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文言实词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其考查要求是"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如何理解、推断其含义?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一、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在整句(排比句、对偶句)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在意义上往往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借助这种特  相似文献   

2.
关键词一:推断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于是,就要有语词对应推断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关键词一:推断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于是,就要有语词对应推断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关键词一:推断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于是,就要有语词对应推断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整句和散句各有不同的功能和修辞效果,学习词组一方面有利于自觉运用整句和散句;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正确理解古汉语中词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邝计嘉  肖莉 《考试周刊》2013,(10):11-11
本文在对Fauconnier的心理空间合成理论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适合所有A is B结构的隐喻辨认与意义推断过程:是在两个词语的开放的范畴网络中,人为地建立单个或多个元素的对应,构成每一个隐喻,包括上义、文化意义、语境意义等词汇意义的最大限度的狂欢中,由隐喻双方人为地建立A is B结构中A和B意义的对应过程。  相似文献   

7.
阅读文言文,常碰到一些词语,很难确定其意义。下面分项举隅,谈谈推断词义的一般常识。一、分析词语的对应关系词不离句。当我们注意词语间的联系时,往往发现有些句子中的某些词语或上下相对,或前后相应。  相似文献   

8.
青年人阅读文言文最大的困难是词语障碍。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时,不只要讲解清楚一个个词语的含义,更重要的是应该教给他们一些解释词语的方法。利用词语的对应关系释词,是理解词义的重要方法之一。古人行文,常用一些字数相等(或大体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句,句与句之间在相互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有相关、相对和相反、相同的几种情况。这类情形,可以称之为对应词语,前人有的称之为之“互文”。这种词语的对应关系,一般是属于修辞中的对偶或排比。但是对应性词语中的意义相同和相反的,相当于同义词和反义词的关系,这两  相似文献   

9.
红色在中国人与泰国人眼中的文化意义有相同、相似点,亦有迥然不同处,这导致了汉泰语中含"红(■)"字词语在引申意义上的相似与不同。汉语中含"红"字词语在引申意义上与泰语中含"■"字词语的对应可以概括为三种:第一种是汉语中含"红"字词语在引申意义上与泰语中含"■"字词语基本相符;第二种是汉语中含"红"字词语有某项引申意义,而泰语中含"■"字词语此项意义缺失;第三种是汉语中含"红"字词语某项引申意义缺失,而泰语中含"■"字词语有此项意义。汉语教师在面向泰国学生教授汉语中含"红"字词语的引申意义时,针对汉泰两种语言中含"红(■)"字词语引申意义的三种对应情况,可以酌情采取不同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0.
许多成语保留了古代汉语的意思,通过成语学习古代词语,可以起到一石二鸟、相得益彰的效果。兹将部分文言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在意义上与之相对应的成语整理如下,以便于同学们学习。Doit yooself! (主持人:唐功杰)  相似文献   

11.
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许多资料多有介绍,综合起来,常见的有从字形(造字法)、字音(通假)、语法、语境、对称结构、所学积累(成语、词语)中迁移等几个方面着手,寻求落实词义的途径。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推断者必须具备一定量的文言词汇积累,方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大量的阅读与教学实践中发现,将特定语境中那个单音节文言实词,通过联想派生出一个并列式结构的现代汉语双音节词语,以此作比对,从而推导出该文言实词可能具有双音节词语中另一半词素的意义。这一做法也可算是"互训"吧,它主要借助推断者的现代汉语积累,此种做法,笔者多有使用,窃以为可以作为推断文言实词的一条可行方法。此种推导的理论依据是,古代汉语用词多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汉语词汇则以双音节为主。因此,在汉语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古汉语词汇往往借助并列式的构词方式,诞生了大量的现代汉语词汇,从而为我们运用互训法提供大量可行的素材。下面举两组  相似文献   

12.
<正>【考点解说】(1)理解字词含义。如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时,一要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二要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  相似文献   

13.
文言翻译,首先要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笔者根据教学体会,归纳了文言实词翻译的十字诀。一、留(原词保留)古汉语中的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官名、朝代名、度量衡单位等词语,译时均可保留原词,不必翻译。二、换(今词替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三、对(对应翻译)主要包括通假字要解释为对应的本字词的意义;一般词语最好翻译为一个包含此语素的现代词语等。四、转(转词意译)文言文中有一些习惯用语(如下车),运用比喻、借代(如秋毫)等修辞用语,委婉说法的词语(如…  相似文献   

14.
词语涉及到词的内在语义和不同语言词语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外语的教学中,必须把握词语多义性,了解词语的内在语义与表层语义两个层次。另一方面,母语与外语之间在对应关系上有完全对应、部分对应与缺乏对应三种情况,必须防止过分强化对应关系、死记硬背的倾向,培养外语语感。  相似文献   

15.
语言的连贯往往体现在前后的照应上,因此,运用对应法则解连贯题,往往能找到正确的答案。一、从前问(呼)后答(应)上找对应语脉的前后相承,必定有显性或隐性的词语词义与之呼应,前面或后面出现了这个词语,再找其相对应的词义,发现他们的内在联系,确定其先后次序,使其语脉相  相似文献   

16.
高考作文的优秀卷一向为大家所关注、咀嚼、玩味、学习、品赏,一向是师生的最佳快餐。你如果仔细分析一下近几年的优秀作文,就会发现,有很多作文中整句的运用是十分突出的。或排比,或比喻,或反复,或用特殊的句式连排,或古诗词的连用,或段与段的整句对应等等,使得这些优秀卷多彩多姿,摇曳纵横,妙笔生花。下面试以近几年高考作文优秀卷为例,分析一下高考作文整句的运用,让这道亮丽的风景熠熠闪光,以期能为正在拼搏冲刺的广大高三学生照亮前行的路。一、古诗词连用整句在一些优秀作文中,时常发现有些考生利用古诗词,适时引用,形成整句,既展示了…  相似文献   

17.
揣摩语言,就是以字面意义为基础,结合一定的语境甚至是作品的写作背景、作家的经历和风格等,对语言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等进行探求、辨析和品味。具体而言,揣摩语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联系上下文推断词语在文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联系上下文推断词语在文中的指代意义;三是认识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四是发掘词语和句子的隐义;五是品味语言的运用技巧。  相似文献   

18.
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我们经常要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结合上下文意来推断一些词语的意思。掌握一些常用的推断方法,对我们解答试题会有很大帮助。1.根据字形推断词义。如:(1)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家中窥见(这种情形)的人,都诧异惊愕,不能猜测(我)的意图。(2006年江西卷)  相似文献   

19.
一、中考阅读理解猜测词义的方法《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初中生要达到的五级阅读目标要求中,第一条就提出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因此,我们应学习一些猜测词语的基本方法来猜测、推断和理解陌生词语的词义,这应当成为初中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20.
根据符号语义学理论,词语的语义涵盖了多个层次的意义。其中概念意义是词语的核心意义,是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一个概括性的描述;语用意义是附加在词语概念意义上的意义,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定的意义,反映了语言使用者所属的文化特征。同一概念意义的词语在不同的文化中语用意义或有对应,或有不同。汉语“秋”和英语“autumn”的语用联想意义就体现了中英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