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近代德国的统一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实际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8世纪下半期开始的民族主义的文化认同时期,19世纪30年代随着关税同盟的建立和工业化发展出现的经济一体化时期,以及19世纪中期开始的普鲁士领导下的政治统一时期。这三个发展阶段分别为德国统一奠定了思想、经济和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2.
近代德国民族主义从反对民族压迫、要求民族统一,蜕变为以扩张为特征的民族沙文主义,问题在于其原因与后果之间存在相悖现象。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分裂状况是导致德国民族主义兴起的主要原因,体制与现实则构成其相关要素,它所带来的后果是专制主义的确立与巩固、容克与资产阶级联合统治、军国主义的承继与思想文化上的强权意识。这种前后期的指归差异不可避免地使德国民族主义发生偏离。  相似文献   

3.
近代德意志民族主义的产生有着极其深刻的背景。民族的分裂是近代德意志民族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外国文化的入侵是近代德意志民族主义产生的重要外部因素,西欧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为近代德意志民族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促进近代德意志民族主义产生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4.
古代日耳曼人的勇猛、效忠和强烈的民族尊严共同构筑了最初的德意志民族精神,它为近代德意志民族主义产生过巨大的影响。17-18世纪出现的文化民族主义实现了德意志文化上的统一。直到拿破仑战争时期文化民族主义转变成政治民族主义,在近半个世纪的探索中形成了成熟的政治民族主义,并在其指导下德意志实现了统一.  相似文献   

5.
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的精英力量,对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在德国,这个西欧近代民族主义的原生形态之一———文化民族主义的国家,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尤为突出。知识分子是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的缔造者与倡导者;是文化民族主义向政治民族主义转变的主要推动者、宣传者;是反启蒙思想、强权主义的支持者。知识分子的思想和行动,一方面唤醒了德意志的民族主义情绪,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建立;另一方面又对德意志的民族主义及德国以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问题.民族主义既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基础、准备条件,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思想资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实现了对民族主义的改造,赋予民族主义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17世纪末至 1 8世纪在德国兴起的文化民族主义是德国资产阶级民族意识、民族主义思想在文化领域的反映 ,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德国文化民族主义具有注重文化淡化政治、强烈的文化自卫、自我矛盾、浪漫主义和抽象模糊等特征。这些特征是由德国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政治幼稚和封建主义强大等因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论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张国臣,王三明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是近代德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它贯穿了近代德国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在其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内均有突出的反映。对近代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进行探讨和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研究近代德国的...  相似文献   

9.
自19世纪起至"二战"结束,德国先后经历了"文化民族主义"、"政治民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三个阶段.此间,在意识形态的激发下,"语言民族主义"亦起源于德国,并在德国先后演出了四次主要的扩张."语言民族主义"在德国的表现不仅导致了德国语言理论和"语言护养"的巨大变化,而且以充分的事实证明:语言上的认同对政治、种族文化和人类学等方面的认同,具有非同寻常的促成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30年代,在“国家形成”、民族主义、丰富“思想宝库”的支撑、“开明君主”的领导和德意志“仁人志士”的推动下,德国国民教育体系最终确立。近代德国国民教育体系的建立深深烙上了国家和民族的印记,体现出了强烈的民族性与国家性。  相似文献   

11.
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是在法国文化的入侵的情况下兴起的,这种文化民族主义与英法为代表的民族主义有所不同,它侧重于从文化层面上去表达民族主义,利用文化上的联系与统一,从而实现民族国家的建立。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时期,可以说,启蒙运动是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形成的准备阶段,而法国大革命则促使了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文化民族主义就是一种以文化为旗帜的民族主义,就是通过对本民族文化独特性的强调和对民族文化自我认同意识的创造、维持及强化,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并谋求民族文化保留、复兴与壮大的一种心理状态和行为取向。作为一种有影响力的思潮和民族主义类型,它的原初代表首推德国。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理论特点是浪漫主义与理性主义的相互交织;特殊性对普遍性的批判;民族自我意识对世界意识的遮蔽。  相似文献   

13.
近代文化民族主义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民族主义是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有别于西方民族主义的主要特点之一,但以往史学界对此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图对近代文化民族主义问题作一全面,系统地探讨,本文认为,文化民族主义是代代中国社会的一种进步性思潮,它在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文化侵略,抵拒国内思想西化思潮的泛滥,提高国人的民族文化自觉性与自信心,以及推动传统学术近代化诸方面,均起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亦不可忽视的是,由于浓厚的民族文化自恋情结的存在,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它也表现出其消极,保守的一面,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某些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德国独特的国情使德国民族主义的形成具有典型的文化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背离、并带有普鲁士的“铁血”色彩等特点;德国民族主义的形成特点对其国民性产生重大影响,导致德意志民族至上论和种族优越论的出笼,崇尚权威的传统使德意志民族比较容易接受独裁和专制统治,军国主义的传统扩大至整个德国;而其国民性又是导致纳粹党上台的重要因素。所以纳粹法西斯的灾难是历史的错误而非个人的错误。  相似文献   

15.
德意志的统一虽说与普鲁士强大的军事实力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在欧洲这样一个强国林立的国际背景下要想完成国家的统一仅凭武力还是远远不够的。在欧洲,特别是在当时西欧错综复杂的国际背景下。只有在以武力为后盾、充分利用国际环境前提下运用正确的民族主义政策来调动国民的民族主义情绪,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普鲁士执政者正确的民族主义政策制导下德国最终完成统一。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后,世界性的民族主义新浪潮成为国际政治生活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民族矛盾、种族纠纷、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和利益争夺明显加剧,民族主义及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面对民族主义咄咄逼人的气势,只有认真研究和审视当今民族主义的发展态势及其影响,才能更好地建构世界格局。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由于建立现代民族国家是最迫切的任务,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成为主潮。鸦片战争到五四前是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形成的时期,五四以后是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主导的时期。中国的民族主义与国家主义一体化,对外是民族主义,对内是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在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斗争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同时也产生了牺牲现代性的负面作用,这种负面作用在建国后更为明显。当前的现代性建设必须警惕民族主义的陷阱,防止国家主义的复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