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都报纸真正意义上的竞争是从1995年元旦华西都市报正式创刊时开始的,到2000年底,刚好历经6年。其间,有两个明显的阶段。一是1995年——1997年,主要是华西都市报的市场办报意识与成都晚报的计划办报意识的竞争,这种竞争在1997年以华西都市报的傲视群雄而告一段落。二是从1998年至今,成都商报迅速崛起,与华西都市报形成楚汉相争、其他报纸紧随其后的局面。由于面对不同的竞争环境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华西都市报  相似文献   

2.
成都既是中国市民报发韧之地,也是中国报业趋同化竞争的源头。1995年初,《华西都市报》成功开创市民报模式后,市场定位和办报思路一直“暧昧”的《成都商报》猛然醒悟:市场就在眼前。1995年8月开始,《成都商报》确立了“综合性市民生活报”定位,对《华西都市报》进行直接摹仿和追踪跟进,从而引发成都报业第一轮趋同化竞争。《华西都市报》  相似文献   

3.
成都:两军对垒,捉对厮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学者认为成都报业发展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5-1997年,三国演义,《成都晚报》、《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关键词:市场意识。至1997年成都报业市场上一家败落两家做强的雏形初现。第二阶段:1998年-2001年,战国七雄,关键词:同质化。“七报大战”最直接的后果是竞争日益趋同化,最终导致七报一面。面对《华西》和《商报》的领先优势,其他五张报纸施以“近身肉搏”战术。新闻定位、  相似文献   

4.
陈翔 《传媒观察》2007,(8):12-14
成都报业市场竞争在中国报业市场化转型的格局中具有标志性意义。自1995年《华西都市报》首创都市报模式以来,原本沉寂平庸的成都报业市场瞬时风云俱生,在短短一两年内,跻身中国报业竞争前沿,甚至引领中国报业竞争风向标。也正是在《华西都市报》的崛起和办报模式的带动下,成都报业市场成为中国都市报的发祥地,成都报业市场竞争代表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报业竞争的一面旗帜。在以都市报竞争为特色的成都传媒市场,  相似文献   

5.
刘祥玖 《传媒观察》2002,(11):25-27
报业成都模式:竞争趋同 中国市场报的趋同化历程是从都市报开始的。成都既是中国都市报的发韧地,也是中国报业趋同化竞争源头。1995年初,《华西都市报》成功开创都市报模式后,1995年8月开始,《成都商报》确定了“综合性市民生活报”定位,对《华西都市报》进行直接摹仿和追踪跟进,从而引发成都报业第一轮趋同化竞争。同时也标志  相似文献   

6.
1995年,《华西都市报》以新型都市报的定位和大量贴近百姓的新闻策划、别具一格的“敲门发行”迅速走红。《华西都市报》的成功,带动了成都地区其他报纸的超常规发展,也使成都这个内陆省会城市成为国内报业竞争的焦点。现在,《华西都市报》与《成都商报》两家零售额在成都报业市场所占的份额  相似文献   

7.
热点争鸣     
李鹏(华西都市报总编室主任):成都报纸的高同质化竞争,直接的原因在于利益的驱动。1995年《华西都市报》创刊,当年投资200万当年就盈利,从投入与产出角度看很划算,并且还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这就引得一大批企业家对报业市场很看好,并通过了各种办法加入进来。进入的方式就是模仿。1997年成都商报的最早模仿成功,更加大了其他报纸和企业家对这一块报业市场的看好,先后有《蜀报》,《商务早报》等模仿《华西都市报》,走市民报的路子。其次是成都报人的创造力不够,人才都是仓促上阵,能力还达不不到一定的要求。对《华西都市报》的模仿仅仅是简单的照搬。  相似文献   

8.
《传媒》2005,(9)
.《成都商报》正成都刊于1994年1日,一直秉承新、务实、理开朗”的办报总编辑陈舒平湖北总编辑蔡华东四川.《华西都市报》1995年诞生在成都,办报宗旨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党和人民都喜欢”。市民之所想、解市民之所难”。16.《深圳晚1994年元旦,特区唯一大型综以“服务社会、面注民生”为办报总编辑王田良总编总编辑刘为民广州2.《南方都市报》创刊于1997年,是面向中国最富庶的珠三角地区主流人群所创办的综合类日报,其办报宗旨为“及时生动地还原新闻,客观准确地再现事件,具体周到地服务生活”。9.1957年创刊的《羊城晚报》,创办之初按照“…  相似文献   

9.
1995年,《华西都市报》以新型都市报的定位和大量贴近百姓的新闻策划,别具一格的“敲门发行”迅速走红。《华西都市报》的成功,带动了成都地区其他报纸的超常规发展,也使成都这个内陆省会城市成为国内报业竞争的焦点。现在成都报界比较流行的“天花板理论”认为:成都报业已经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中期以来,在我国硝烟弥漫的报业战场上,冲出一彪“黑马”,如成都的《华西都市报》、西安的《华商报人郑州的《大河报》、武汉的《楚天都市报》等,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以说,郑州无人不知‘十河”、成都无人不知“华西”、西安无人不知“华商”。这彪“黑马”,就是当今报界的新型晚报——都市报。都市报一问世即受到都市市民的青睐,其发行量、广告收入也扶摇直上。1995年创办的《华西都市报》,日发行量已达50万份,到1997年广告收入达8O00多万元。都市报激活了我国报业市场,引发了区域件报、Dh竞争的战火.此种现象令人深思n一…  相似文献   

