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盛唐的空前强盛,使士人的主体精神伸展高扬,铸成了唐人烈烈腾腾的生活情调,也孕育了充满浪漫激情的盛唐文化。盛唐艺人在气质上“大有胡气”,诗仙李白的斗酒,草圣张旭的颠狂,吴道子、张璪“流也激空,惊飚戾天”的画风,公孙大娘矫若雷霆的剑舞,都在气质上一脉相通,互相呼应,共同传递出了盛唐文化“气盛势正”的美学风范。盛唐文化腾涌着艺术家们从灵府奔放出来的天才壮气与豪放气质。围棋作为传统艺术之一端,同样感应着蓬勃饱满的时代精神,并推出了自己的一代宗师——王积薪。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关于王积薪的生平却鲜有人为之考证,许多介绍文章颇多歧  相似文献   

2.
剑舞是一种以剑为道具的舞蹈,其起源颇早,最初应为楚地祀神的舞蹈,为神巫通灵所凭。其后变为军中之舞,兼具格斗动作的演练与娱乐性的表演。一直至汉代,军中仍流行此类剑舞。而随着社会上“百戏”的兴起,剑舞动作的实战性大大减弱,而表演性则获得提高,出现了杂技类的剑舞。唐代时,随着胡乐在中华的流行,融合了武术与杂技,以技巧性为特征的剑舞得到空前发展,并与乐曲相配,形成了配乐表演的套路。随着剑舞形式的进一步丰富,其内容也开始由单人舞向多人舞,由展示剑术向敷演故事演化,形成了类似于后代舞台剧的表演形式。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剑术与剑舞的技术特征、节奏特征、身法应用特征三个方面来对比论证两者所存在的差异性,分析剑术与剑舞在技术核心、侧重、风格上,在节奏连接、分配上以及在身法应用方向、方法上存在的差异,旨在促进两者更好地在当今时代丰富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剑舞"考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民族史学、体育史学、体育理论、考古学等多种学科原理,结合文献资料、背景分析、综合分析等方法,对本选题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1、剑,检也,所以防检非常也。剑产生于商代晚期,不仅是中国古代防身和作战的短兵器,同时也是阶级和身份的象征。2、剑舞产生于春秋时期是伴随着剑术的产生而出现的,鼎盛于唐代。由宋至元,剑舞退出了历史舞台销声匿迹。3、剑舞除了健身和娱人功能外,还具有政治功能和自娱性、自慰性。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武术拳技和长短器械的传承与发展。这个时期中原地区的礼仪传统、文化风俗和生活习惯逐渐被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所吸收和接受,有着鲜明民族特色的武术拳械文化在各民族之间也有了更加广泛的交流和传播,出现了相扑、角力、拳技、力士舞等活动,单刀、双戟与刀盾产生了口诀精要,形成剑舞与剑文化,出现了大矟、两刃矟以及棍棒器械。这些现象反映出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在武术上的密切关系以及武术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相关史料,管窥不同历史时期巴蜀地区剑文化发展的时代特征,对剑技术发展所反映的文化内容进行了初步的史学考证,试图梳理巴蜀地区剑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为峨嵋剑文化的历史渊源寻找史学依据,并以期促进峨嵋剑文化相关理论的研究与发展.研究发现峨嵋剑名称的出现最早应该在清代,其中,峨嵋剑文化是建立在古代巴蜀地区剑文化基础之上的。从古代巴蜀式短剑文物的出土到汉代巴蜀地区击剑之风的兴盛,以及唐代剑舞的历史记载,直至清末巴蜀地区大量剑谱专著的出书,都显示了峨嵋剑文化与巴蜀地域武术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收藏界》2010,(11):140-140
历史最盛时莫过于大唐,商贸最昌地莫过于西市。1300多年前,唐都长安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百万的国际化大都市,西市成为当时世界的物流中心、文化中心和时尚娱乐中心,其宏大的商贸规模和繁荣的国际市场成为隋唐丝绸之路的起点,佐证着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辉煌的贞现、开元盛世。1300多年后,在盛唐西市的历史遗迹之上,一座气势恢宏的以盛唐文化、丝路文化为主题的国际商旅文化产业项目正在崛起。它就是古都西安的大唐西市,旨在唤起人们对盛世长安荣耀的记忆。  相似文献   

8.
王昆 《收藏》2008,(6):164-165
国内唯一在唐长安西市原址上重建的以盛唐文化、丝路文化为主题的国际商旅文化产业项目——大唐西市西安国际古玩城,于4月12日举行了隆重的开盘仪式。  相似文献   

