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封制是造成西周后期到春秋战国社会动乱和分裂割据的一个政治原因。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废除,代之以郡县制,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从此,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然而推行了八百年之久的分封制,毕竟根深蒂固。秦统一后,原先的六国旧贵族仍在思念故土,而且秦代的暴政  相似文献   

2.
一、选择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典章制度———包括皇帝制度、行政制度、监察制度、选举制度、军事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等。据此回答1~12题:1.中央集权制是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政策法令,地方官吏由中央政府任免的行政制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所以,分封制实质就是中央集权制B.商鞅变法时就废分封,行县制,所以说中央集权制至迟滥觞于战国时期C.秦王赢政统一中国后,把中央集权制向全国推广,从此,中国历史进入黑暗时代D.中央集权制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在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研究中,礼制十分重要。分封制是周代重要的礼制之一,也是三代国家成熟性的代表制度。如若追溯中国古代的国家文明起源,要追溯及氏族部落的形成分化重组和赐姓命氏制度等,这都与周代分封制之前的早期分封具有密切联系。如何把部落氏族制下众多分立的、大小强弱相悬的部落邦族,改造为周代五等爵制那样统一集中的等级制诸侯封国体制,是早期分封出现以来始终在追求的目标。对中国古代国家文明起源的探索,就包括在对早期分封的剖析观察中。所谓普遍原理及酋邦等概念,都只能作这种研究的参考。真正要解决中国古代的国家文明起源问题,还必须到中国古代所传下、与所谓封建、分封等相关的概念或文献记载中去钩稽考索,才能取得切实的答案。  相似文献   

4.
由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制代替分散的封建割据的君主制,是中世纪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西欧,法国表现得尤为典型.恩格斯曾指出:"法国在中世纪是封建制度的中心,从文艺复兴时代起是统一的等级君主制的典型国家,……所具有的典型性是欧洲任何其他国家所没有的."那么,法国典型的封建中央集权制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它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具有什么特征?它对法国近代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本文想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一法国封建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和强化,如  相似文献   

5.
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欧中世纪的分封制是形式相似而本质不同的两种制度,本文从分封制的形成,分封制的内容,以及的分封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等方面,简要地分析了两种分封制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专题导读】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世界同期其他国家和民族相比,较早地走向完备和成熟,历史长久,体系完备,影响深远。周代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从战国、秦汉直到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和强化,其核心是皇权的强化,体现在地方的行政、财政、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皇帝。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历史上儒法两家一直进行着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的论战。儒家维护分裂割据的分封制;法家坚持统一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这场斗争在各个时期虽具有不同的特点,但实质上则是统一与分裂,前进与倒退两条政治思想路线的斗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和分析这场斗争的历史经验,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正>2022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第2题以两汉时期“奉朝请”制度的历史演变设置试题情境,考查两汉之际大一统中央集权发展的历史概况。西汉初立,稳定统治秩序、加强中央集权成为当务之急,在继承秦代郡县制的基础上,汉朝也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地在部分地区实行封国制,但此时的封国制早已迥异于周代分封制,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随着历史的发展,汉代中央与封国的关系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摘要介绍了分封制和郡县制产生的过程和基本特征,在比较两者优劣的基础上,说明郡县制代替分封制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促进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后,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是实行适应统一集权要求的郡县制,还是实行有利于分裂割据的分封制,一直是儒法两家斗争的一个焦点,是主张历史倒退还是提倡进步的两种历史观斗争的一个焦点。唐朝中期的法家柳宗元在他的《封建论》这篇尊法反儒的政治论文中,用进步的历史观,热烈赞扬秦始皇,充分肯定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建立地主阶级中央集权制的革新进取精神,驳斥了顽固守旧派复辟倒退的谬论,表达了作者要求前进、反对倒退的进步政治主张和坚持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的爱国主义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的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大变革时期,由于奴隶起义的不断爆发和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奴隶制逐渐崩溃,封建制逐步确立。秦始皇适应封建制一定要代替奴隶制的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用革命暴力统一了中国,并继承和发扬法家的理论,大胆革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地方组织制度以及监察制度等几方面,它们从整体上共同构成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的始终,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中最基本的政治制度。一、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演变(1)萌芽于战国:战国时期,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变法运动的兴起,为适应封建地主阶级建立统治的需要,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集前代法家思想的成就,提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希望建立起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以秦国商鞅变法为代表,废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初步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中,随着封建社会的确立,公元前二二一年秦统一时就建立了中央集权制,而西欧直至封建社会的后期,十五、十六世纪才建立了中央集权制。恩格斯说“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历史时期由法律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它观点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是由这个基础来说明的。”据此,中国和西欧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建立之所以有早有晚,也是由经济结构所决定的。经济结构的核心是所有制问题。本文试图探讨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特点,说明中国中央集权制长期存在和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曹雁 《中小学管理》2006,(12):35-38
中央集权制与地方分权制是当前最主要的两种教育行政体制。近二三十年来,集权制与分权制都在向对方借鉴、靠近。当代西方发达国家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向均权化发展。我国应实行一定程度地方分权的中央集权制。  相似文献   

