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法根 《江苏教育》2007,(17):54-55
我以为:最好的管理是服务,最好的服务是研究。深入而持续的研究,应当成为校长的教育使命,也是校长迈向教育家的成长之路。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2.
庞荣瑞 《江苏教育》2008,(17):18-18
不想当教育家的校长可能成不了教育家。虽然没有进行过具体的统计与调查,但感觉到校长队伍中很少有人想或为教育家的。或许有些校长有这种想法,只是说不出口。为什么说不出口?可能因为古今中外能成为教育家的人极为罕见,如果公开表达出来会被人讥笑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江苏是教育强省,应该是出教育家的地区,但是几十年来可能成为教育家的校长没有给人们留下印象。江苏曾经评定过一批省级的“名校长”,我们权且不要去评价这些名校长是否名副其实,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后面有多少追随者?他们的思想在多大程度上被同行高度认可?  相似文献   

3.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我也常听人们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那么我想说,一所好学校必须要有一位好校长!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作为一名校长就要时刻紧跟时代步伐,坚持创新、坚持教育创新,办创新型教育。俗话说:创新就是对历来陈旧意识的革命。学校的发展也一  相似文献   

4.
庄惠芬 《教书育人》2013,(20):39-40
2005年,《中国教育报》在华夏大地展开一场讨论:"校长是管理专家还是教学专家?"有人争鸣、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有人预言!我从三个方面阐述我的观点。一思辨:校长要不要成为教学专家?我想这不是我们仅仅站在校长的立场来思考的问题,我们不妨听听不同层面的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第一,专家观点。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校长,那你先得努力成为一名好教师",  相似文献   

5.
金二木 《江苏教育》2007,(17):49-49
教育家办学的话题范围太广。我想重点说一点,这就是:教育官员首先要成为教育家! 提到教育家办学,一般讲的都是校长,似乎办学者仅仅是校长。其实,办学者至少包括管教育的官员、校长和教师三个层面的办学主体。在提倡“教育家办学”的理念下,这三个层面都应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家,三个层面的人都要努力像教育家那样去完善自己的办学行为。  相似文献   

6.
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和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次提到“用教育家的精神办学”。用教育家的精神办学并不是要求每位校长都去当教育家,而是说校长要有教育家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什么呢?我认为,怎样引领学校稳步发展,少做一些急功近利的事情,恐怕是这种精神最基本的内涵。要真正落实这种精神,校长就必须回归教师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价这个学校的校长。"由此看来,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现代教育与管理要求校长作为一个特殊角色,既是一个思想家、教育家、管理家、活动家,又是一个改革者、引领者、示范者、实践者。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好校长,至少应具备以下十种能力。  相似文献   

8.
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和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次提到"用教育家的精神办学"。用教育家的精神办学并不是要求每位校长都去当教育家,而是说校长要有教育家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什么呢?我认为,怎样引领学校稳步发展,少做一些急功近利的事情,恐怕是这种精神最基本的内涵。要真正落实这种精神,校长就必须回归教师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余慧斌 《江苏教育》2007,(17):48-48
校长是要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教育董事会)任命的。校长当然是教育者、管理者和领导者,但这种教育、管理和领导一般是伴随着所谓教育权力而形成和发展的。教育家当然也需要教育权威(包括领导力),但更多的是思想者,是一种思想的权威,思想的领导。这也是教育家之所以成为教育家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反过来说,一个不称职的校长会毁了一所学校。有人曾说过,现在的校长不少,但优秀的、教育家式的校长太少。话虽偏激,但好校长难寻确是不争的事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撇开个人方面的因素,我想重点从校长选拔、任用及评阶体制等方面抽茧剥丝,以期探准症结,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1.
<正>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一个优秀的校长就是一所学校的旗帜。实践证明:一个好校长,带领一批好教师,就能办出一所好学校。没有高水平的校长,很难带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校长队伍。校长要真正成为"师者之师",就必须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带着问题去学习,并  相似文献   

12.
吴志伟 《江苏教育》2013,(11):51-52
“教育家办学”已逐渐成为一个时代命题和社会共识,它在反映当下中国缺少教育家这个基本事实的同时,蕴含了这样的内在逻辑:只有教育家或者像教育家一样的人(主要是校长)才能办好真正意义上的好教育和好学校。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实行的校长轮岗交流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校长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在一定范围内促进了教育的整体均衡。但从“教育家办学”的视角出发,校长轮岗交流制显然有着无法治愈的“硬伤”。  相似文献   

13.
校长要想真正成为一个教育家,必须提升理性思维水平,提升理论水平,对教育有深刻全面的把握。现在对理论有一种不太正确的看法,认为理论这个东西好看不好用。甚至有些校长说专家就是渔缸里的金鱼,看上去很好看,但是不好吃。现在全国研究教育的人有40多万,我认为真正指导学校实践的人比较少,研究得不够。但是,研究得不够并不能说理论不好。我们现在举办了一种校长国际研究班,一个省只选一个校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校长能够成为教育家吗?这是许许多多普通中小学校长们不敢去想、无暇去想、也难有完整结论的问题,当然更重要的还有他们有没有勇气  相似文献   

15.
<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学校的好坏和校长有关系,一个好学校定有一个好校长。"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的确,校长是学校的关键。对于校长而言,管理是其职责,也是衡量其好坏的标准。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每位校长都渴望自己深谙这门艺术,又能成功地运用于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家办学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理想,教育家办学才是教育正道。 教育家可以从教师中来,可以从校长中来。一部分教师可能会成为教育家,但有些校长很难成为教育家。  相似文献   

17.
校长成为教育家,既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校长成长的要求。做事务型校长,貌似忙碌,但却于教育改革创新没有什么好处;做行政型校长,形似领导,却神游教育规律之外,到头来,误了教育、误了学校、误了一代青少年。为此,我们倡导校长们探讨、追求成为教育家的践行路径与目标。例如本期刊发的王月玲校长的文章就属于此类。王月玲曾被授予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被确定为山东省名校长,她的思考与探索有一定现实意义。我们希望看到更多校长在这一方面的讨论、交流,让更多校长行走在追寻教育家的路上。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评论它的校长,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的素质如何、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校长的成长对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王围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曾有过这样一段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我认为校长成长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脑中记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教育名家,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名家,这么多年我记得的一个人就是苏霍姆林斯基,他17岁投身教育工作,活了52岁,做了27年的校长,是世界著名的教育家。我记得这个人就够我享用一辈子了,学习他的什么呢?学习他的教育思想和大爱情怀,学习他的教育教学方法。我们要关注那些善于学习、躬身于教育实践的教育家。校长需要向众多教育名家学习,兼收并蓄。  相似文献   

20.
做一个成功的校长,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是校长们的普遍追求。 当然,成功是有层次之分的。象苏霍姆林斯基和叶圣陶这样的校长,是极其成功的,他们不仅成就了好学校,而且通过实践,创造出了系统的教育理论,深刻地影响着后人,已成为举世公认,载入史册的教育家。这样的教育家校长,百年一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