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课堂生活中的五类“受教育者”角色,即“迎合”的“受教育者”、“顺从”的“受教育者”、“适应”的“受教育者”、“投机”的“受教育者”和“反抗”的“受教育者”。分析了其形成的成因,并对构建理想境界的课堂生活和“超越的受教育者”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从近代汉语开始,“串”产生了“表演;扮演;演奏;装扮”诸义.由于人们对“串”义的误解,从而对“串”组成的一些合成词意义产生了误解误用.文章考察了“串戏”、“客串”、“反串”、“串演”、“会串”、“彩串”和“串座”等词义的误解误用现象,并从心理和语用角度对词义误解误用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运用杭州“儿尾”方言描写了。红弦儿”、“女孩儿”、“小娘儿”等众多的“孩儿”形象,创造了一个“孩儿世界”。又描写了如“猴儿”、“鹿儿”、“兔儿”等走兽类动物;“麻雀儿”、“鹰儿”等飞禽类动物;“啄木虫儿”、“苍蝇儿”、“蛾儿”等昆虫类动物,创造了一个动物王国。  相似文献   

4.
《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10):I0003-I0003
大兴区第一小学始建于1739年。百年老校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即“民主的教风、自主的学风”.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开拓创新人才。2000年9月,学校先后挂上“大兴县教育科研实验小学”、“北京教科院实验学校”铜牌。学校聘请北京市基教研中心主任粱威研究员为“名誉校长”,聘请王宝祥、钟祖荣、赵复垣等12名专家学者组成了学校“教育科研顾问团”。学校以“扬起自信的风帆”为教育宗旨。以“认识自我、改变自我、超越自我”为校训,努力建设“求真、求异、自信、自立”的良好校风。近年来,学校提出了建设“研究型学校”的宏伟目标,建立“专家工作室”,成立“学校发展顾问团”、“名师成长打造团”和“学生艺术指导团”,启动了“研究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双师(名师和良师)工程”和“双成(成人和成才)奠基工程”.实施“走班制”试验,创办了“读书节”、《扬帆报》、“蓓蕾文学社”、“启明星天文观测站”.开展了“以课会友”、“教育科研沙龙”、“春华秋实杯教学基本功大赛”等一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5.
自从有了科举,便有了“八股”,至今也没有人否认“八股取士”对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所谓破题、承题、起讲、入手等已严重地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在清朝末年废除了“八股”,但随后出现了“洋八股”、“党八股”,而后又出现了“帮八股”、“学生八股”、“教八股”等所谓的“现代八股”。  相似文献   

6.
"迤逗"析义     
文章对古代文本中“迤逗”一词的意义和用法作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和分析,归纳出“游玩”、“观赏”、“逗留”、“拖延”、“蹉跎”、“消磨”、“纠缠”、“缠绵”、“作弄、调戏”、“撩拨、引惹、勾引”诸义项,并发表了某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7.
人作为人的存在及其教育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文章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讨人作为人的存在特征、问题及其教育。文章阐释了人作为人而存在的“绝对性”、“意向性”、“文化性”、“时间性”、“语言性”与“独特性” ,分析了由此产生的人作为人而存在的基本问题———“死亡”、“奴役”、“有限”、“孤独”、“自我认同” ,并将其区分于一般意义上的生存问题。文章最后区分了“存在教育”与“生存教育”两个概念 ,就如何在学校情景中进行存在教育提出了一些初步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儒家“内圣外王”涉及政治、经济、道德、文化学术等领域。其内涵的多重性决定了其特征的多样性。儒家“内圣外王”体现了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道德与政治的统一 ,体与用的统一。通过儒家对“内圣外王”的理解 ,我们可以概括出儒家“积极有为”、“循序渐进”、“自觉承担”、“不偏不倚”、“百折不挠”、“不愧天人”、“爱民尚贤”、“天下一家”、“民胞物与”、“天人合一”等十大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抱朴子》内外篇中的“疲”、“倦”、“困”、“极”、“劳”和“差”、“别”、“异”、“殊”、“觉”、“乖”二组同义词进行了历时和共时的比较分析,并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以期为汉语词汇史研究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0.
简单回顾了中国画的历史,着重介绍了谢赫所归纳的美术创作的“六法”,即“应物象形”、“传移摹写”、“随类赋彩”、“骨法用笔”、“经营位置”、“气韵生动”,给中国画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老子思想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本文试从反面词、否定词、反义词的使用这三个方面分别探析老子思想.(1)“哀”、“弱”、“下”、“后”、“愚”、“无知”等反面词,老子用看似反面、消极的词语,表达了正面、肯定的意思;(2)“不积”、“不争”、“不恃”、“不处”、“不言”、“不有”、“不宰”、“不为”、“无为”、“无事”、“无欲”等,体现了老子眼中有道之人应有的风范和态度,不追逐功利,不任意妄为,清静而恬;(3)“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祸福”等反义词的使用,体现了老子的辩证思想.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依次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2.
从语义上说,“感到”侧重于表达“心情、体验”,“觉得”侧重表达经过思维分析的“道义评价、事态判断”,“感觉”则侧重表达“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官的感受。从功能上说,“感到”后可以直接加“了”、“过”等助词,“觉得”、“感觉”后不可以直接加“了”、“过”。“感到”可作定语,可加名词性宾语。“感觉”可加补语、宾语成分,可作名词。  相似文献   

