公曰,余登庐山,观禹疏九江……”至今已有二千多年了。晋朝以后,庐山成为儒、释、道三教名流的活动圣地。一方面高僧云集,名刹迭兴。有“东林”、“西林”、“大林”三大名寺,有“海会”、“秀峰”、“万杉”、“栖贤”、“归宗”五大丛林,有  相似文献   

17.
净树 《老年教育》2008,(8):46-46
庐山也称匡山、庐阜,总名匡庐。相传秦末有匡氏兄弟七人筑庐居住此处,因以得名。 黄山古名黟(yi)山,因峰岩青黑,远望山色黛绿而得名。相传此山是轩辕黄帝与容成子、浮丘公炼丹之处,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唐明皇依此改为黄山。  相似文献   

18.
多好听的名字:锦绣谷!这是庐山之游的第二天。昔白居易筑庐舍于『花径』旁,想必尽领匡庐四季山水风韵之精萃,故自云『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我们并非春游庐山,而时值盛夏,锦绣谷看花朱得其时,然花季之外的锦绣谷如何呢?汽车把我们从牯岭街拉到不知叫什么的地方停下,导游交待,现在快到锦绣谷了,开始爬山。入行山路间。一侧是山崖断壁,仰头看不见山顶:一侧是幽壑深渊,俯视望不到谷底。山路约一米宽,围着山腰盘旋,一会儿是往上爬的石级,无  相似文献   

19.
早有耳闻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的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令人神往.7月1 1日至14日,<江西教育>全省第三届通讯员、作者培训班在庐山召开,我于是欣然前往. 当我到达婀娜多姿的庐山时已是11日清晨.下车后,我走在清新、凉爽的山间小道上,心中还是暮霭重重,除了长途跋涉后带来的疲惫外,更多是因为平日心中积存的种种困惑.这些年来,看着教育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发觉心中先前清晰的信念似乎愈来愈模糊了,教什么、如何教好,成为心头的痛.望着路旁一片高大耸立的杉树林,发觉它们竞是笔直地向上,仿佛要冲入云霄:听着那潺潺的水声,发觉它们骨子里透出的都是清逸洒脱,一路欢歌,轻盈而去,我不禁有些感动了,心中对这次培训更加期待了.  相似文献   

20.
草堂记     
[唐]白居易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