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乡村小规模学校新任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乡村小规模学校新任教师教学适应性,结果显示,教龄较高的教师教学适应性高于教龄较低的教师;师范类特岗教师的教学适应性高于非师范类特岗教师;班主任教师教学能力高于非班主任教师;任教一种科目的教师教学适应性高于任教三种以上科目的教师;任教学科与所学专业一致的教师专业知识能力高于任教学科与所学专业不一致的教师,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任教师阶段在教师专业生涯发展中具有统合理论与实践、使新任教师将大学所学专业知识恰当地运用于实际教学的关键性地位。新任教师的专业成长初期由于诸多"现实冲击"使得新任教师在任教学校产生诸多的困扰,阻碍其专业化进程。对新任教师专业化困扰影响因素的剖析,对于减少其尝试错误的机会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新任教师阶段是决定一位教师日后专业发展成败的关键期,他的发展比其它教师生涯阶段面对的挑战更为艰难,挫折经历也相对要多。在从事教育活动的初期,新任教师的任教风格和进入状态的快慢,常与早期的生活史有关,而这些记忆脉络中的情境都与先前的个人经历是分不开的。在教育专业化日益强调的今天,为了使新上岗的教师尽快朝专业教师过渡、  相似文献   

4.
新任教师入职适应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决定教师未来专业发展方向与质量的关键期。基于教师专业学习的视角,对北京市3150名中小学新任教师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新任教师专业学习的内容、方式与组织支持等议题。研究发现,新任教师专业学习的内容以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为主,尤为关注如何落实新课改和“双减”政策以促进学生发展。新任教师参与的学习类型及对其成长影响最大的学习方式主要为“听课与评课”“师徒结对”及“教研组研讨”;新任教师对聚焦日常实践的学习方式更为重视和期待。在学校制度情境中,学习共同体与组织支持对新任教师成长具有促进作用;新任教师学习的阻碍来自于工作忙碌、时间不足等制约。基于此,应加强新任教师专业学习的培训课程设计;探索优化新任教师专业学习方式;强化学校组织制度支持,加强教师校本研修,完善教师专业学习的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下的外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其外语和母语语言能力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基础。与之相呼应,现代外语教育的第三空间观要求外语教师同时均衡发展目的语与母语能力。对外语教师的语言磨蚀研究不仅要关注其外语磨蚀,母语磨蚀也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6.
外语教师角色与学习型教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目前普遍关注的问题。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教师,尤其是外语学科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本文从普通教师角色出发,依据教师教育研究成果,总结概括出外语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六种角色:语言知识的分析者、语言技能的培训者、文化差异的解释者、教学方法的探求者、语言环境的创造者、语言教学的研究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外语教师要实现这些角色应在自身的职业发展中学会做学习型教师。  相似文献   

7.
王宝平  李丽霞 《海外英语》2014,(13):46-47,51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国际外语界开始重视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问题,1990年,第一本关于外语教师教育的著作《第二语言教师教育》(Richards1990)面世,至此,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纷纷展开。顺应国际外语研究的潮流,国内教师教育的研究也渐渐兴起。1996年从《外语界》刊登第一篇关于教师教育的文献开始,国内的教师教育研究开始进入了萌芽时期(彭伟强2008)。在国内关于大学英语教师教育的研究中,专家与学者从不同维度对教师教育展开了论述。该文将从教师教育的概念入手,对国内十年多来关于教师教育的研究文献进行简单综述,以期寻找其研究规律,以探索此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教师知识研究者认识到教师经验以及体现于其中的实践性知识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西方国家不同路向的教师知识研究成果为中国外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有助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深化与发展。与西方同类研究相比,中国外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视角有待进一步拓宽,要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进行系统深入的梳理和实证研究。中国的外语教育有其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教学传统,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要在借鉴已有理论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本土化特色,从澄清本体性问题、拓展研究视域和扎根实地研究等方面进行突破,加强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整体建构,这对外语教育以及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她们是幼儿园里的“Fresh man”,面临着初为幼师的困惑,有着渴望成长的热情。她们正经历着共同的阶段——职初期。有调查分析,部分幼儿园新教师人数比例已从五年前的二十分之一提高到现在的二分之一。新任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亟需关注的问题,2005年9月,北京市宣武区学前教研室将工作五年内的教师组织在一起,成立了新任教师教研组,开始了“职初期幼儿教师专业需求与主动发展的策略研究”。在历时一年半的研究中,教研员渐渐明晰了职初期教师的特点,总结出促进新任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方法;参与研究的青年教师们也受益颇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1988年5月31日,日本在修订《教育公务员特例法》时将新任教师研修进行了法制化,新任教师研修制度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我国新任教师研修尚未制度化,随着形势的发展,新任教师研修制度化的客观要求越来越强烈。研究日本新任教师研修制度,特别是以日本的县为单位对研修的形式、内容和方法进行剖析,可以给我国新任教师研修的制度化和具体实施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教师语言意识指外语教师所拥有的、可有效提高其教学有效性的潜在语言系统知识,是外语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文章回顾了教师语言意识研究兴起的历史背景,重点阐释了教师语言意识的本质特征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并探讨了它对我国外语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成人教育》2019,(6):90-93
梳理研究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的语言教育政策和教师发展政策,对我国外语教师继续教育的改革发展有借鉴作用,我国外语教师继续教育要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教育内容和形式要与时俱进,要落实国家教育扶贫政策。  相似文献   

