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代德国民族主义从反对民族压迫、要求民族统一,蜕变为以扩张为特征的民族沙文主义,问题在于其原因与后果之间存在相悖现象。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分裂状况是导致德国民族主义兴起的主要原因,体制与现实则构成其相关要素,它所带来的后果是专制主义的确立与巩固、容克与资产阶级联合统治、军国主义的承继与思想文化上的强权意识。这种前后期的指归差异不可避免地使德国民族主义发生偏离。  相似文献   

2.
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的精英力量,对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在德国,这个西欧近代民族主义的原生形态之一———文化民族主义的国家,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尤为突出。知识分子是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的缔造者与倡导者;是文化民族主义向政治民族主义转变的主要推动者、宣传者;是反启蒙思想、强权主义的支持者。知识分子的思想和行动,一方面唤醒了德意志的民族主义情绪,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建立;另一方面又对德意志的民族主义及德国以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把民族属性与民族主义视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的人造物”,并从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文化知识传播的角度来论证“想象共同体”的产生;厄内斯特·盖尔纳和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则共同关注欧洲民族主义与国家之间的特殊关系,分别从工业现代化及精英与民间的意识角度分析民族与民族主义的产生。文章试图讨论从传统国家到现代国家的过程中,人民对国家认识的转变带来祖国意识的产生,以及这种祖国意识与民族主义的产生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民族主义有三个要点:一是民族的意识感情,二是由这种意识感情生成,升华而来的思想观念和理论体系,三是在上述两点激励,推动下进行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运动。更简明地说,民族主义就是民族自我意识的现实实现,而民族我意识,就是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感情和看法,民族自我意识的发生要以他者的出现为前提,没有甲民族,就没有乙民族,反之亦然。民族间主观性很强的区别和差异意识,形成了民族自我意识的两种基本形态,民族优越感和民族自卑感。19世纪中叶,中国人开始逐渐产生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民族自我意识,民族自我意识既然是意识,那么它就是存在于民族成员的思维中的东西,而这种自我意识一定要有具体的表现形式,才能为人所感知并发生社会作用,才能成为现实的民族主义。民族自我意识的现实表现大致有以下几种:民族自我意识诉诸于文学艺术方式,就造成文学艺术作品,民族自我意识诉诸理性表达,就成为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民族自我意识的行为化表达,就是民族主义政治,社会运动以及军事斗争。  相似文献   

5.
民族主义有三个要点:一是民族的意识感情,二是由这种意识感情生发,升华而来的思想观念和理论体系,三是在上述两点激励,推动下进行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运动。更简明地说,民族主义就是民族自我意识的现实表现。而民族自我意识,就是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感情和看法。民族自我意识的发生要以他者的出来为前提,没有甲民族,就没有乙民族,反之亦然。民族间主观性很强的区别和差异意识,形成了民族自我意识的两种基本形态,民族优越感和民族自卑感。19世纪中叶,中国人开始逐渐产生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民族自我意识。民族自我意识既然是意识,那么它就是存在于民族成员的思维中的东西,而这种自我意识一定要有具体的表现形式,才能为人所感知并发生社会作用,才能成为现实的民族主义。民族自我意识的现实表现大致有以下几种:民族自我意识诉诸于文学艺术方式,就造成文学艺术作品;民族自我意识诉诸理性表达,就成为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民族自我意识的行为化表达,就是民族主义政治,社会运动以及军事斗争。  相似文献   

6.
王坚 《政治思想史》2014,(1):100-111
《威廉·退尔》中的群众形象彻底颠覆了西方思想史对群众的主流叙述:他们不再是群氓和乌合之众,而是自由且富有美德的人民和有着集体意志并统一行动的民族。产生这种转变最重要的原因,是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它从独特而充满活力的民族文化中寻找资源,对抗法国启蒙教条和文化霸权的结果,就是使得作为民族文化创造、传播与承载者的"人民共同体"成为赞美、崇拜和效忠的对象。与之俱来的对民族、国家的畸形崇拜与民粹主义基因,又体现出文化民族主义的脆弱与潜伏着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德国独特的国情使德国民族主义的形成具有典型的文化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背离、并带有普鲁士的“铁血”色彩等特点;德国民族主义的形成特点对其国民性产生重大影响,导致德意志民族至上论和种族优越论的出笼,崇尚权威的传统使德意志民族比较容易接受独裁和专制统治,军国主义的传统扩大至整个德国;而其国民性又是导致纳粹党上台的重要因素。所以纳粹法西斯的灾难是历史的错误而非个人的错误。  相似文献   