9.
石月明 《中华武术》2002,(10):24-25
梅兰芳是国际顶尖级艺术大师。傅钟文老师一次在朋友家里遇到了梅兰芳先生,梅先生向傅老师说起一件事。梅先生曾向杨澄甫老师学过太极剑,《霸王别姬》这出戏中的剑舞就是根据杨老师的太极剑创编出来的,这说明文化艺术在很多领域里是相通的,文艺、武艺也是可以互相借鉴的。  相似文献   

10.
正我对丝路天马的研究从汉唐开始,经宋元而至明清,一路下来,对历代马的文化与演变梳理出了比较系统的脉络。我认为,天马的形象在两汉发端,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天马文化。唐代强化了天马精神,将盛唐的大气与磅礴融人其中。宋元两代则发展了马的韵味,在李公麟、赵孟頫、任仁发的笔下,马的气质与笔墨韵味得到了完美融合。相对而言,唐代天马与宋代画马,无论在气质、精神、审美还是文化上,都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主流文化决  相似文献   

11.
日本特殊的文化导致其特殊国民性的形成,根据影响因素的不同将其分为岛国根性类、本土传统类和外来文化类。国民性对日本职业足球的发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岛国根性类国民性促进日本对先进足球文化的吸收;本土传统类国民性为日本足球的发展奠定基础;外来文化类国民性推动日本足球的快速发展;个别国民性对日本足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构建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本文从现阶段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及其社会化功能的基础上,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构建的影响及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的文化底蕴也必然来源于民族传统文化。任何一个传统体育项目都是在特定的传统文化背景下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14.
体育全球化视野下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危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体育全球化对我国民族体育文化产生巨大冲击,使传统民族体育文化陷入了二元困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族体育文化内涵的丧失和民族体育保护的现实困境,最终导致了民族体育文化的过程和结果风险。前者表现为市场的冲击、媒体的偏向和政府的轻视;后者表现为生存危机、传承困难和创新不足。因此,要想规避民族体育文化的现代风险和传承危机就要降低风险和实现本土化策略,在宏观层面,要实现民族体育文化的“本土化”和世界体育的“全球化”的互补;在微观层面,应降低民族体育文化的风险,构建多元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冲突的视角解读现阶段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研究认为,由强势文化所代表的文化帝国与弱势文化意义上的文化部落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所表现出的张力越来越明显。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要想在世界体育文化的舞台上占据一定的版图,并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勃兴理念,需要植根民族文化传统,加强体育文化间的对话会通,自觉克服"文化部落主义"与"文化帝国主义"的束缚。  相似文献   

16.
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调查,研究发现:在高校范围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受到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致使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受到非常大的影响。为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该文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范围内的发展现状及发展途径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民族体育文化作为体育和文化交融的传统文化传承形式,在当今经济社会中呈现式微的发展倾向。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在剖析民族体育文化的概念及经济社会中民族体育社会化延伸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学发展对民族体育文化和经济社会协同浸润逻辑进行论证。在面对民族体育文化内容开发程度低、文化系统建构易断层、防御能力低且产业转化程度低等问题时,要形成健康的经济社会引导,从而打造富有凝聚力内涵的民族体育文化品牌,不断完善文化体系构建并加强对民族体育人和社会群体的文化培养。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体育对促进湘西旅游业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培森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2):131-132,135
湘西少数民族体育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是重要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民族体育有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丰富旅游产品,可以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在开发利用中必须遵循保护性、参与性、文化性等原则.提出了发展湘西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文化全球化也在不断进行,国外文化对我国民族文化的渗透和扩张在不断加强,民族文化的生存问题受到极大威胁,作为民族文化产物的武术也同样如此。文章旨在通过对武术在高校的普及对保护中国民族文化的必要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为苗族节庆体育文化的现代发展提供参考,以赶秋体育文化为个案,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苗族赶秋体育文化的现代流变进行了分析。结论:苗族节庆体育文化的流变,国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因素在一个文化体中碰撞、吸收、共同形塑的文化样式。建议:作为民族文化强大推力的国家力量,顺应民意,正确引导;处理好与民族社会的关系,适时进退;加强民族节庆体育文化教育,弘扬民族体育文化精神;向外推介民族节庆体育文化产品,使国家的现代化目标能引领民族社会的发展,并使民族文化在其过程中得到保护、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