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云龙 《视听界》2012,(5):14-19
一个热点:电视荧屏众"声"喧哗事由:今夏电视荧屏的最大亮点,莫过于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的热播了。没过多久,荧屏上类似的选秀节目差不多同时井喷,而且几乎清一色地打出"寻找好声音"的口号:青海卫视《花儿朵朵》、广西卫视《一声所爱大地飞歌》、辽宁卫视《激情唱响》、江西卫视《中国红歌会》、山东卫视《天籁之声》、云南卫视《完美声音》、深圳卫视《TheSingOff清唱团》等。有报道称,二线卫视集中"发声"。  相似文献   

2.
声音     
《视听界》2011,(4):1-1
大部分沉没的声音背后.都有未被满足的诉求。都有被压抑,待纾解的情绪……让舆论哗然的事件,都肇始于被忽视的声音。如果不主动“打捞”.太多声音沉没。难免会淤塞社会心态,导致矛盾激化。——摘自《人民日报》评论。  相似文献   

3.
罗厚 《军事记者》2009,(7):14-15
自2009年1月1日开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推出“版面介绍有声版”,由报社领导、编辑、记者在《报摘》中用自己的声音介绍所在报社的独家稿件、重要言论,以及编辑思路、选题背景、采访过程等。《报摘》有声版面的推出,是中国之声系列改革中的又一次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4.
随着广电传媒的不断发展,央视包括各大省级卫视都在不断追求电视节目模式的创意和特色,而作为"电视湘军"的湖南卫视一直以来以综艺节目模式创新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创作了一大批不同形式的电视节目.近两年来,有我们所熟悉的《声临其境》《声入人心》《向往的生活》《舞蹈风暴》等一系列优秀电视节目,又以两档原创性的"声音"类节目《声临其...  相似文献   

5.
徐婷 《采.写.编》2021,(10):61-62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广播电视台仅以语言和声音来向大众传播信息的形式显得势单力薄,影像与文字在吸引眼球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广播电视台还是要立足根本,发挥自身的优势,以"声"近人、以"声"感人、以"声"共情.其中信息采访是最为基础也最为关键的一步,提高广播电视台记者的采访技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梦想的感动还未退却,声音的震撼又接踵而来。7月13日,由浙江卫视购入《荷兰之声》(The Voice of Holland)版权联合"灿星制作"强力打造的大型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在浙江卫视正式播出。首期节目便引发了极大的关注和反响,各大媒体以及诸多公众人物在第一时间发表评论,予以热情肯定。  相似文献   

7.
刊登在《解放军报》2003年10月17日五版上的通讯《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一等奖。这篇1050个字的通讯,为什么能受到评委们的如此青睐,荣获通讯类稿件的最高奖项呢?笔者认为,除了它的主题鲜明重大外,从新闻采访写作的角度上来分析,它是一篇具有“同期声”的现场好新闻。“同期声”原来是广播、电视新闻学的一个特定术语,它指伙随新闻事件发生而同时出现的各种声音,包括新闻现场被采访对象说话的声音。笔者认为,报纸现场新闻写作同样也要注重“同期声”。现实生活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8.
正在去年的第2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笔者撰写的评论《"富豪相亲"浊化社会空气》有幸获得二等奖。富豪相亲,不是重大主题,而是普通的社会话题。在这届中国新闻奖上,广播评论《一张道歉条,触动了我们什么》、《我们也想吃上营养餐》,电视评论《公交让座的"让"与"坐"》、《"如此"会议》都入围了中国新闻奖,这说明只要在众声喧哗中发出了"最强好声音",社会话题也能写出精彩,得到认可。2012年12月2日,一场名为"富豪相亲会"的征婚海选活动在南京举行,引起南京媒体极大关注。此前,这场相亲会已经在广州、长沙、武汉等地举行,每到一处,都会大张旗鼓地宣扬,参加相亲会的富  相似文献   

9.
《视听界》2012,(5):14-15
事由:今夏电视荧屏的最大亮点,莫过于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的热播了。没过多久,荧屏上类似的选秀节目差不多同时井喷,而且几乎清一色地打出“寻找好声音”的口号:青海卫视《花儿朵朵》、广西卫视(《一声所爱大地飞歌》、辽宁卫视(《激情唱响》、江西卫视《中国红歌会》、山东卫视《天籁之声》、云南卫视《完美声音》、深圳卫视(《The Sing Off清唱团》等。有报道称,二线卫视集中“发声”。  相似文献   

