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陕西档案》2001,(4):4
[本刊讯] 由陕西省档案保护科学研究所承担的"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收藏西安事变时期报纸抢救性修复工程"7月20日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顺利通过验收.由陕西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专家组成的验收小组对抢救修复的效果表示满意,对陕西省档案保护科学研究所对纸质文物的抢救修复能力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他们在抢救工作中表现出的以保护文物为重的奉献精神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2.
档案工作和文物事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今天的档案,就是明天的文物,有些东西既是档案,又是文物,具有文物、档案二属性的特点.国家文物工作的方针是"抢救第一,保护第一."因此,文物保护宣传教育是博物馆的一项常抓不懈的内容.在博物馆内部形成一种象保护文物一样保护档案的氛围是博物馆档案室一直追求的目标.其手段主要有三个:  相似文献   

3.
文物的征集工作是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等文博单位最基础的工作,这项工作进行的如何,直接影响到馆内其它文物工作程序的进行,也影响到能否真正地贯彻执行文物工作“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贯彻这个方针不单是古代文物工作的事情,根据现实情况,笔者认为,近现代文物的保护抢救问题之尖锐,总体上决不亚于古代文物,某些方面甚至大大超过后者,如文物的消失问题。近现代文物工作要想切实地达到保护、抢救的根本目的,有必要建立全方位征集文物的新观念并实施之。而要做到这点,需要着重解决以下三个最关键的问题。 一、要全方位征集近现代文物  相似文献   

4.
兰台小灵通     
<正>4月20日至21日,玉溪市档案局局长马增福一行到通海县图书馆、文物管理所、四街镇四寨村、九龙街道大河嘴社区对古建筑、古书籍档案抢救与保护和"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档案收集情况进行了解,并就档案的抢救与保护等工作与相关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进行座谈交流。玉溪市档案局  相似文献   

5.
王婷 《兰台世界》2019,(z2):4-5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辽宁在文物领域不断拓展中外人文交流。新中国成立初期,辽宁文物领域的中外人文交流主要集中在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文物博物交流。到了改革开放后,辽宁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逐步活跃起来。辽宁学者亦陆续应邀出访讲学或赴国外举办文物展览,强化了与国外学术界的联系。20世纪90年代,辽宁文物工作继续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认真做好各项文物基础工作和文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拓展了文物外展、学术交流、国际考  相似文献   

6.
谈博物馆近现代文物收藏原则和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城市建设迅速发展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的不断更新换代,大量近现代文物正在不知不觉中消失,抢救近现代文物迫在眉睫。作为收藏近现代文物的主力军,博物馆如何把握收藏标准,利用有限的资源,充分发挥其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中的作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从事近现代文物鉴选工作的实践,从几个方面阐述博物馆收藏近现代文物应掌握的原则和标准。  相似文献   

7.
贵州生态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朝相 《中国博物馆》2002,(4):62-63,79
贵州生态博物馆群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本情况。自1998年10月31日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贵州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建馆以来,十分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遗产抢救采取了文物行政、文博专家和生态博物馆社区村民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文物行政的任务是组织和制定遗产保护的工作计划以及相关的后勤服务。  相似文献   

8.
2002年10月28日,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公布并开始实施。新法确定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基本方针,针对新形势下博物馆建设需要和馆藏文物管理现状,对馆藏文物一章做了较大的修订和补充,内容由旧法的二条增至  相似文献   

9.
<正>为开展好"八一"纪念活动,抓好嵩明县境内重点档案的收集与保护工作,8月2日清晨,嵩明县档案局组织干部职工进行"重走长征路"徒步活动。队伍从嵩明县城出发,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足迹到达东村龙王庙红军标语文物前。在活动中,单位老党员、老同志结合红军过境嵩明相关记载,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课。同时,为推进嵩明县境内重点档案抢救与保护工作,县档案局还对龙王庙红军过境标  相似文献   

10.
论文研究纳西族东巴经档案文献流失海外的历史与现状,并结合档案文献与古籍、文物的关系,从多视角探讨东巴经档案文献流失海外的保护抢救问题。  相似文献   

11.
抢救历史档案,同抢救一件文物,一处古迹一样,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除了修复工作者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修复技术,还应了解历史档案形成时的文书程式和特点,了解历史档案中的图章印记、标识符号等外形特征,并具备起码的分析、判断,辨别能力。目前各地抢救历史档案的主要方法是裱糊、用字迹恢复剂和加固剂进行字迹恢复、加固等。临夏州档案馆在当初抢救历史档案时,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 主要采取的是手抄复制抢救档案的方法。所谓手抄复制抢救历史档案,就是通过识读、辩认历史档案…  相似文献   