11.
崔江红  蔡正鹏 《传媒》2011,(11):32-34
一度烽火连天的成都报业市场,经过近十年的"苦战",由21世纪初的"七雄争霸"演变为当今的"两军对垒"。两大报团分别以两份领军报纸《华西都市报》和《成都商报》为竞争主轴,以各自定位分别与集团主打都市报基本趋同的《天府早报》、《成都晚报》为补充,上演着成都报业市场的连连好戏。  相似文献   

12.
吴锋 《新闻前哨》2009,(10):62-64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重庆报业市场就一直硝烟弥漫:先是1995年《华西都市报》携内容优势“强行登陆”,以“敲门发行学”撬动重庆报业发行市场.引发第一轮报业大战。后是2004年《华商报》携巨资入渝创办《重庆时报》,以全新的办报风格和营销手段搅动重庆报业发行市场,引发了新一轮市场博弈。面对一轮又一轮的市场搏击,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为代表的本土报纸不仅经受住了外来媒体的冲击,而且在竞争中实现了创新与超越。  相似文献   

13.
吴锋 《今传媒》2009,(6):32-34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重庆报业市场一直硝烟弥漫:先是1995年《华西都市报》携政治和内容优势强行登陆,以"敲门发行学"撬动重庆报业发行市场,引发第一轮报业大战;后是2004年《华商报》携巨资入渝创办《重庆时报》,以全新的办报风格和营销手段搅动重庆报业发行市场,引发了新一轮市场博弈.  相似文献   

14.
1998年10月中旬,笔者有机会对目前特色鲜明、生机勃发的中西部四家报社进行考察。这四家报社是:河南郑州《大河报》、陕西西安《华商报》、四川成都《华西都市报》和《成都晚报》。现将考察结果综述如下,以供同行们参考。 定位:找准办报立足点 三家都市报《大河报》、《华商报》和《华西都市报》的定位都是:一切按市场规律办报,是市民生活报,要做市民的忠实公仆,让老百姓爱看。凡是远离新闻的讲话、文章及不受欢迎的专刊专版坚持摒弃。 《大河报》提出:下到市场大海中去。采编新闻不是依据官职大小,而是看其新闻含金量的大小,采写和编发老百姓普遍关心关注的新闻。《华商报》提出:为老百姓办报,以读者为中心,让每条新闻、让报纸的每个零配件(包括题花、尾花、花边等)都成为精品,做到党和人民都满意。  相似文献   

15.
成都报业市场发达、竞争激烈,《华西都市报》和《成都商报》多年来将成都市场搅动得风生水起,电视台相对安逸多了。但近年来,成都电视台受到中央电视台、卫视台、省级地面频道组合的三面夹击,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  相似文献   

16.
新闻竞争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华西都市报新闻竞争中创造的立体策划,在全国新闻界产生了一些震动。 有资料表明,进入90年代以来,全国报纸数量增加,而总印量却没有大的增加。一张新办的报纸,要参与竞争,要站稳脚跟,要发展壮大,唯一的出路是挤占他人空间,重新划分市场。竞争近乎惨烈。 1994年11月,华西都市报开始试刊的时候,当地邮局预测该报1995年的发行量为8000份;1995年元旦创刊时,华西都市报发到1万份左右;1995年夏天,发行量增加到5万;1996年秋天,发行量扩大了2倍,达到15万份;1997年  相似文献   

17.
报业的市场化改革使报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都市生活类同质媒体的生存发展,竞争更是趋于白热化。众所周知,成都是全国报业竞争最激烈的四大城市之一,而乐山市距成都不过一小时的车程,必然成为多家省级都市报角逐的市场。目前,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的《华西都市报》、《天府早报》、成都日报报业集团的《成都商报》、《成都晚报》四大都市生活报都在乐山市场占有一定份额。  相似文献   

18.
中国报刊业市场的中心城市确立是一个和电视业略有不同过程,广州、成都、北京、南京、上海、武汉等先后在1990年代中期成为这样的中心城市,而其中广州和成都的报刊又是市场化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城市,以广州为中心形成了《广州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的党报——晚报同城竞争市场格局;而以成都为中心则形成《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  相似文献   

19.
成都:说长道短话“三报”──本刊《成都晚报》、《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读者座谈会实录本刊记者王刚时值盛夏,热浪滚滚,蓉城报界“火气”更旺。《成都晚报》、《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作为这个城市的三家主要城市报纸,更是各施高招,可谓好戏连台,竞争犹...  相似文献   

20.
新闻竞争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华西都市报新闻竞争中创造的立体策划,在全国新闻界产生了一些震动。有资料表明.进入90年代以来,全国报纸数量增加,而总印量却没有大的增加。一张新办的报纸,要参与竞争,要站稳脚跟,要发展壮大.唯一的出路是挤占地太空间,重新划分市场。竞争近乎惨烈。1994年11月.华西都市报开始试刊的时候.当地邮局预测该报1995年的发行量为S000份;1995年元旦创刊时.华西都市报发到1万份左右;ig95年夏天.发行量增加到5万;1996年秋天.发行量扩大了2倍,达到15万份;1997年春,华西都市报的印数超过73O万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