10.
历来关于《山海经》的研究,多未关注其中有关声音的记述。《山海经》中的声音材料,虽作为对象描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并非完全来自于纯粹的客观经验,而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极其明显的系统建构性特征。《山海经》中所呈现的声音体系,一方面是其萌生时代"现实"声景的某种(正向或逆向)投射,另一方面,也是当时先民关于声音(或音乐)认知的创造性描述和知识生产的产物。对于《山海经》中声音体系的认知,可为中国传统五声音阶、十二律等早期音乐形态的缘起,提供新的理解和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11.
赵玉琦 《传媒》2012,(5):45-47
2012年2月22日,第九届"东方畅想"全球华语广播创新节目大赛在沪落幕,"追求创新"是本次大赛的亮点。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选送的《难忘的中国之声——新中国的声音历史》获得本届大赛银奖,这也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改版后该节目所获得的最新殊荣。  相似文献   

12.
正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眼睛,眼下几乎每家报纸都开设有新闻时评类版面。纵观这些时评版面,大多数言论是些"大路货"、"别人嚼过的馍",还有的是"烫剩饭",常常是"千报一声",读者不仅不爱看,而且有意见。《汴梁晚报》在刚开始创办时评版时,也没能跳出这个怪圈。2012年6月4日,《汴梁晚报》对时评版动了一次"大手术",正式创办《锐声音》版(2013年1月改为《汴梁·声音》版)。经过一年多的运作,《汴梁晚报》时评版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围绕大局,踏准新闻节拍;紧扣热点,强化民生视角;深度评析,突出本地声音。牢牢把握住了正确导向,提高了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实现了新闻与评论  相似文献   

13.
郭远辉 《声屏世界》2014,(12):32-33
<正>近两年来,大型励志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火爆荧屏。这档节目,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声音至上。表面上,它只重其声,不顾其他。细究之下,我们又不难发现,其实这些"好声音",不仅仅是一副天然的好嗓子,好声音只是一种形式,它最本质的蕴藏在声音中的内容,是铸就声音的"材质"。电视纪录片、专题片的配音与此同理。好的配音,是一部好纪录片、专题片的生命。"好声音"配出好作品,那么,如何才能铸就"好声音"呢?  相似文献   

14.
张茜 《今传媒》2013,(10):97-98
从2005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掀起的收视狂潮,到2012年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引发的火爆荧屏,再到2013年5月8日,《快乐男声》在北京宣布正式启动。电视选秀节目的热潮一直持续不断,它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其实中央电视台早在1984年就举办了第一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它是我国诞生最早的本土原创性质的声乐比赛。2013年全新改版后的青歌赛一经播出便引起观众热议,期间不免存在着质疑声,那么它究竟是在向"选秀"靠拢还是坚持本真,它还能否再创辉煌?本文试分析它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5.
正2007年岁末美国《新闻周刊》刊登了美国前总统老布什"中国日记"的部分章节,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兴趣。五个月后,《乔治H.W.布什的中国日记》一书正式出版。书中收录的是自1974年10月21日起,布什出任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主任13个月间的日记。其中1975年7月30日的日记,布什写道,他永远忘不了北京的一些声音:公园里非常动听的歌声,孩子们走队列时"一二一"的口令声,还有"自行车铃声",等等。  相似文献   

16.
李勇 《青年记者》2007,(22):98-98
电视新闻同期声是指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或采访现场录制的同步声音,它包括被采访人的谈话录音、背景声、效果声。本文所指的同期声是被采访人的谈话录音,包括记者、主持人的现场主持语。  相似文献   

17.
2010年2月20日晚,百度义乌贴吧出现一首主题为《义乌欢迎你》、副题为“写在外来建设者节后返义的日子里”的诗歌。这一来自民间诗人的声音,抒发了对外来建设者的感恩与邀约之声,迅速引起网民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杨江 《新闻记者》2013,(3):55-57
《人物》杂志对河南"爱心妈妈"袁厉害的报道《厉害女士》一文可探讨的地方实在很多,比如记者暗访的行为规范、实习生采访的素材如何处置、人物报道与调查性报道的写作要求区别等等,在这里,笔者想谈谈立场预设的问题。在兰考大火发生后,笔者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经过5天的调查采访后,先后写下了调查报道《多面袁厉害》,以及记者手记《兰考大火中的各种声音》等。而细读《厉害女士》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青年报《声音》版创立于2011年1月1日,每周日出版。两年多来,由于其生动的表述形式,理性的探讨精神以及坚持"宏大关注、细微叙述"原则,出版时间固定于周末等各种因素,影响力不断提高。《声音》版每期刊发稿件数量一般为两到三篇,几乎每周都有稿件甚至全部稿件被数十  相似文献   

20.
镜前同期声采访是记者以主持人身份出现,在摄象机镜头前对采访对象进行提问的采访方式。因为镜前同期声大都是在事件发生的现场进行,所以,又有人称之为现场采访。电视同期声采访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电视采访方式。主持人采访时的声音与画面同步录制,记者的采访过程,已经不仅仅是调查的过程,而是直接成为报道的手段。镜前采访无处不在,这句国际电视界流行的话,充分说明了电视同期声采访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