14.
高等设育行政是国家行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正确运用和行使管理手段和职能,有助于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反之,则可能阻碍它的历史进程。由于高等教育本身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产物,故高教行政体制不能不受到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影响和制约。目前,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行政体制大致可分成三种炎型:中央集权制、地  相似文献   

15.
意识形态上的特色是影响中国和西欧历史走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中国西周 ,有着高度权威性与神圣性的礼在封建制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增强人们的凝聚力、促进国家统一的作用 ;而在西欧中世纪 ,基督教虽曾向人们展示过建立统一大帝国的前景 ,但更多的是作为王权的对立面而出现的 ,其结果只能是进一步妨碍了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大一统是中国历史的鲜明特点。中世纪欧洲分为许多小的封建城邦,中国则很早就统一,而且越来越走向大一统、大融合的趋势。自周代的诸侯千百,变为战国七雄,到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中国统一时间之长久,在世界各国无与伦比。秦并六国,行中央集权制,置三十六郡,后又发展为四十郡,在我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这时候,在我国领域内,与秦并存的还有东北部地区的东胡、北部地区的匈奴、西北部地区的乌孙和西域诸城国,西部地区的氐羌,西南氐羌汉藏语系与南亚语系的众部落。汉朝在秦统一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大规模的统一。北战匈奴,南…  相似文献   

17.
秦始皇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统一中国后仅十五年,秦王朝就被秦末农民起义军所推翻。两千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讨论着“周行分封,传年八百;秦行郡县,十五而亡”的根本原因。秦代速亡的原因何在,本文在后面再作简要的评论;周代实行的分封制对巩固周代的统治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古今的学者们也作过一些探讨,至今未曾取得一致意见。笔者认为,周代实行宗法分封制以后,贵族之间和封国之间,形成了建立在宗法血缘关系和亲戚关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中的中央集权制和地方分权制在其行政体制的特点、管理职能、运行机制、决策方式、协调监督手段等方面各有利弊,从某种意义上说二者正好互补。我国高等教育行政体制基本上是中央集权型的体制,它有利于国家实现宏观调控,但对落实地方高教行政机关和高校的自主权、适时优化高教结构等有明显不足之处。有关改革必须把简政放权和建立约束机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西欧封建领主国家在形成之初,就具有迥异于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特点。它不存在庞大的自上而下的官僚机构和官员队伍,也没有属于封建国家的常备武装力量即军队。这样,西欧封建国家运行的成本较之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低很多。由于西欧封建领主国家不像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一样拥有庞大的为宫廷和官僚机构服务的官营手工业。  相似文献   

20.
任俊环 《考试周刊》2007,(37):151-152
民族国家兴起于西欧,主要是英法民族国家。这两个国家起先都是在君主制下建立起来的,即所谓民族君主国,尔后才由君主制国家向民主国家转变。英国的君主通过扫除国内的分裂割据势力、宗教改革来加强中央集权,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以及支持民族语言的发展,从而促进了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