13.
曹培培 《考试周刊》2013,(99):96-97
如果没有了“欢笑”、“神秘”、“轻松”、“玩乐”、“幻想”、“美好”、“思考”,生活将是苍白的。我们追求高品位的生活.我们也同样追求高质量的教育。如果没有了上述这些,我们的教育也将是无力的。尤其对于喜爱并需要“欢笑”、“神秘”、“轻松”、“玩乐”、“幻想”、“美好”、“思考”的正待茁壮成长的小学生来说.这些更不可以失去。但是,如何在教育中添加“欢笑”、“神秘”、“轻松”、“玩乐”、“幻想”、“美好”、“思考”等调味品?作者觉得.让课堂教学游戏化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计数与算数     
《中学科技》2011,(5):20-21
皓天和鹏飞“亲历”了“手指计数”、“以箭计数”、“树枝计数”、“石子计数”,又从邮票上了解了“结绳计数”和“刻痕计数”。  相似文献   

15.
先秦诗歌涵盖了诗、歌、谣、讴、辞、吟、诵、颂、铭、箴、言等种种形式。它们之间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又有着细微的差异。大体而言,它们有的属于“诗”,有的是“骚”,有的则归于“赋”的范围。因而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骚”首先突破了如《诗经》十五国风重章叠句的特征而继承了“诗”副歌体的形式;其次是“赋”发展了“诗”独章的颂体式又借用了“骚”的结构,使“赋”与骚体诗有着形式结构的沿袭;最后在“诗”与“骚”的基础上,“赋”又吸收了问对散文结构特征与“诗”‘“骚”画境,从而形成了其后的散体“赋”与先前辞赋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对世俗湘西的现实观察形成了他的“失乐园小说”,其中为我们展示了“落伍者”、“懵懂者”、“反抗者”、“挣扎者”、“坚守者”、“腐败者”等几类不同的人生形态,表现的是湘西的复杂性,并形成了其独特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的推进,催生了一系列的阅读教学新模式,如开放教学,主体教学,合作教学,体验教学等。语文教学与以前相比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课堂不再死气沉沉了,学生不再机械呆板了。正当我们沾沾自喜的时候,不经意间一回头,发现我们的教学已从过去的“鸭子”四部曲(“赶鸭子”、“填鸭子”、“考鸭子”、“呆鸭子”)变成了现在的“猴子”四部曲(“诱猴子”、“喂猴子”、“耍猴子”、“懵猴子”)了!无可置疑,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英语学科书面表达的“评分标准”,为阅卷老师评判书面表达提供了依据,也为考生了解和把握不同层次的写作要求提供了方向。“评分标准”包含“评分原则”、“内容要点”、“给分范围及要求”、“说明”和“参考范文”五部分。其中“内容要点”以及“词数”、“标点”、“拼写”、“书写”等方面的原则比较容易理解、  相似文献   

19.
说说指代时间的“这”和“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留学生使用“这”、“那”指代时间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留学生常出现的错误有三个方面 :一是指代格式单调 ,频繁地使用“那时候”指代任何时间 ;二是不了解“那时候”和“这时候”所指代的时态的不同 ;三是不清楚“这”、“那”指代时间的意义和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这”、“那”指代时间时的搭配格式 ,搭配格式分为“固定搭配”和“临时搭配” ;其次本文介绍了“这”、“那”指代时间时的时态 ,着重分析了“这时候”所指代的时态 ;最后本文还介绍了“这”、“那”指代时间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生活教育”理念打破了传统教育中“教育与生活相分离”、“学校与社会相分离”以及“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相分离”的局限,以其“人本的”、“经验的”、“连续的”特点,体现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为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