12.
在总结分析中国古籍保护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主张从古籍三种基本价值属性出发,有意识地构建中华古籍层级保护体系:在文物价值层面,对古籍实体实施文物级别的原生性保护;在学术价值层面,对古籍内容实施再生性保护;在艺术价值层面,对古籍版刻工艺、修复技术、鉴赏方法等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提出了创建"国家古籍文物馆"和"国家古籍版本数据中心"等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之初对文献典籍的抢救和保护(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雁  谭华军 《图书馆》2003,(2):90-93
3 从废旧纸堆中抢救文献典籍陈训慈回忆说 :“解放以后 ,政府创立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邵裴子先生任主任 ,命余以专委兼图书资料工作。当时一般群众 ,不了解国家保护图书文物之政策 ,竟有讹传今后古籍旧书为无用者 ,人心未定 ,乃有纸业生产者运取名贵旧书毁为造纸与伞扇原料之事。”〔1〕 一时间 ,各地有不少珍贵的古籍随着废旧纸品进入造纸厂成为再生纸的原料。然而一些政府文化官员和学术文化界的有识之士 ,还是在这文献存亡的关键时刻 ,尽力发挥了其保护和抢救文献典籍的积极作用。195 0年 10月底 ,郑振铎在《一年来的文物工作》中说 …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正在旅游上大力发展一系列小型多样的专题博物馆。一方面深入开展抢救民族文物活动,广泛征集各类文物,举办各种专题展览,为建馆积累足够的展品;一方面积极维修文物古迹,将那些可以举办展览的文物建筑作馆舍,使文物维修与博物馆建设相符。这样,既妥善地保护了历史文化遗产,又节省了大量资金,还为开展文化旅游创造了条件。贵州省初步建成、正在建设及计划建立的系列专题博物馆(陈列室)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文物保护既要治理文物病害,最大程度延长文物寿命,还应尽可能多的提取文物信息,让其能够"活"起来。保护成果可通过博物馆等场所进行展陈宣传,以彰显其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树立和坚定"文化自信"。"济南刘家庄遗址出土青铜器保护修复项目"正是基于此种思考,开展青铜器科学分析、数字化技术应用以及最大程度保留原始信息,为后期科学展示与利用积累资料。通过文物保护讲好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丰富山东地区商代文化内涵,并为此类文物保护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张美芳 《档案学研究》2015,29(3):96-100
音响档案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步毁损,我国部分音响档案处于濒危状态,急需建立科学的保护方法,实施抢救措施。本文针对我国音响档案保存现状,分析其在保存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借鉴国内外音响遗产抢救保护活动的经验,提出抢救及保护措施。音响档案载体与信息的抢救、保护及恢复是保存音响档案原始性的方法,而数字化是长期保存信息、方便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朱钢 《文化遗产》2008,(3):10-10
2008年7月15日,汶川大地震后第一支专业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服务队在中山大学启程,前往四川开展田野调查,协助当地保护文化遗产和重建精神家园。按计划,30余名专家、学者、志愿者将陆续在绵竹、北川、汶川、青川和都江堰等地开展工作。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副主任高小康教授表示,本次灾区文化遗产损失严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迫在眉睫。地震导致以文物为代表的物质文化遗产损失严重,但文物因其有形的特点,损失易统计,也便于迅速展开抢救。相比起来,面临地震导致的环境改变以及传承人的伤亡,以无形之记忆、工艺、文化空间为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显濒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更为急切。高教授指出,地震的发生,使自然生态发生巨变,同时将改变人文生态。面对变化,通过调查、保护、研究并提出对策,延续地方特色、保持文化多样性,是每个文化研究者和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服务队负责人,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副主任宋俊华教授谈到了本次抢救和保护服务的主要对象包括:当地已列入国家级、省级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以及未列入各级名录,但对当地人文生态有重大影响、且因地震面临灭失危险的非物质文化项目。本次服务活动中,...  相似文献   

18.
规模宏大而内容精湛的《中国文物事业五十年》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隆重开幕了。300件套历尽沧桑而愈加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物,吸引了大批观众。这些凝结着我们民族心血智慧的文化遗产,无声地见证着中华古老文明的灿烂辉煌,也生动展示出50年来新中国致力于保护、抢救文物的历程和成就。铸起了永续中华辉煌的丰碑。  相似文献   

19.
1998年5月,全国少数民族文物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加快抢救民族文物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也引发了我对当前我国的民族文物工作的一些思考。一民族文物的特点什么是民族文物?目前争论较多。笔者认为,民族文物是文物的一部分,而且是主要的部分。民族文物是自民族产生以来、各民族所创造的、具有一定民族文化信息、又有一定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化遗物。具体说来,民族文物有广义、狭义之分,前者指自古而今的民族文物,后者指清代以来的或近代民族文物,我们所说的抢救民族文物,主要指后者,因为这块民族文物处于几不…  相似文献   

20.
意大利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刍议——以威尼斯为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尼斯作为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其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之道在于:注重"场所精神";保持城市的可识别性;重视城市天际线与标志性景观;与自然灾害不懈地抗争;争取国际援助;开办文物修复学校;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保护文化遗存;杜绝文物走私;政府出资修缮老宅。通过威尼斯可窥见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双赢"模式之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