8.
笔者通过对各种经济民族主义理论的综合考察,认为当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民族主义是一种倡导民族、国家至上,并借助“民族”在政治上的整合力与文化上的“冲动力”,来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从而实现现代化的民族振兴运动.围绕此观点、笔者以东亚和拉美的经济民族主义发展现实对之作了实践论证;并从系统论的角度;对经济民族主义与国际秩序的关系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德国作为一个国家的历史并不长,它是在东法兰克王国的基础上形成的,至今不过一千余年,但有九百多年处于一个分裂、割据的状态,直到1871年普鲁士最终完成德意志的统一大业。德国特有的国情使德国民族主义的形成具有非典型性的民族主义。汉娜.阿伦特的民族观认为,在典型性的民族国家里,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是对立的;在德国这个非典型性民族国家,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却能在一起共同作用,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它对纳粹上台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欧洲政治联合的进程中,民族主义始终是一个制约因素。它具体体现在欧洲一些民众对民族和民族国家最大利益的追求、对移民的民族主义情绪及对本国民族语言的高度敏感和忧虑。民族主义及所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表明,要想建立一个广泛的欧洲政治共同体及超民族的欧洲,就必须消除以追求民族国家利益为终极目标的民族主义意识,并在欧洲普通民众中实现一种普遍的欧洲认同。  相似文献   

11.
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是在法国文化的入侵的情况下兴起的,这种文化民族主义与英法为代表的民族主义有所不同,它侧重于从文化层面上去表达民族主义,利用文化上的联系与统一,从而实现民族国家的建立。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时期,可以说,启蒙运动是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形成的准备阶段,而法国大革命则促使了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民族主义以三次浪潮的形式与战争、恐怖主义等交织在一起,对2 0世纪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影响2 0世纪国际政治、国家分合、地区冲突、宗教信仰的重大因素之一。考察2 0世纪民族主义与战争、恐怖主义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迈克尔·翁达杰成名作《英国病人》中主要人物的言行以及别墅与沙漠都体现了对民族主义的超越。这种超越和作者混杂的身份密切相关。超越民族主义需要避免民族主义的负面影响,在保持独立的民族特性的基础上,促进各民族间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民族主义以三次浪潮的形式与战争、恐怖主义等交织在一起,对20世纪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影响20世纪国际政治、国家分合、地区冲突、宗教信仰的重大因素之一。考察20世纪民族主义与战争、恐怖主义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中世纪向近代转向时期德国民族主义思想的萌芽为德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发展和近代德国的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启蒙运动时期德国民族意识觉醒,18世纪80年代文化民族主义的形成为德国的统一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经济民族主义为德国的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政治民族主义为德国的统一奠定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民族主义对一个国家的独立、自强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民族主义却成为阻碍国家之间交流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对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民族主义的概念及起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族主义的基础是民族,对民族主义概念的探讨首先要涉及民族的概念。作为一个起源于西欧的概念,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西欧民族国家的构建过程,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促进了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民族主义的形成又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建构,二者完全是相辅相成的。民族主义所具有的巨大感召力,以及它在西欧民族国家构建中的成功,对其它的民族和国家产生了强大的示范效应。但民族主义同时又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理性地看待它。  相似文献   

18.
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对世界历史进程最具影响力政治和社会力量之一,是现代化的产物,经历了形成时期、发展和扩散时期,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时期等不同阶段,存在着厚发型和传导型两种基本类型。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既起到过积极作用,也造成过巨大破坏和灾难。正确认识民族主义,总结民族主义演变历程的经验教训,对当争世界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族主义自18世纪末形成以来曾出现过三次高潮,无论哪一次高潮,民族主义都成为政府动员,民众参加战争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意识形态,拿破仑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如此。民族主义是一种最强烈的感情,在它面前,“国际主义”、“共产主义”都黯然失色,当民族主义成为政府发动战争,动员民众参与战争的工具以后,战争的深度和广度也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