13.
外语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外语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发展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高职院校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则面临重重障碍,专业化发展的路径与特色均不明朗。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应理性分析高职教育发展趋向和校本专业发展定位,跨专业复合型发展,与高职"双师型"教师发展的必然趋势保持一致,并紧扣外语本专业的性质和特色,立足于语言教学的高级阶段,从而凝聚专业化发展特色。  相似文献   

14.
新任教师阶段的专业社会化是教师专业生涯发展中的关键阶段.新任教师专业社会化第一年是发现问题最多的一年,如果没有得到恰当的指导与调适,将使满怀热情的新任教师感到沮丧,专业能力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笔者认为,对新任教师专业社会化进行探讨,寻求相应的解决之道对于提升教师素质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任教师阶段的专业社会化是教师专业生涯发展中的关键阶段。新任教师专业社会化第一年是发现问题最多的一年,如果没有得到恰当的指导与调适,将使满怀热情的新任教师感到沮丧,专业能力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笔者认为,对新任教师专业社会化进行探讨,寻求相应的解决之道对于提升教师素质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代教师教育》2020,(1):38-43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对参与马云乡村师范生计划的新任教师进行访谈,研究结果表明:马云乡村师范生计划影响了乡村新任教师专业理念,坚定了新任教师教育信念、塑造了新任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了新任教师的教育使命;同时丰富了新任教师的专业实践知识,影响了新任教师自主学习能力及领导力等方面素养的发展。后文结合前期的研究,讨论了马云乡村师范生计划对新任教师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对云南地区职业院校的36名在职英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英语能力测试,并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研究发现云南地区职业院校英语教师存在着英语语言能力磨蚀,其语言磨蚀与其教龄存在着镜像特征。基于语言磨蚀理论并结合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的现状,来探讨云南省职业院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对外语教师语言水平的维护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校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到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国外语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成效.文章主要阐述了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从加强语言理论知识的学习、开展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组织各种教学和科研活动、开展反思性教学实践等4个方面,结合目前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促进高校外语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新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技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任教师在他们接受了师范教育,掌握了最低限度的教育知识和技能之后,直接进入学校教育教学领域。通常,他们的教学策略和技能是有限的,同时,在任教学校中新任教师常常没有人为其构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需的积极、有效的学习环境。许多教师通过自己反复摸索才形成一套教学策略或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183名中国英语教师和159名泰国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从五个方面对比分析了两国教师的语言学习信念。结果显示,在调查的五个方面的34项语言学习信念中,两国教师有29项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语言学习能力方面,泰国教师对外语学习比中国教师更乐观和自信;对语言学习难度的看法上,中国教师认为英语语言学习的难度要远比泰国教师认为的大;在对语言学习本质的认识上,中国教师的信念更现代和客观,泰国教师更倾向于传统的语言学习信念;在外语学习与交际策略方面,中国教师不仅更关注语言的准确性,也同样更重视语言表达的流利度;对于学习动机与期望,中国教师的外语学习动机比泰国教师强,泰国教师的外语学习动机更倾向于融入型,而中国教师学习外语的动机更倾向于工具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